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e to WaytoAGI Wiki →
Home/Question List/Question Detail

解释算法的ai?

Answer

算法在 AI 中具有重要地位。AI 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早期的专家系统、博弈论和机器学习初步理论,知识驱动时期的专家系统、知识表示和自动推理,统计学习时期的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贝叶斯方法等,以及深度学习时期的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

当前 AI 的前沿技术点众多,例如大模型如 GPT、PaLM 等,多模态 AI 包括视觉-语言模型和多模态融合,自监督学习如自监督预训练、对比学习和掩码语言模型等,小样本学习如元学习、一次学习和提示学习等,可解释 AI 涉及模型可解释性、因果推理和符号推理等,机器人学涵盖强化学习、运动规划和人机交互等,量子 AI 包含量子机器学习和量子神经网络等,还有 AI 芯片和硬件加速。

需要注意的是,在物理科学等领域,我们期望构建特定的测量设备来测量我们“知道如何解释”的数量,但人工智能有时更像是一个黑匣子,正在测量某些东西,但至少在一开始我们不一定对它有任何解释。有时我们能够进行与我们知道的一些描述相关联的训练,从而得到一个粗略的解释,就像情感分析这样的情况,但常常并非如此。甚至在物理科学中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比如测试一种材料是否刮擦另一种材料的表面,大概可以解释为材料的某种硬度,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测量,如果能成功地将其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那就变得很重要。

Content generated by AI large model, please carefully verify (powered by aily)

References

问:AI的技术历史和发展方向,目前最前沿的技术点有哪些

1.早期阶段(1950s-1960s):专家系统、博弈论、机器学习初步理论2.知识驱动时期(1970s-1980s):专家系统、知识表示、自动推理3.统计学习时期(1990s-2000s):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方法等)4.深度学习时期(2010s-至今):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heading2]当前AI前沿技术点[content]1.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GPT、PaLM等2.多模态AI:视觉-语言模型(CLIP、Stable Diffusion)、多模态融合3.自监督学习:自监督预训练、对比学习、掩码语言模型等4.小样本学习:元学习、一次学习、提示学习等5.可解释AI:模型可解释性、因果推理、符号推理等6.机器人学:强化学习、运动规划、人机交互等7.量子AI:量子机器学习、量子神经网络等8.AI芯片和硬件加速

沃尔夫勒姆:人工智能能解决科学问题吗?

[title]沃尔夫勒姆:人工智能能解决科学问题吗?[heading2]科学作为叙事So can AI help us automatically create such explanations?To do so it must in a sense have a model for what we humans understand—and how we express this understanding in words,etc.It doesn’t do much good to say “here are 100 computational steps that produce this result”.To get a “human-level explanation” we need to break this down into pieces that humans can assimilate.那么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创建这样的解释吗?要做到这一点,它在某种意义上必须有一个我们人类理解的模型,以及我们如何用语言表达这种理解等。说“这是产生这个结果的100个计算步骤”并没有多大用处。为了获得“人类水平的解释”,我们需要将其分解为人类可以吸收的部分。As an example,consider a mathematical proof,generated by automated theorem proving:作为一个例子,考虑一个由自动定理证明生成的数学证明:

沃尔夫勒姆:人工智能能解决科学问题吗?

[title]沃尔夫勒姆:人工智能能解决科学问题吗?[heading2]超越“精确科学”In an area like physical science,we expect to build specific measuring devices that measure quantities we “know how to interpret”.But AI is much more of a black box:something is being measured,but at least at the outset we don’t necessarily have any interpretation of it.Sometimes we’ll be able to do training that associates some description we know,so that we’ll get at least a rough interpretation(as in a case like sentiment analysis).But often we won’t.在物理科学等领域,我们期望构建特定的测量设备来测量我们“知道如何解释”的数量。但人工智能更像是一个黑匣子:正在测量某些东西,但至少在一开始我们不一定对它有任何解释。有时我们能够进行与我们知道的一些描述相关联的训练,这样我们至少能得到一个粗略的解释(就像情感分析这样的情况)。但我们常常不会。(And it has to be said that something similar can happen even in physical science.Let’s say we test whether one material scratches the surface of another.Presumably we can interpret that as some kind of hardness of the material,but really it’s just a measurement,that becomes significant if we can successfully associate it with other things.)(不得不说,即使在物理科学中也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假设我们测试一种材料是否刮擦另一种材料的表面。大概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材料的某种硬度,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测量,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将它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那就变得很重要。)

