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 通往AGI之路 」飞书知识库 →
首页/问答列表/问答详情

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简史

回答

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

  1. 1958 年感知机神经网络诞生。
  2. 70 年代经历了人工智能寒冬。
  3. 1986 年 BP 算法让神经网络再度流行。
  4.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人工智能寒冬期间,用于神经网络研究的资金很少,人工智能一词近乎成为伪科学的代名词。
  5. 1997 年,Hochreiter 和 Schmidhuber 为递归神经网络开发了长短期记忆(LSTM),但在当时被忽视。
  6. 随着计算机变得更快和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引入,神经网络逐渐与支持向量机相竞争。
  7. 训练大型、深层网络存在梯度消失问题,解决方法包括逐层预训练,如 Schmidhuber 于 1992 年为递归神经网络开发的预训练方法,以及 Hinton 和 Salakhutdinov 于 2006 年为前馈网络开发的预训练方法。1997 年提出的长短期记忆(LSTM)也是解决递归神经网络中梯度消失问题的方案之一。
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powered by aily)

参考资料

深度|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简史(第一部分):从感知机到BP算法

整个研究领域的成熟方法已经迅速被新发现超越,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夸大其词,就像是说它被「海啸」袭击了一样。但是,这种灾难性的形容的确可以用来描述深度学习在过去几年中的异军突起——显著改善人们对解决人工智能最难问题方法的驾驭能力,吸引工业巨人(比如谷歌等)的大量投资,研究论文的指数式增长(以及机器学习的研究生生源上升)。在听了数节机器学习课堂,甚至在本科研究中使用它以后,我不禁好奇:这个新的「深度学习」会不会是一个幻想,抑或上世纪80年代已经研发出来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扩大版?让我告诉你,说来话长——这不仅仅是一个有关神经网络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有关一系列研究突破的故事,这些突破让深度学习变得比「大型神经网络」更加有趣,而是一个有关几位不放弃的研究员如何熬过黑暗数十年,直至拯救神经网络,实现深度学习梦想的故事。

深度|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简史(第一部分):从感知机到BP算法

[title]深度|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简史(第一部分):从感知机到BP算法[heading1]人工智能冬天的复苏文章特别谈到了Minsky在《感知机》中讨论过的问题。尽管这是过去学者的构想,但是,正是这个1986年提出的构想让人们广泛理解了应该如何训练多层神经网络解决复杂学习问题。而且神经网络也因此回来了!第二部分,我们将会看到几年后,《Learning internal representations by error propagation》探讨过的BP算法和其他一些技巧如何被用来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让计算机识别人类书写。(待续)参考文献Christopher D.Manning.(2015).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Deep Learning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41(4),701–707.↩F.Rosenblatt.The perceptron,a perceiving and recognizing automaton Project Para.Cornell Aeronautical Laboratory,1957.↩W.S.McCulloch and W.Pitts.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The 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physics,5(4):115–133,1943.↩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A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D.O.Hebb.John Wiley And Sons,Inc.,New York,1949 ↩B.Widrow et al.Adaptive ”Adaline” neuron using chemical ”memistors”.Number Technical Report 1553-2.Stanford Electron.Labs.,Stanford,CA,October 1960.↩“New Navy Device Learns By Doing”,New York Times,July 8,1958.↩Perceptrons.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Geometry.MARVIN MINSKY and SEYMOUR PAPERT.M.I.T.Press,Cambridge,Mass.,1969.↩Linnainmaa,S.(1970).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umulative rounding error of an algorithm as a Taylor expansion of the local rounding errors.Master’s thesis,Univ.Helsinki.↩

深度学习(2)历史和训练

