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e to WaytoAGI Wiki →
Home/Question List/Question Detail

中美AI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以通信方面作为分析角度

Answer

中美在 AI 技术的通信方面存在以下差距:

  1. 技术专长:包括对 AI 技术如何用于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技术标准的开发、使用和适用性等方面的理解。
  2. 跨监管制度的交互理解:在不同监管制度下 AI 使用案例如何相互作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存在差异。
  3. 市场情报:对于 AI 技术如何颠覆现有商业模式,包括潜在机会和风险对监管目标的影响,了解程度不同。
  4. 组织能力:在有效适应 AI 应用的出现、在组织内吸收和分享知识、与提供保证技术的组织合作并制定技术标准,以及跨监管机构共享知识和合作监管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提供的内容中未明确提及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以上是基于所给资料中关于一般监管机构在 AI 相关方面能力差距的分析。

Content generated by AI large model, please carefully verify (powered by aily)

References

【法律法规】《促进创新的人工智能监管方法》.pdf

expertise.Ourresearch151has highlighted different levels of capability among regulators when itcomes to understanding AI and addressing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Our engagement has alsoelicited a wide range of views on the capabilities regulators require to address AI risks and onthe best way for regulators to acquire these.103.We identified potential capability gaps among many,but not all,regulators,primarily in relationto:AI expertise.Particularly:oTechnical expertise in AItechnology.152For example,on how AI is being used to deliver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on the development,use and applicability of technicalstandards.153oExpertise on how AI use cases interact across multiple regulatory regimes.oMarket intelligence on how AI technologies are being used to disrupt existing business models,both 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that can impact regulatory objectives.Organisational capacity.A regulator’s ability to:o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emergence of AI use cases and applications,and assimilate and sharethis knowledge throughout the organisation.oWork with organisations that provide assurance techniques(e.g.assurance service providers)and develop technical standards(i.e.standards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s),to identify relevanttools and embed them into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best practice.oWork across regulators to share knowledge and cooper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AI use cases thatinteract across multiple regulatory regimes.Any attempt by a regulator to enforce a principle beyond its existing remit and powers may be legally challenged on thebasis of going beyond its legal authority.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Common Regulatory Capacity for AI,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2022.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is is predominantly a recruitment problem.Regulators are trying to recruit but often cannot find theright candidates as they are competing for a limited supply of suitable candidates.Evidence showed that technical standards expertise varies across regulators.MHRA regularly uses and designatesstandards to clarify legal requirements,provide presumptive conformity and demonstrate the state of the art.Other regulators

拜登签署的AI行政命令_2023.10.30

[title]拜登签署的AI行政命令_2023.10.30As we advance this agenda at home,the Administration will work with allies and partners abroad on a strong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to gover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I.The Administration has already consulted widely on AI governance frameworks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engaging with Australia,Brazil,Canada,Chile,the European Union,France,Germany,India,Israel,Italy,Japan,Kenya,Mexico,the Netherlands,New Zealand,Nigeria,the Philippines,Singapore,South Korea,the UAE,and the UK.The actions taken today support and complement Japan’s leadership of the G-7 Hiroshima Process,the UK Summit on AI Safety,India’s leadership as Chair of the Global Partnership on AI,and ongoing discussions at the United Nations.The actions that President Biden directed today are vital steps forward in the U.S.’s approach on safe,secure,and trustworthy AI.More action will be required,and the Administration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Congress to pursue bipartisan legislation to help America lead the way in responsible innovation.For more on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work to advance AI,and for opportunities to join the Federal AI workforce,visit[AI.gov](https://ai.gov/).

【法律法规】《促进创新的人工智能监管方法》.pdf

oReflected stakeholder feedback by expanding on concepts such as robustness and governance.We have also considered the results of public engagement research that highlighted anPlan for Digital Regulation,DSIT(formerly DCMS),2021.The Taskforce on Innovation,Growth and Regulatory Reform independent report,10 Downing Street,2021.The reportargues for UK regulation that is:proportionate,forward-looking,outcome-focussed,collaborative,experimental,andresponsive.Closing the gap:getting from principles to practices for innovation friendly regulation,Regulatory Horizons Council,2022.Pro-innovation Regulation of Technologies Review:Digital Technologies,HM Treasury,2023.Establishing 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regulating AI,Offic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22.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AI regulationexpectation for principles such as transparency,fairness and accountability to be included withinan AI governanceframework.91oMerged the safety principle with security and robustness,given the significant overlap betweenthese concepts.oBetter reflected concepts of account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oRefined each principle’s definition and rationale.Principle Safety,Security and RobustnessDefinitionandexplanationAI systems should function in a robust,secure and safe way throughout theAI life cycle,and risks should be continually identified,assessed andmanaged.Regulators may need to introduce measures for regulated entities to ensurethat AI systems are technically secure and function reliably as intendedthroughout their entire life cycle.Rationalefor theprincipleThe breadth of possible uses for AI and its capacity to autonomously developnew capabilities and functions mean that AI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safety and security.Safety-related risks are more apparent in certaindomains,such as health 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but they can materialise inmany areas.Safety will be a core consideration for some regulators andmore marginal for others.However,it will be important for all regulators toassess the likelihood that AI could pose a risk to safety in their sector or