Others are asking
怎样利用AI进行广州小学语文数学英文各科的学习辅导,请给出具体可操作方案,及安排一个学期的日程。
目前没有关于利用 AI 进行广州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各科学习辅导的具体可操作方案及学期日程的相关内容。但一般来说,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针对每门学科,明确本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然后,选择适合的 AI 学习工具。例如,有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或教育类的 APP ,它们可能提供课程讲解、练习题、智能辅导等功能。 在日程安排方面,可以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使用 AI 工具进行学习。比如,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安排 12 小时,分别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周末可以进行复习和总结。 具体到每天,可以先通过 AI 工具进行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做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最后利用工具的智能辅导功能解决疑难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AI 只是辅助工具,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与监督。
2025-02-17
openai最近有什么新闻
以下是 OpenAI 最近的一些新闻: 1. 12 天连续直播相关结果,昨天 OpenAI 把 o1 模型在 API 中正式发布,之前发布的是 o1 Preview 历史版本,正式版思考花费的 token 少了 60%。 2. 北京时间 9 月 13 号凌晨 1 点多,OpenAI 宣布推出模型 o1preview 与 o1mini,拥有 Plus 版本的用户会陆续收到新模型权限,可在 Web 客户端中尝鲜体验。 3. OpenAI 更新风控与账号共享识别力度,可能会偷偷降低 ChatGPT 模型的调用规格,如 o1pro 降级为 o1。 4. 奥特曼谈 AI 推理能力进展,o1(2024 年 9 月)排名全球第 9800 名,o3(2024 年 12 月)提升至第 175 名,现内部模型已达全球第 50 名,预计今年内登顶第一。
2025-02-17
免费图生视频AI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免费的图生视频 AI 工具: 1. Pika:出色的文本生成视频 AI 工具,擅长动画制作,支持视频编辑。 2. SVD:若熟悉 Stable Diffusion,可安装此最新插件,能在图片基础上生成视频,由 Stability AI 开源。 3. Adobe Firefly: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翻译,免费用户赠送生成 2 个视频。访问。 4. 混元:腾讯视频模型,目前只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即将上线。 更多的文生视频的网站可以查看这里: 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5-02-17
Ai工业机械设计
以下是关于 AI 工业机械设计的相关信息: AI 绘画在工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Midjourney 可生成包含工业机械的相关图片,如一个数据图标,蓝色渐变磨砂玻璃,磨砂玻璃建筑,白色透明科技感白色城市建筑场景,数据线链接,芯片等元素,具有高细节灰色背景与简单的线性细节,工作室照明,3d,c4d,纯白背景,8k 等特点。质感不错,可多尝试喂不同构图的图片,喂图玩法对图片影响最大的是参考图,建议多跑跑图。 AI 在航天器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 NASA 研究工程师瑞安·麦克莱兰使用商业 AI 工具设计既轻又坚固的任务硬件。AI 工具能在一小时内生成 30 或 40 个想法,设计的零件比人类设计的更强壮、更轻,且会提出人类想不到的想法,但有时也会犯人类不会犯的错误。 