[title]深度学习(2)历史和训练[heading1]历史[heading2]深度学习的简史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但用于神经网络研究的资金仍然很少。[在人工智能寒冬](https://developer.nvidia.com/blog/deep-learning-nutshell-history-training/#ai-winter)期间,人工智能一词近乎成为伪科学的代名词,该领域仍需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一时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例如,Hochreiter和Schmidhuber在1997年为递归神经网络开发的长短期记忆(LSTM),但是这些进展在Cortes和Vapnik于1995年开发的支持向量机(VCM)面前相形见绌,因此大多数被人们所忽视。下一个重大转变的契机出现在静待计算机变得更快,和接下来引入的图形处理单元(GPU)。仅等待更快的计算机和GPU就可以在10年内将计算速度提高1000倍。在这期间,神经网络逐渐开始与支持向量机相竞争。与支持向量机相比,神经网络可能会慢一些,但是在相同数量的数据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与简单算法不同,神经网络在有更多训练数据时会持续改进。此时的主要障碍是训练大型、深层的网络,这些网络因遭受梯度消失问题,无法学习早期层的特征,因为没有学习信号到达这些层。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方法是逐层预训练,即通过使用无监督学习以逐层方式构建模型,以便早期层中的特征已经用一些合适的特征进行初始化或“预训练”(权重)。早期层中的预训练特征只需要在监督学习期间略微调整即可获得良好的结果。第一个预训练方法是由Schmidhuber于1992年为递归神经网络开发的,另一个预训练方法是由Hinton和Salakhutdinov于2006年为前馈网络开发的。另一个解决递归神经网络中梯度消失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于1997年提出的长短期记忆(LSTM)。

其他人在问
神经网络的简单理解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或计算模型,用于分析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本等复杂数据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专门优化的神经网络,如分析图像时常用卷积神经网络,其模仿人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 在 2017 年推出 Transformer 之前,理解文本常用循环神经网络。而 Transformer 完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处理序列数据,比 RNN 更适合处理文本的长距离依赖性,在处理每个词时会注意输入序列里所有其他的词,并给予不同的注意力权重以捕获依赖关系和相关性,且具有自注意力机制和位置编码(因语言顺序很重要)。 神经网络由大量人工神经元联结进行计算,大多数情况下能在外界信息基础上改变内部结构,是一种自适应系统,具备学习功能。它是一种非线性统计性数据建模工具,通常通过基于数学统计学类型的学习方法得以优化,也是数学统计学方法的实际应用,能通过统计学方法让人 工神经网络具有类似人的简单决定和判断能力,这种方法比正式的逻辑学推理演算更具优势。 神经网络可用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
2024-09-06
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也称为卷积网络,使用卷积层来过滤输入以获取有用信息。卷积层具有可学习的参数,能自动调整滤波器以提取对应任务的最有用特征。例如在一般目标识别中侧重对象形状信息,鸟类识别中更倾向于鸟的颜色信息,它会自动适配以找到最佳特征。 通常,多个卷积层依次作用,在每一层后对图像进行过滤,获取越来越多的抽象信息,形成层次特征。 卷积网络还常使用池层,以实现有限的平移和旋转不变性,即便对象出现在异常位置也能检测到,同时能减少内存消耗,从而支持使用更多卷积层。 近期的卷积网络采用初始模块,利用 1×1 卷积核进一步降低内存消耗并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训练效率。 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场景中,可将驾驶员当前视野的图像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其预测下一个可能行动的奖励。相似状态的图像相似,行动也相似,网络能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微调。 相关附加材料: 。 图 5 展示了一个交通标志的图像被 4 个 5×5 的卷积核过滤,生成 4 个特征图,再通过最大池化进行二次采样。下一层将 10 个 5×5 的卷积核应用于这些子采样图像,并再次将特征映射集中在一起。最后一层是完全连接的层,用于组合所有生成的特征并用于分类器(本质上是逻辑回归)。图像由提供。
2024-07-20
帮我写一个R语言的神经网络分类问题代码
好的,下面是一个使用R语言进行神经网络分类问题的示例代码。我们将使用著名的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进行演示。这个数据集包含了150条记录,每条记录有4个特征和一个目标变量(花的种类)。 安装并加载所需的包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并加载所需的包,如`neuralnet`和`nnet`。 ```r install.packages install.packages library library ``` 加载和准备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加载Iris数据集,并将数据标准化,以便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处理。 ```r 加载内置的Iris数据集 data 查看数据集的结构 str 标准化函数 normalize < function { return } 对特征进行标准化 iris_norm < as.data.frame iris_norm$Species < iris$Species 将目标变量转换为因子类型 iris_norm$Species < as.factor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set.seed index < sample train_data < iris_norm test_data < iris_norm ``` 创建和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我们将使用`neuralnet`包创建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训练。 ```r 创建公式 formula < as.formula 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nn_model < neuralnet 查看模型结果 print ``` 可视化神经网络 我们可以使用内置的绘图功能来可视化神经网络。 ```r 绘制神经网络 plot ``` 进行预测并评估模型 使用测试数据进行预测,并评估模型的性能。 ```r 进行预测 nn_predictions < compute 将预测结果转换为因子类型 nn_predicted < as.factor(ifelse(nn_predictions$net.result > 0.5, "versicolor", ifelse 查看混淆矩阵 confusion_matrix < table print 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sum print ``` 完整代码 下面是完整的代码段,整合了上述各个步骤: ```r install.packages install.packages library library 加载内置的Iris数据集 data 查看数据集的结构 str 标准化函数 normalize < function { return } 对特征进行标准化 iris_norm < as.data.frame iris_norm$Species < iris$Species 将目标变量转换为因子类型 iris_norm$Species < as.factor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set.seed index < sample train_data < iris_norm test_data < iris_norm 创建公式 formula < as.formula 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nn_model < neuralnet 查看模型结果 print 绘制神经网络 plot 进行预测 nn_predictions < compute 将预测结果转换为因子类型 nn_predicted < as.factor(ifelse(nn_predictions$net.result > 0.5, "versicolor", ifelse 查看混淆矩阵 confusion_matrix < table print 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sum print ``` 以上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R语言中的`neuralnet`包创建和训练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预测。通过标准化数据、分割数据集、训练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模型,你可以全面了解如何在R中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分类任务。
2024-06-03
深度神经网络是什么
深度神经网络(DNN)是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属于神经网络的一种。它是一种由多层神经元组成的模型,每一层神经元都可以接收和处理输入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下一层神经元。DNN 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NN 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输入数据通过网络的各个层进行传递和处理,最终产生输出结果。然后,通过比较输出结果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计算出误差信号。误差信号会反向传播到网络的每一层,用于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从而使网络的输出结果更加接近期望输出。这个过程会重复多次,直到网络的输出结果达到满意的精度为止。 DNN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它可以自动提取输入数据中的特征和模式,并将其表示为高层的抽象特征。这些抽象特征可以用于各种任务,如分类、回归、聚类等。此外,DNN 还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如图像、语音、文本等。 虽然 DNN 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容易出现过拟合等。此外,DNN 的模型结构和参数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整,以确保其在不同任务和数据集上的有效性和泛化能力。
2024-05-23
描述下人工智能简史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领域始于二十世纪中叶。最初,符号推理流行,带来了如专家系统等重要进展,但因从专家提取知识并以计算机可读形式表现的任务复杂且成本高,无法大规模拓展应用场景,导致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人工智能寒冬”。 随着时间推移,计算资源更便宜,数据更多,神经网络方法在计算机视觉、语音理解等领域展现出卓越性能,过去十年中“人工智能”常被视为“神经网络”的同义词,多数成功案例基于神经网络。 在创建国际象棋计算机对弈程序方面,早期如 Eliza 基于简单语法规则,将输入句子重述为问题;现代助手如 Cortana、Siri 或谷歌助手是混合系统,用神经网络转换语音并识别意图,再执行操作。未来有望出现完整基于神经网络的独立处理对话模型,如最近的 GPT 和 TuringNLG 系列神经网络已取得巨大成功。 早期国际象棋对弈程序以搜索为基础,发展出阿尔法贝塔剪枝搜索算法,搜索策略在对局结束时效果好,开始时因搜索空间大需改进,随后采用基于案例的推理,在知识库中找相似案例决定棋步。能战胜人类棋手的现代对弈程序基于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通过与自己对弈从错误中学习,学习速度比人类快。
2024-08-22
深度研究学习ai 好呢 还是学习怎么使用ai 好呢