Others are asking
我作为一名OA软件的行业的售前,我的工作中会涉及到AI与OA结合落地的智能化场景,所以我对AI知识有简单的了解,我现在想转型AI行业的售前,我该如何系统的学习AI的相关知识,请帮我制定一个计划
以下是为您制定的从 OA 软件售前转型到 AI 行业售前的系统学习计划: 一、了解 AI 基本概念 首先,建议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浏览入门文章,这些文章通常会介绍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您将找到一系列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您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机会获得证书。 三、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同时,一定要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四、实践和尝试 理论学习之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您的作品。在知识库提供了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您实践后的分享。 五、体验 AI 产品 与现有的 AI 产品进行互动是学习 AI 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尝试使用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通过与这些 AI 产品的对话,您可以获得对 AI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第一手体验,并激发您对 AI 潜力的认识。 六、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1. 从编程语言入手学习:可以从 Python、JavaScript 等编程语言开始学习,学习编程语法、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 AI 学习打下基础。 2. 尝试使用 AI 工具和平台:可以使用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生成工具,体验 AI 的应用场景。探索一些面向中学生的 AI 教育平台,如百度的“文心智能体平台”、Coze 智能体平台等。 3. 学习 AI 基础知识:了解 AI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学习 AI 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参与 AI 相关的实践项目: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 AI 编程竞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尝试利用 AI 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5. 关注 AI 发展的前沿动态:关注 AI 领域的权威媒体和学者,了解 AI 技术的最新进展。思考 AI 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培养对 AI 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总之,作为转型者,您可以从以上多个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学习 AI 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在 AI 行业的售前工作做好准备。
2025-01-07
我想找个能够做海报的AI网站,用来做一些课程的广告,发在朋友圈中,我们可以提供文字素材,以及对应的一些图片,希望这个AI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生成有成交导向的广告词
以下为您推荐能够做海报的 AI 网站——无界 AI(网址:https://www.wujieai.cc/),它可以满足您制作课程广告海报发朋友圈的需求: 1. 做图逻辑类似于 SD,优势在于国内网络即可稳定使用,有免费出图点数,支持中文关键词输入,无需额外下载风格模型,可直接取用。 2. 对于您的课程广告海报,本案例应用场景为朋友圈 po 图,画幅比例选择 1:1,皮克斯卡通模型位置可根据以下指引找到:二次元模型》模型主题》皮克斯卡通。 3. 关键词类别包括场景(如向日葵花田、面包店等)、氛围(如温馨、温暖等)、人物(如父亲和女儿、父亲和儿子)、造型(如发型、发色、服饰、配饰等)、情绪(如笑得很开心、大笑、对视等)、道具(如童话书等)、构图(如半身、中景等)、画面(色彩明艳)等。 4. 大致流程: 主题与文案:确定海报主题后,可借助 ChatGPT 等文本类 AI 工具协助完成文案。 风格与布局:选择想要完成的风格意向,背景不一定是空白的,可根据文案和风格灵活调整画面布局。 生成与筛选:使用无界 AI,输入关键词,生成并挑选一张满意的海报底图。 配文与排版:将上述素材进行合理排版,得到成品。排版同样可以参考 AIGC 海报成果。 5. 图生图功能:首先准备一张真实照片作为样图,然后在无界 AI 找到图生图功能,别忘了加关键词。如果要改变画面内容(比如父亲头发颜色),“二次元强度”改为 70%。可根据出图效果,进一步修改或增加提示词作为约束。
2025-01-07
现在有哪些AI做PPT比较好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好用的 AI 做 PPT 的工具: 1. Gamma:在线 PPT 制作网站,通过输入文本和想法提示快速生成幻灯片,支持嵌入多媒体格式,如 GIF 和视频,网址:https://gamma.app/ 2. 美图 AI PPT:由美图秀秀开发团队推出,通过输入简单文本描述生成专业 PPT 设计,包含丰富模板库和设计元素,网址:https://www.xdesign.com/ppt/ 3. Mindshow:AI 驱动的 PPT 辅助工具,提供自动布局、图像选择和文本优化等智能设计功能,网址:https://www.mindshow.fun/ 4. 讯飞智文:科大讯飞推出的 AI 辅助文档编辑工具,利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供智能文本生成、语音输入、文档格式化等功能,网址:https://zhiwen.xfyun.cn/ 此外,还有以下工具: 1. 爱设计 2. 闪击 3. Process ON 4. WPS AI 不同工具各有特色和适用场景,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2025-01-07
目前主流的AI大模型有哪些
