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用 AI 解决复杂的教育领域问题的相关内容:
Character.ai :每个人都可定制自己的个性化 AI
生成式 AI :下一个消费者平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观点
古时候的苏格拉底、孔子等传道授业解惑,采用的是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他们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今,借助大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生成的角色可以作为数字教师。例如,让牛顿亲自授课《牛顿运动定律》,让白居易为你讲述《长恨歌》背后的故事。你可以与任何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交流,知识的获取不再受时空限制。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角色博学多能、善解人意,不受情绪左右,基本上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辅导,让学生的参与感更高。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和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兴趣。个性化的数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数字教师的个性化教育也有望缓解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工智能生成的虚拟角色也可以是数字陪伴,作为孩子的玩伴,来自他人的赞美这样的社会奖励,可以促进儿童成长,提高学习成绩。
教育科技长期以来一直在有效性和规模之间做权衡。为大众打造有效的解决方案,就会失去吸引个体的个性化。为满足个体的需求而打造完美的解决方案,却又难以扩展。有了AI,这种状况不再存在。我们现在可以大规模部署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口袋里的老师”,这个老师理解他们独特的需求,并可以回答问题或测试他们的技能。想象一个由AI驱动的语言老师,能够实时交流,并对发音或措辞给予反馈。[Speak](https://www.speak.com/)、[Quazel](https://www.quazel.com/)和[Lingostar](https://www.lingostar.ai/)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看到了教授新概念或帮助学习者在几乎所有学科中“摆脱困境”的产品。像[Photomath](https://photomath.com/en)和[Mathly](https://mathly.webflow.io/)这样的应用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PeopleAI](https://chatbotkit.com/apps/peopleai?ref=theresanaiforthat)和[Historical Figures](https://twitter.com/scottbelsky/status/1611244139764649991)通过模拟与杰出人物的聊天来教授历史。除了学习特定的科目,学生们还在他们的作业中利用AI助手。像Grammarly、[Orchard](https://orchard.ink/)和[Lex](https://lex.page/~)这样的工具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并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处理其他形式内容的产品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学和大学中越来越受欢迎——例如,[Tome](https://beta.tome.app/)和[Beautiful.ai](https://www.beautiful.ai/)协助创建演示文稿。了解更多关于[AI时代学习的未来](https://a16z.com/2023/02/08/the-future-of-learning-education-knowledge-in-the-age-of-ai/)。
汪琼: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机遇,也是大学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能只是将传统教育方式搬到线上,还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综合运用当下和历史的数据、个人和群体的数据,来设计传统环境下无法做到的、信息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教学流程。技术创新应用和数据整合挖掘是数字化转型方案落地的关键。越是简洁、直接的方案,往往越能高效地实现人机协同的目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AI正在成为教与学的伙伴,而不只是效率工具。2023年,我们申请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研究课题“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未来三年将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对于教育领域方方面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学习方式和数字化教学新理论。必须强调的是,在迎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信息茧房”的危害。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参照新技术给出的答案时,也需要防止“回音壁”效应,要保持宽广的视野,避免陷入观点单一的局限。总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需要平衡其潜力与局限,同时注意技术引入的全局影响。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1-2月刊(总第1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