对于您提出的是深度研究学习 AI 好还是学习如何使用 AI 好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了解 AI 基本概念: 建议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其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您能找到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还有机会获得证书。 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建议一定要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实践和尝试: 理论学习之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您的作品。在知识库提供了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您实践后的分享。 体验 AI 产品: 与现有的 AI 产品进行互动是学习 AI 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尝试使用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 如果希望继续精进,对于 AI,可以尝试了解以下作为基础的内容: AI 背景知识: 基础理论: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历史发展:简要回顾 AI 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数学基础: 统计学基础:熟悉均值、中位数、方差等统计概念。 线性代数:了解向量、矩阵等线性代数基本概念。 概率论:基础的概率论知识,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 算法和模型: 监督学习:了解常用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 无监督学习:熟悉聚类、降维等算法。 强化学习:简介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 评估和调优: 性能评估:了解如何评估模型性能,包括交叉验证、精确度、召回率等。 模型调优:学习如何使用网格搜索等技术优化模型参数。 神经网络基础: 网络结构: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前馈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 激活函数:了解常用的激活函数,如 ReLU、Sigmoid、Tanh。
2024-10-17
ai生成类产品的深度学习路径
以下是关于 AI 生成类产品的深度学习路径: 1. 了解 AI 基本概念: 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其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找到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机会获得证书。 3. 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4. 实践和尝试: 理论学习之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作品。 在知识库提供了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实践后的分享。 5. 体验 AI 产品: 与现有的 AI 产品进行互动,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 通过与这些 AI 产品的对话,获得对 AI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第一手体验,并激发对 AI 潜力的认识。 此外,您还可以通过以下课程深入学习: 谷歌生成式 AI 课程:此学习路径将引导您完成有关生成式 AI 产品和技术的精选内容集合,从大型语言模型的基础知识,到如何在 Google Cloud 上创建和部署生成式 AI 解决方案。链接:https://www.cloudskillsboost.google/journeys/118 。 【AI 学习笔记】小白如何理解技术原理与建立框架(通俗易懂内容推荐): 视频一主要回答了什么是 AI 大模型,原理是什么。 概念:生成式 AI 生成的内容,叫做 AIGC 。 概念与关系:相关技术名词: AI——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电脑找规律学习,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 。 监督学习——有标签的训练数据,算法的目标是学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分类和回归 。 无监督学习——学习的数据没有标签,算法自主发现规律。经典任务包括聚类,比如拿一堆新闻文章,让模型根据主题或内容特征分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组 。 强化学习——从反馈里学习,最大化奖励或最小化损失;类似训小狗 。 深度学习——一种方法,参照人脑有神经网络和神经元(因为有很多层所以叫深度)。神经网络可以用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 。 生成式 AI——可以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形式 。 LLM——大语言模型。对于生成式 AI,其中生成图像的扩散模型就不是大语言模型;对于大语言模型,生成只是其中一个处理任务,比如谷歌的 BERT 模型,可用于语义理解(不擅长文本生成),如上下文理解、情感分析、文本分类 。 技术里程碑——2017 年 6 月,谷歌团队发表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了 Transformer 模型,它完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来处理序列数据,而不需要依赖于循环神经网络(RNN)或卷积神经网络(CNN)。GPT 含义:Transformer 是关键。Transformer 比 RNN 更适合处理文本的长距离依赖性。
2024-10-10