获取 AI 生成 CAD 图相关资料的途径: 学术论文:通过 Google Scholar、IEEE Xplore、ScienceDirect 等学术数据库搜索。 专业书籍:查找相关专业书籍了解应用和案例。 在线课程和教程:参加 Coursera、edX、Udacity 等平台上的课程,在 YouTube 等平台查找教程和演示视频。 技术论坛和社区:加入如 Stack Overflow、Reddit 的 r/AI 和 r/CAD 等,与专业人士交流学习,关注相关博客和新闻网站。 开源项目和代码库:探索 GitHub 等开源平台上的相关项目,如 OpenAI 的 GPT3、AutoGPT 等在 CAD 设计中的应用。 企业案例研究:研究如 Autodesk、Siemens 等公司在 AI 在 CAD 设计中的应用。 在学习和研究 AI 生成 CAD 图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细节很重要,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掌握其应用和实现。随着 AI 技术发展,在 CAD 设计中的应用会更广泛,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更多辅助和支持。
2025-02-17
Ai工业设计
以下是关于 AI 工业设计的相关信息: 在小红书博主方面,有诸如 Ai HFBY 等博主从事工业设计相关内容的分享,您可以通过相应链接查看他们的作品和教程。 腾讯研究院的报告中提到,工业设计在基础模型和开源生态方面有所涉及,包括产品迭代、VR 构建的虚拟环境等。当前存在训练数据稀缺、泛化能力有限等瓶颈,未来方向包括 GANs 数据生成、迁移学习优化等。同时,在 3D 生成方面,须解决空间几何难题,材质还原方面基于几何模型的空间结构特征生成真实感材质与纹理映射,纹理生成方法多元化,核心技术不断突破,AI 赋能加速发展,应用场景持续扩展。 分众传媒携手阿里通义大模型开拓了品牌广告 AI 营销新模式,其中的 AI 创意设计包含 AI 设计、AI 生图、模板中心等能力,可通过对话方式表达设计需求,利用文生图/图生图能力解决各类营销场景素材生成需求,并提供数十万精选模板降低创意制作门槛。
2025-02-17
如何快速入门AI工具
以下是快速入门 AI 工具的一些建议: 1.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 AI 最好的直观初接触有两个方面: 最低成本能直接上手试的工具是什么,自己能否亲自尝试。 现在最普遍/最好的工具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 2. 虽然底层都是大模型,但 AI 工具各有侧重,不同公司也有各自的优化。关于每一种工具的详细入门、讲解和应用,WayToAIG 已经分好了类目。 3. 为了让普通人更直观地马上上手,可选择以下几种工具展开说明:聊天工具、绘画工具、视频工具、音乐工具。 4. 对于超出自己理解范围内的事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试一试。学习新东西,百闻不如一练。 5. 在面向父母的“AI 布道”活动中发现,因“AI 工具”功能强大能做无数事情,反而在其与普通人之间形成了一道墙。AI 是未来必然的方向,其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尽可能简单地试用它,是让普通人在这场 AI 浪潮中受益的最好方式,不论是什么人群。 6. 最后,如果想交流并一起在 AI 路上探寻,欢迎戳 。
2025-02-17
如何基于你的模型对一台工业设备(钢板划线印字装备)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技术栈:数据采集与通讯,数据库,算法,前端,微服务、应用等,并进行软件选型 2.硬件选型:工业设备、边缘计算设备,软件部署硬件,分别列出性能最优和国产化替代方案 3.算法创新性:要求可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请发明专利 4.算法通用性:考虑如何通过一个通用模型经过简单配置适应不同船舶建造工业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5.考虑前后合理性,若以此进行招标,如何描述招标内容
