以下是近期典型的企业大模型应用案例:
在解决大模型落地难的问题方面:
此外,2024 年 7 月 12 日的《2024 大模型典型示范应用案例集》汇集了 97 个优秀案例,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政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由阿里云、百度、华为等领先企业实施,上海成为应用落地的热点地区,大中型企业是主要试验场,AI 智能体和知识库成为提升大模型落地实效的关键手段。
相关报告还有:
比如,彭博此前发布了金融领域的大模型BloombergGPT,应用于其所在的垂直领域;医联则发布发布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可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发挥实际诊疗价值。无论是医疗、金融、电商等领域,都需要垂直性大模型产品。多位AI行业人士向钛媒体App指出,从产业角度来看,通用模型就是“百科全书”,能够有问必答,能够适用不同的产业土壤,而垂直模型类似于单领域的专家,虽然专业,但受众注定是少数人。但垂直大模型的发展对各个领域的模型性能持续提升。今年6月16日,OpenAI进行了更新,GPT模型的价格降低了75%,GPT-3.5-turbo的输入token价格降低了25%最新价格,每1k token,0.0001美金。奥特曼还曾提到,OpenAI正在开发新的技术,将可以使用更少的数据、更低廉的价格来训练模型。“当模型足够大之后,它可以把问题泛化成一个通用问题自然输出,可能未来常见的99%以上的物体或事件用一个模型自己就可以去做了。带来的好处就是,很可能就会非常快的加速商业化落地,带来更好的技术能力。比起原来方式,可能会更快地缩短产业应用的周期。”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对钛媒体App表示。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近日表示,ChatGPT的出现,代表着超级AI时代的来临。大模型属于通用人工智能,在很多维度上已经超越了人类。同时,大模型是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力工具,将会带来一场新工业革命,能赋能百行千业,就能在实体经济转型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中国发展大模型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要感谢OpenAI的成功给我们指明了技术方向,点明了技术路线,中国科技公司在产品化、场景化、商业化上有很大的优势,我对我们能打造这个大模型深信不疑。”周鸿祎表示,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大模型。
《[2024大模型典型示范应用案例集](https://waytoagi.feishu.cn/record/UXgRrbKPue5a2McLLRBcobienQg)》汇集了97个优秀案例,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政务等。案例由阿里云、百度、华为等领先企业实施,体现了大模型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服务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上海成为应用落地的热点地区,大中型企业是主要试验场。AI智能体和知识库成为提升大模型落地实效的关键手段。这些案例为行业提供参考,推动大模型技术深入赋能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其它报告:《[信达证券:AI行业设计领域专题报告:Adobe AI功能覆盖全面,Canva、美图等力争上游](https://waytoagi.feishu.cn/record/K2jmr73Z8eLPt2cFQqmcE8WCnOc)》《[中国信通院: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https://waytoagi.feishu.cn/record/ImCAreDtfehepoc4aMCcVRmwn4d)》《[埃森哲:人工智能行业:2024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重塑工作、劳动力和员工](https://waytoagi.feishu.cn/record/L5zgrgS3veYjV3c6i72cJ27xnxh)》
解决大模型落地问题,总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提高内容可信;解决算力成本高、训练重复和资源紧缺的问题;大模型价格需要不断降低,或使用垂直领域模型落地。首先是提高内容可信问题。周伯文对钛媒体App表示,我们应该做一个具备通用能力的大模型,能够解决不同用户的实际问题,而且需要不断通过商业交付去应用、反馈,甚至需要评测以解决内容可信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认为,ChatGPT没有解决的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是ChatGPT最致命的地方,因此需要把更多数据去优化以进一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不要认为ChatGPT能解决全部的人工智能问题,没有重新学习的能力,不可能应对变化。国内、国外都一样,我问美国的ChatGPT也是这样来答的,问中国的ChatGPT,有的做得比较好,有的也是错误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把它用到这些决策问题上面去,这个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张钹表示。旷视科技物流业务事业部的负责人徐庆才在最近一次交流中提到,目前大模型需要走向垂直化,可以结合场景用一个模型和一个框架下统一去提高内容精准度。“目前依然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来自于现在技术上的不可实现,来自于现在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实现这个东西,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来看,现在新技术到底能不能够弥合这个点,我们判断这些问题很快都会被解决。”徐庆才表示。其次是解决算力成本高、训练重复资源却紧缺的问题。一家AI算力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新(化名)对钛媒体App提到,以GPT-3模型为例,现有千卡集群训练一个月,单次训练周期一个月,总成本超过1200万美金。今年上半年,全行业(训练卡)在涨价,持续涨价超过25%。但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用商业化的国产芯片去做大模型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