我是一个程序员,我想快速且有一点深度的重头梳理AGI的原理与自定义AGI应用的开发流程与方法, 请帮我梳理一下AGI学习的路线
以下是为您梳理的 AGI 学习路线: 1. 应用方面: 深入了解 Prompt,选择适合自己的 AI 对话、绘画和语音产品,每天使用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升效率。 2. 分析方面: 大量阅读各类文章、视频以及行业报告,理解各知识之间的关系。 3. 学习路径方面: 关键词:少就是多、先有个初识、目录索引推荐、兴趣最重要、先动手。 学习路径如同主线+支线的游戏通关。 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分享不断填补知识的缝隙来成长。 4. 分类学习方面: 对 AI 学习路径进行了重构,分为了初学者、面向开发应用者、面向使用模型者三个部分。 将课程目录从文章中单独独立出来,并按照初学者、进阶者进行分类。 同时,还可以参考以下个人心得: YoYo 作为文科生,在学习前不理解 AI 和提示词工程,通过不断尝试各种 AI 工具,走了不少弯路。学习后能够搓多 Agent 的智能体,进行营销文案 demo、SQL 代码进阶学习应用,创建多个智能体,并在公司中实践智能客服从创建到应用的过程。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2024-10-08
什么事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一种通过新的方法和策略来克服梯度消失问题,从而生成深层非线性特征层次的学习方式。 在深度学习出现之前,分层特征学习虽已存在,但面临梯度消失等问题,导致性能较差。2010 年早期的研究表明,结合 GPU 和激活函数能提供更好的梯度流,从而能够训练深层结构,此后人们对深度学习的兴趣日益增加。 Genie 模型通过观看互联网上的大量视频进行学习,并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学习到的内容,找出规律和联系,从而能够根据给定的提示创造出全新的虚拟世界。 在强化学习中,智能体在给定状态下执行动作,以获得最大可能的奖励。为简化问题和解决方案,通常会简化环境,使智能体只了解对决策重要的细节。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探索环境和经过各种状态,尝试最大化所得到的奖励,直至达到目标状态。
2024-09-21
如何快速学习深度学习
以下是关于快速学习深度学习的一些建议和资源: 1. 阅读《Deep Learning in a Nutshell:History and Training》(https://developer.nvidia.com/blog/parallelforall/deeplearningnutshellhistorytraining/),这一系列博客提供了直观温和且不严重依赖数学或理论构建的深度学习介绍,涵盖了基础和核心概念、历史以及训练方法等内容。 2. 如果没有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基础,可以学习相关课程。对于机器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可以先看吴恩达的课程,再以李宏毅的课程作为补充。如果单纯想入门强化学习,只需要看李宏毅课程的前几节讲完神经网络的部分,大约需要 25 小时。 3. 学完理论知识后,可以跟着《动手学深度学习 https://hrl.boyuai.com/》动手学习,入门阶段看前五章,大约 10 小时。 4. 可以观看 B 站王树森的深度学习课程的前几节学习强化学习的基础知识点,大约 5 小时。 5. 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通过做项目来巩固知识,比如阅读《动手学强化学习》(https://hrl.boyuai.com/)看到 DQN 的部分,大约十几小时。 此外,还可以观看“用大模型保存你的全部人生,你会接受吗:专访安克创新 CEO 阳萌|大咖谈芯第 11 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T421Q7M1),了解什么是 AI 大模型及其原理。其中提到生成式 AI 生成的内容叫做 AIGC,相关技术名词包括 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监督学习(有标签的训练数据,学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分类和回归)、无监督学习(学习的数据没有标签,算法自主发现规律,经典任务包括聚类)、强化学习(从反馈里学习,最大化奖励或最小化损失,类似训小狗)、深度学习(一种参照人脑有神经网络和神经元的方法)。
2024-09-17
查阅机器人文献资料,深度分析机器人文献资料,快速掌握机器人领域,评价机器人能力,分析机器人发展的趋势,写一份3OOO字分析报告。
很抱歉,目前知识库中没有关于您所需的机器人领域的详细文献资料及分析内容,无法为您直接生成一份 3000 字的分析报告。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您完成这份报告。 首先,您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如 Web of Science、Scopus 等)、图书馆资源以及专业的机器人研究机构网站来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查阅文献时,关注权威期刊和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于深度分析文献资料,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结论的可靠性等。同时,注意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异同点,找出研究的热点和空白领域。 在掌握机器人领域方面,了解机器人的分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算法、人工智能融合等)以及应用场景(制造业、医疗、物流等)是很重要的。 评价机器人的能力可以从性能指标(精度、速度、负载能力等)、智能化水平、适应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 分析机器人发展的趋势时,考虑技术创新的推动(如新材料、新算法的应用)、市场需求的变化(如老龄化社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增加)以及政策法规的影响等因素。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顺利完成分析报告!