以下是为您整合的相关内容: Transformer 模型和 BERT 模型: 模型训练与评估:定义模型后,传递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及训练时期数,训练完成后评估性能,如达到 85%准确率。 模型性能可视化:绘制准确性和随时间的损失图。 保存与加载模型:使用 model.save 方法导出并保存模型到本地路径,保存后可加载进行预测。 预测示例:对不同情感的评论句子进行预测。 部署模型到 Vertex AI:检查模型签名,上传本地保存的模型到 Google Cloud 存储桶,在 Vertex 上部署模型并获得在线预测。 提示工程: 策略:将复杂任务分解为更简单的子任务。 技巧:使用意图分类识别用户查询中最相关的指令。例如在故障排除场景中,根据客户查询分类提供具体指令,如检查路由器连接线、询问路由器型号、根据型号提供重启建议等。模型会在对话状态变化时输出特定字符串,使系统成为状态机,更好控制用户体验。 OpenAI 官方指南: 战术:将复杂任务拆分为更简单的子任务。 策略:使用意图分类来识别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指令。例如在故障排除场景中,基于客户查询分类向 GPT 模型提供具体指令。已指示模型在对话状态变化时输出特殊字符串,将系统变成状态机,通过跟踪状态等为用户体验设置护栏。
2025-02-12
请把机器学习相关和大模型相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树,包括但是不限于算法、框架、工具、注意力机制等
以下是一个关于机器学习和大模型的结构化知识树: 一、基础数学知识 1. 线性代数 2. 概率论 3. 优化理论 二、机器学习基础 1. 监督学习 分类 回归 2. 无监督学习 聚类 3. 强化学习 三、深度学习 1. 神经网络 卷积网络 递归网络 注意力机制 2. Transformer 模型 四、自然语言处理 1. 语言模型 2. 文本分类 3. 机器翻译 五、计算机视觉 1. 图像分类 2. 目标检测 3. 语义分割 六、前沿领域 1. 大模型 2. 多模态 AI 3. 自监督学习 4. 小样本学习 七、工具与框架 1. TensorFlow 2. PyTorch 八、应用领域 1. 自然语言处理 2. 计算机视觉 3. 推荐系统 九、数据处理 1. 数据采集 2. 数据清洗 3. 特征工程 十、模型部署 1. 模型优化 2. 模型服务 十一、科研实践 1. 论文阅读 2. 模型实现 3. 实验设计 十二、行业实践 1. 项目实战 2. 案例分析
2025-02-11
机器学习的子领域包括: 监督学习,常用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 无监督学习,如聚类、降维等算法。 强化学习,那深度学习是哪一种啊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领域。 在机器学习中,深度学习是一种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特征和模式的方法。 深度学习的特点包括: 1. 具有复杂的网络结构,如前馈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2. 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高级特征。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25-01-21
不同厂家的AI产品是底层算法不一样吗?比如ChatGPT和豆包
不同厂家的 AI 产品底层算法通常是不一样的。 以常见的 ChatGPT 和豆包为例,ChatGPT 是由 OpenAI 开发的,其底层算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而豆包是由字节跳动开发的,也有其自身的算法设计和优化。 在当前的 AI 领域,大多数 AI 应用程序都由大型语言模型(LLMs)驱动,其中只有几个基础模型,由少数几个组织创建。例如 OpenAI 制作了 GPT3.5 和 GPT4,Google 有 Bard 等。 从相关的访问量数据来看,不同的 AI 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某些月份,ChatGPT 的访问量较高,而豆包的访问量也在不断变化。但这并不能直接反映其底层算法的差异,只是从侧面反映了它们在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和使用情况。
2025-01-17
我想知道目前最新、效果最好、代码和模型开源的动作捕捉算法,也叫做人体姿态估计,是哪篇文章
