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 AI 与教师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诸多变化。一方面,鉴于其依赖的神经网络基础,专家 AI 可能通过元学习更快地获取知识,并有望成为下一代专家(包括人类和 AI)的教师。另一方面,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教育体系存在惯性和制度性滞后,课程更新、教师培训和资源重新配置需要时间,大规模改革的提案需经历复杂决策流程。现有的教育体系追求稳定性和标准化,缺乏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与 AI 引领的教育创新需求脱节。教育政策更新滞后,政策制定者对新兴技术理解不足,政策调整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在教师培训和招聘上存在不足,多数教师未接受相关培训。
此外,MQ 老师作为知乎的 AI 讲师,拥有丰富的教育行业经验,在过去半年多一直在探索教育场景中的 AI 实践,包括撰写多篇小文和培训众多老师、家长和同学。
鉴于人工智能依赖的神经网络基础,这些专家AI可能通过元学习(或学会学习)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地获得知识,并带着我们人类一同进步。AI的性质让我们可以做一些我们无法对人做的事情;即将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拆解,并研究每一个小部分。通过构建系统以深入探索专家AI的内部工作机制,我们将创造一个学习的飞轮。最终,专家AI可能超越领域专家的角色,成为下一代专家——无论是人类还是AI——的教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教育体系的惯性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滞后”。教育制度是建立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复杂体系。诸如课程设置、教师资格认证、学术评价体制等均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在此基础上,课程的更新和教师的培训都需要时间,教育资源重新配置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大规模改革的提案需要通过缜密的决策流程,涉及多方利益博弈,这本身便是一个长期的议程。其次,现有的教育体系往往被设计为追求稳定性和标准化,而非灵活性和快速响应。AI引领下的教育创新,需要的是快速试错和持续迭代的能力。但传统教育体系更倾向于保持现状,抵制变动,这种本质上的保守性造成了与技术发展的脱节。教育政策的更新往往较为滞后。政策制定者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可能不足,导致他们在政策设计上无法充分预见到技术对教育的长远影响。政策往往是在技术变革发生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开始调整,错失了最佳应对时机。同时,政策更新还受到预算限制、法规约束和政治周期的影响,这些都使得政策调整过程缓慢。技术与政策之间的脱节也体现在教师的培训和招聘上。尽管AI和教育技术的进步为学习提供了个性化和高效的途径,但多数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他们不仅需要掌握这些工具的操作,更需了解如何将技术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当前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与这些需求存在巨大差距。此外,现有评估和认证机制可能阻碍教育体系的快速变革。学校和教师往往受到现有评估体系的约束,这些体系更侧重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和结果。因此,创新的教育实践往往难以得到认可,反而有可能因为偏离既定评价标准而遭到质疑。
大家好,我是MQ老师,知乎的AI讲师,考过了国家工信部,微软,讯飞三个初级人工智能工程师证书。我在教育行业工作15年+,教过2岁到20岁的娃,也做过校级管理层。过去半年多,我一直在探索教育场景中的AI实践:零散写了200+小文,培训了来自30+高等院校,K12国际学校和创新学校等上千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今天这篇来详细复盘我的心路历程并分享实践。半年前画的AI+教师赋能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