2024-09-01
我想从简单学习AI知识
以下是为新手学习 AI 知识提供的建议: 1. 了解 AI 基本概念: 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人工智能的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找到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机会获得证书。 3. 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模块深入学习。 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4. 实践和尝试: 理论学习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作品。 在知识库提供了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实践后的分享。 5. 体验 AI 产品: 与现有的 AI 产品进行互动,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获得对 AI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第一手体验,并激发对 AI 潜力的认识。 对于不会代码但希望继续精进的情况,可以尝试了解以下作为基础: 1. AI 背景知识: 基础理论: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历史发展:简要回顾 AI 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2. 数学基础: 统计学基础:熟悉均值、中位数、方差等统计概念。 线性代数:了解向量、矩阵等线性代数基本概念。 概率论:基础的概率论知识,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 3. 算法和模型: 监督学习:了解常用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 无监督学习:熟悉聚类、降维等算法。 强化学习:简介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 4. 评估和调优: 性能评估:了解如何评估模型性能,包括交叉验证、精确度、召回率等。 模型调优:学习如何使用网格搜索等技术优化模型参数。 5. 神经网络基础: 网络结构: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前馈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 激活函数:了解常用的激活函数,如 ReLU、Sigmoid、Tanh。 中学生学习 AI 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从编程语言入手学习: 可以从 Python、JavaScript 等编程语言开始学习,学习编程语法、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 AI 学习打下基础。 2. 尝试使用 AI 工具和平台: 可以使用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生成工具,体验 AI 的应用场景。 探索一些面向中学生的 AI 教育平台,如百度的“文心智能体平台”、Coze 智能体平台等。 3. 学习 AI 基础知识: 了解 AI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学习 AI 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参与 AI 相关的实践项目: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 AI 编程竞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 尝试利用 AI 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5. 关注 AI 发展的前沿动态: 关注 AI 领域的权威媒体和学者,了解 AI 技术的最新进展。 思考 AI 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培养对 AI 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总之,中学生可以从编程基础、工具体验、知识学习、实践项目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学习 AI 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 AI 发展做好准备。但请注意,以上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10-22
我想从0学习ai
以下是为新手提供的从 0 学习 AI 的建议: 1. 了解 AI 基本概念: 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其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找到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机会获得证书。 3. 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模块深入学习。 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4. 实践和尝试: 理论学习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作品。 在知识库中有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实践后进行分享。 5. 