目前最新、效果较好且代码和模型开源的人体姿态估计(动作捕捉算法)相关的研究有以下两篇: 1. 【SD】最强手部识别,controlnet 新预处理器 dw openpose 作者:白马少年|公众号:【白马与少年】 发布时间:20230813 20:00 原文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_RiKxWy9MXt4DUJIKH5w 介绍:在 controlnet 中,手部识别一直使用的是 openpose 预处理器,但复杂手势有时无法识别。新的 dw openpose 预处理器能完美解决手部识别问题,将其放入特定目录即可使用。但需说明的是,目前这个 DW Pose 只是更精确的 openpose 预处理器,未对 ControlNet 的 openpose 模型做改动。 2. YOLONAS Pose:一个开源的实时人体姿态估计模型 应用场景:基于骨骼标记为基础,适用于智慧体育等场景,可对训练过程的姿态、数据、状态等进行统计和管理。 技术类型:视频、AI 学习模型 简介:主要功能是识别图片和视频中人的姿势,能快速处理图像并实时返回姿态数据,适应不同场景和设备。 主要特点: 实时性能:旨在提供实时的姿态估计,适用于需要即时反馈的应用。 高精度:利用神经网络架构搜索(NAS)提高姿态估计的准确性。 优化的网络结构:NAS 自动测试不同网络结构,找到最优模型。
2024-12-31
模态分解算法的详细代码
很抱歉,目前知识库中没有模态分解算法的详细代码。但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相关代码: 1. 学术研究网站,如 arXiv 等,许多学者会在上面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及代码。 2. 相关的开源代码库,如 GitHub 等,您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相关项目。 3. 专业的技术论坛,在那里与其他开发者交流,可能会获得有用的信息和代码示例。
2024-12-30
请简单解释或者举例DeepSeek与ChatGPT的区别,原理
DeepSeek 与 ChatGPT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在 App Store 排名上,DeepSeek R1 冲到了美国区 App Store 第一名,超越了 ChatGPT。 2. 口碑与技术实力方面,DeepSeek 没有市场部和市场投放,完全依靠技术实力和口碑获得用户认可。 3. 性能与成本方面,DeepSeek R1 的效果比肩顶尖闭源模型 o1,但价格仅为 o1 的 27 分之一。 4. 开源与创新方面,DeepSeek R1 开源让行业认知整体拉齐,得到全世界尊重和喜爱。 5. 训练方式上,DeepSeek R1 的创新模型 R1 Zero 跳过了监督微调(SFT)阶段,直接采用强化学习(RL)进行训练。 6. 在回答用户问题时,DeepSeek R1 会先进行“自问自答”式的推理思考,模拟人类的深度思考,以提升最终回答的质量,而 ChatGPT 可能没有这种特定的机制。 原理方面:DeepSeek R1 与 ChatGPT 同属于基于强化学习 RL 的推理模型,但在具体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例如,DeepSeek R1 在训练时可能有独特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性能和表现上与 ChatGPT 有所不同。
2025-02-11
langchain 大白话解释一下给我听
LangChain 是一个用于构建高级语言模型应用程序的框架。它能简化开发人员使用语言模型构建端到端应用程序的流程,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组件和接口,让创建由大型语言模型和聊天模型支持的应用程序更轻松。 其核心概念包括组件和链,组件是模块化的构建块,可组合创建强大应用,链则是一系列组件或其他链的组合,用于完成特定任务。 主要特点有: 1. 模型抽象:提供对大型语言模型和聊天模型的抽象,方便开发人员选择合适模型并利用组件构建应用。 2. 提示模板和值:支持创建和管理提示模板,引导语言模型生成特定输出。 3. 链:允许开发人员定义一系列处理步骤,按顺序执行完成复杂任务。 4. 代理:支持构建代理,能使用语言模型做决策,并根据用户输入调用工具。 LangChain 支持多种用例,如针对特定文档的问答、聊天机器人、代理等,能与外部数据源交互收集数据,还提供内存功能维护状态。它旨在为开发人员提供强大工具集,构建适应性强、高效且能处理复杂用例的高级语言模型应用程序。
2025-02-08
我在一周前的文章[1]里说对 DeepSeek-R1 只需要说大白话,但在三天前的文章[2]里又用了看起来还挺复杂的结构化提示词。有伙伴问我到底咋回事。这就来解释下喽。