体验 AI 产品: 与现有的 AI 产品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进行互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获得对 AI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第一手体验,并激发对 AI 潜力的认识。 记住,学习 AI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不要害怕犯错,每个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 AI 知识体系,并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自己的成就。完整的学习路径建议参考「通往 AGI 之路」的布鲁姆分类法,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
2024-10-22
如何学习提示词
学习提示词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 学习基本概念 了解 Stable Diffusion 的工作原理和模型架构。 理解提示词如何影响生成结果。 掌握提示词的组成部分,如主题词、修饰词、反面词等。 2. 研究官方文档和教程 通读 Stable Diffusion 官方文档,了解提示词相关指南。 研究来自开发团队和专家的教程和技巧分享。 3. 学习常见术语和范例 熟悉 UI、艺术、摄影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研究优秀的图像标题和描述,作为提示词范例。 4. 掌握关键技巧 学习如何组合多个词条来精确描述想要的效果。 掌握使用“()”、“”等符号来控制生成权重的技巧。 了解如何处理抽象概念、情感等无形事物的描述。 5. 实践和反馈 使用不同的提示词尝试生成各种风格和主题的图像。 对比提示词和实际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在社区内分享结果,请教高手,获取反馈和建议。 6. 创建提示词库 根据主题、风格等维度,建立自己的高质量提示词库。 将成功案例和总结记录在案,方便后续参考和复用。 7. 持续跟进前沿 关注 Stable Diffusion 的最新更新和社区分享。 及时掌握提示词的新技术、新范式、新趋势。 此外,还需注意: 1. 理解提示词的作用 提示词向模型提供了上下文和指示,其质量直接影响模型输出的质量。 2. 学习提示词的构建技巧 明确任务目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 给予足够的背景信息和示例,帮助模型理解语境。 使用清晰的指令,如“解释”、“总结”、“创作”等。 对特殊要求应给予明确指示,如输出格式、字数限制等。 3. 参考优秀案例 研究和学习已有的优秀提示词案例,了解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技巧。 4. 实践、迭代、优化 多与语言模型互动,根据输出提高提示词质量。尝试各种变体,比较分析输出差异,持续优化提示词构建。 5. 活用提示工程工具 目前已有一些提示工程工具可供使用。 6. 跟上前沿研究 提示工程是当前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持续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论。 提示词学习可以分为五个维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思维框架,方法论,语句,工具和场景。舒适的学习顺序应当是反过来的: 1. 场景 不管那些艰深的理论和学术的东西,直接切入提示词的场景去学,比如在什么场景下,可以如何使用提示词,用特定提示词以及不用它们的效果对比。 2. 工具 然后去使用一些现成的、方便的提示词工具,包括一些 Meta Prompt、一些 AI 角色定制等,也包括别人写好的成型的提示词,作为工具来体验和尝试。 3. 有效语句 接下来要学的才是有效的提示语句,这包括大量的经典论文中明确提出的提示词语句。 4. 方法论 第四个维度是学习有效的方法论,把有效语句及其背后的原理整合成比较稳定可控的一整套的方法,可以去自动编写一些稳定的提示词。
2024-10-21
机器学习模型怎么做销量分析
以下是关于如何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销量分析的分步骤介绍: 第一步:安装运行需要的依赖项。 第二步:准备数据集。 用于实验可以尝试用模拟数据集,模拟数据的批次是 117,跑出来的形状是 117 组数据,训练集占 78%(91 组),测试集占 22%(26 组)。 也可以使用自己的数据集。若本地运行,可让 GPT 改成遍历本地文件地址。 第三步:拆分数据。 第四步:数据预处理。 由于实际数据绝对值落差很大,比如点击率(CTR)通常只有 1%,而媒体花费可能上百万,会影响模型对于每个因素的贡献率判断,因此要做缩放处理(归一化),让每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等。 第五步:初始化模型。 这一步数据集训练最费时间,取决于数据量大小和训练步长。 第六步:运算可视化。 自由度较高,常用的例子有: 损失值(预测数值和实际数值的差异,用于辨别模型的准确性,曲线越一致,模型性能越好,极端情况可能有模型过拟合,此时可通过非线性函数处理)。 绘制残差图(评估拟合性)。 所有单一变量对最终销售的贡献。 Baseline 预测(在没有任何外因干预的情况下,销售额的走势,这里用的是模拟数据,趋势不准)。 所有外因对销售的贡献度。
2024-10-21
高中生如何运用AI辅助学习