以下是关于 DeepSeekR1 提示词的相关信息: 历史更新: 字节跳动推出新技术 OmniHuman,利用单张图片和音频生成生动视频。 DeepSeek 的出现标志着算力效率拐点显现,其优化算法架构提升算力利用效率,AI 基础大模型参数量迎来拐点,2025 年是算法变革元年,其训练过程聚焦强化学习提升推理能力。 提示词方法论: 核心原理认知:包括多模态理解、动态上下文、任务适应性等 AI 特性定位,以及采用意图识别+内容生成双通道处理等系统响应机制。 基础指令框架:包括四要素模板、格式控制语法等。 进阶控制技巧:如思维链引导、知识库调用、多模态输出。 高级调试策略:包括模糊指令优化、迭代优化法。 行业应用案例:涵盖技术开发场景、商业分析场景。 异常处理方案:如处理信息幻觉、格式偏离、深度不足等情况。 效能监测指标:包括首次响应准确率、多轮对话效率、复杂任务分解等。 在 R1 时代,使用 AI 提示词关键在于提供足够背景信息,简单大白话有效但信息量不足难达理想结果,示例和框架可助理清思路,最终影响在于思考和表达,利用乔哈里视窗分析信息需求,避免过度指令化,让 AI 自由思考以激发更高创意和效果。
2025-02-07
帮我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一下时间序列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是用于分析和处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的一类模型。 例如,在评估 GPT4V 对时间序列和视频内容的理解时,会考虑其对现实世界中随时间展开的事件的理解能力,像时间预测、排序、定位、推理和基于时间的理解等。 在视频生成方面,如 Video LDM 模型,先训练图像生成器,再微调添加时间维度以生成视频。 总的来说,时间序列模型旨在理解和预测数据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2025-01-23
解释AI中连续问答时,为什么有时候AI似乎不记得我问的第一个问题了
在 AI 连续问答中,有时 AI 似乎不记得第一个问题,可能有以下原因: 1. 模型本身的限制:AI 回答问题时可能容易“产生幻觉”,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内容,且可能连续且良好地撒谎,对于所提供的信息不一定能保证准确性和连贯性。 2. 缺乏上下文理解:AI 可能在处理后续问题时,未能充分整合和记住之前问题的关键信息,导致回答与之前的问题脱节。 3. 输出模式的固定性:像 GPT 回答问题时喜欢用特定的模式,如 1、2、3、4 或“首先、其次、最后”,这种固定模式可能影响对问题的灵活处理和记忆。 4. 无法真正解释自身:当被要求解释回答的原因或思考过程时,AI 只是生成听起来合理但可能是编造的文本,而不是真正审查自身的行动,这使得理解其回答的逻辑和连贯性变得困难。 为了让 AI 的回复更有灵性和连贯性,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如让 AI 扮演特定角色、给出明确输出要求、营造特定环境、让其用括号补充动作以增加感情等。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消除上述问题。同时,使用 AI 时要注意对其输出进行检查,避免被不道德地利用。
2025-01-17
解释AI中连续问答时,为什么有时候
在 AI 中进行连续问答时,存在以下情况: 1. AI 容易“产生幻觉”并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内容,甚至可能连续且良好地撒谎,其提供的每一件事或信息都可能不正确,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对于要求其为互联网提供参考、引用、引文和信息(对于未连接到互联网的模型)的情况尤其危险,不过 GPT4 通常更扎实,因为 Bing 的互联网连接能使其拉入相关事实,但幻觉也不可能完全消除。 2. 人工智能不会真正解释自己,当被要求解释为何写东西或思考过程时,它只是生成听起来合理但实则编造的文本,这使得理解系统中的偏见非常困难。 3. 在基于知识库的问答中,AI 有时回答不准确,可能出现牛头不对马嘴、报价错误、胡编乱造等情况,这在严肃场景中是不能接受的出错。 4. 撰写连续提示时,明确性、逻辑性、简洁性等原则尤为重要,清晰的目标、逻辑性的顺序、分步骤的指导以及对变量的考虑都能更有效地指导 AI 生成符合期望的输出,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 CoD 和 CoT,还适用于 ToT 或其他提示结构。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