对于高中生运用 AI 辅助学习,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英语学习: 1. 智能辅助工具:利用如 Grammarly 这样的 AI 写作助手进行英语写作和语法纠错,提升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语音识别和发音练习:使用如 Call Annie 这样的语音识别应用进行口语练习和发音纠正,获取实时反馈和建议。 3. 自适应学习平台:通过如 Duolingo 这样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借助 AI 技术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获取个性化的英语学习内容和练习。 4. 智能导师和对话机器人:利用如 ChatGPT 这样的智能对话机器人进行英语会话练习和对话模拟,提高交流能力和语感。 数学学习: 1. 自适应学习系统:使用如 Khan Academy 这样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结合 AI 技术获得个性化的数学学习路径和练习题,实现精准推荐。 2. 智能题库和作业辅助:借助如 Photomath 这样的智能题库和作业辅助工具,通过图像识别和数学推理技术获取数学问题的解答和解题步骤。 3. 虚拟教学助手:使用如 Socratic 这样的虚拟教学助手,利用 AI 技术解答数学问题、获取教学视频和答疑服务,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交互式学习平台:参与如 Wolfram Alpha 这样的交互式学习平台的数学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利用 AI 技术进行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 此外,教育科技领域中,AI 还能为大众大规模部署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口袋里的老师”,理解独特需求并回答问题或测试技能。例如,Speak、Quazel 和 Lingostar 正在做 AI 驱动的语言教学,能实时交流并给予发音或措辞反馈。Photomath 和 Mathly 能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PeopleAI 和 Historical Figures 能通过模拟与杰出人物的聊天教授历史。学生们在作业中也能利用如 Grammarly、Orchard 和 Lex 这样的工具提升写作水平,Tome 和 Beautiful.ai 能协助创建演示文稿。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 AI 能完成某些任务,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去做,有些任务本身具有乐趣和价值,能让我们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自我。同时,从学术角度看,使用低技术工具和老式策略有时能促进更深入的学习,比如手写笔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学习内容。
2024-10-21
高中辅导线上学习哪个好ai有哪些平台
以下是关于高中辅导线上学习以及学习 AI 的相关信息: 高中辅导线上学习平台:目前没有明确针对高中辅导线上学习的特定 AI 平台推荐。 学习 AI 的途径和方法: 1. 编程语言学习:从 Python、JavaScript 等编程语言入手,学习编程语法、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 AI 学习打基础。 2. 尝试使用 AI 工具和平台:可以使用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生成工具,体验 AI 的应用场景。也可以探索一些面向中学生的 AI 教育平台,如百度的“文心智能体平台”、Coze 智能体平台等。 3. 学习 AI 基础知识:了解 AI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学习 AI 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参与实践项目: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 AI 编程竞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尝试利用 AI 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5. 关注前沿动态:关注 AI 领域的权威媒体和学者,了解 AI 技术的最新进展,思考其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用 AI 进行英语和数学学习: 英语学习: 1. 利用智能辅助工具如 Grammarly 进行写作和语法纠错。 2. 使用语音识别应用如 Call Annie 进行口语练习和发音纠正。 3. 借助自适应学习平台如 Duolingo 获得个性化学习内容和练习。 4. 与智能对话机器人如 ChatGPT 进行会话练习和对话模拟。 数学学习: 1. 使用自适应学习系统如 Khan Academy 获得个性化学习路径和练习题。 2. 利用智能题库和作业辅助工具如 Photomath 获取数学问题的解答和解题步骤。 3. 借助虚拟教学助手如 Socratic 解答数学问题、获取教学视频和答疑服务。 4. 参与交互式学习平台如 Wolfram Alpha 的数学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 新手学习 AI: 1. 了解基本概念:阅读相关入门文章,熟悉术语和基础概念,了解主要分支及联系。 2. 开始学习之旅:在特定的入门课程中学习生成式 AI 等基础知识,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按自己节奏学习。 3. 选择感兴趣模块深入:根据兴趣选择特定模块,如图像、音乐、视频等,并掌握提示词技巧。 4. 实践和尝试:实践巩固知识,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并分享作品。 5. 体验 AI 产品:与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互动,了解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