目前主流的 AI 大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OpenAI 系列:包括 GPT3.5 和 GPT4 等。GPT3.5 在 11 月启动了当前的 AI 热潮,GPT4 功能更强大。ChatGPT 也属于 OpenAI 系列。 2. 微软 Bing:使用 GPT4 和 GPT3.5 的混合,通常是 GPT4 家族中首个推出新功能的模型,能创建和查看图像,还能在网页浏览器中阅读文档,并连接到互联网。 3. 谷歌 Bard:由各种基础模型驱动,最近是 PaLM 2 模型。 4. Anthropic Claude 2:其特点是有非常大的上下文窗口,不太可能恶意行事。 此外,大模型的架构也有所不同,如 encoderonly 模型(代表模型是 BERT)、encoderdecoder 模型(代表是 google 的 T5)、decoderonly 模型(适用于自然语言生成任务,如故事写作和博客生成,众多 AI 助手包括 ChatGPT 都属于此类)。大模型的“大”体现在预训练数据量大(往往来自互联网,包括论文、代码、公开网页等,一般用 TB 级别的数据进行预训练)和参数多(如 OpenAI 在 2020 年发布的 GPT3 就已达到 170B 的参数)。
2025-01-07
用ai做 电商数据分析
使用 AI 进行电商数据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和方法: 1. 市场分析:利用 AI 分析工具研究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和竞争对手情况,快速识别受欢迎的产品、价格区间、销量等关键信息。 2. 关键词优化:借助 AI 分析和推荐高流量、高转化的关键词,优化产品标题和描述,提升搜索排名和可见度。 3. 产品页面设计:使用 AI 设计工具根据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自动生成吸引人的产品页面布局。 4. 内容生成:依靠 AI 文案工具撰写有说服力的产品描述和营销文案,提高转化率。 5. 图像识别和优化:利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选择或生成高质量的产品图片,展示产品特点。 6. 价格策略:通过 AI 分析不同价格点对销量的影响,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 7. 客户反馈分析:运用 AI 分析客户评价和反馈,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 8. 个性化推荐:借助 AI 根据用户购买历史和偏好提供个性化产品推荐,增加销售额。 9. 聊天机器人:采用 AI 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提供 24/7 客户服务,解答疑问,提高满意度。 10. 营销活动分析:利用 AI 分析不同营销活动效果,了解哪些活动更能吸引顾客并产生销售。 11. 库存管理:依靠 AI 帮助预测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减少积压和缺货情况。 12. 支付和交易优化:通过 AI 分析不同支付方式对交易成功率的影响,优化支付流程。 13.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 AI 在社交媒体上找到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精准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 14. 直播和视频营销:借助 AI 分析观众行为,优化直播和视频内容,提高参与度和转化率。 此外,AI 在电商领域还有其他应用场景,如品牌提升、舆论传播分析、推广方案制定等。例如: 品牌提升:包括品牌洋葱图思维模型、产品信息、人群、品类等多方面的分析和优化。 舆论传播分析:涉及舆论传播、数据分析、主题、事件等多个要素的研究和处理。 推广方案制定:涵盖品牌、产品信息、新品、成分等众多方面的策略规划。
2025-01-07
每天有多少AI产品上线?
目前难以准确统计每天上线的 AI 产品数量。但为您提供以下部分信息供参考: 2024 年 6 月 13 日,有多个 AI 产品发布,包括 AI 音乐的 SUNO 开放音频输入功能、AI 视频的 Luma 发布视频生成模型 Dream Machine、AI 绘画的 SD 开源 SD3 medium 模型、Midjourney 更新自定义 zoom 和全新个性化指令p、leonardo.ai 发布新模型 Phoenix、AI 原型图的 Uizard Autodesigner 2.0、动作库的 UE 发表高品质动画的动画数据库。 2023 年 3 月底,有 23 个新的 AI 产品,包括来自大公司和成熟创业公司的新产品,以及有用、有趣和华人开发者所搭建的小产品。 另外还有 100 个 AI 应用的相关信息,如 AI 游戏道具推荐系统、AI 天气预报分时服务、AI 医疗病历分析平台、AI 会议发言总结工具、AI 书法作品临摹辅助工具等。
2025-01-07
ai入门可以从哪些地方着手
以下是 AI 入门的着手点: 1. 了解 AI 基本概念: 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其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找到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机会获得证书。 3. 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模块(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进行深入学习。 4. 对于不会代码的情况: 学习 Python 的属性和方法,包括如何为类定义属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对象来调用它们。 了解继承和多态,包括类之间的继承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多态。 理解异常处理,包括异常的概念、异常处理的方式(如使用 try 和 except 语句)。 掌握文件操作,包括文件读写、文件与路径操作。 了解 AI 背景知识基础理论,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回顾 AI 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熟悉数学基础,包括统计学基础(如均值、中位数、方差等统计概念)、线性代数(如向量、矩阵等基本概念)、概率论(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 熟悉算法和模型,包括监督学习(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无监督学习(如聚类、降维)。 5. 中学生学习 AI: 从编程语言入手学习,如 Python、JavaScript 等,学习编程语法、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 尝试使用 AI 工具和平台,如 ChatGPT、Midjourney 等,探索面向中学生的 AI 教育平台,如百度的“文心智能体平台”、Coze 智能体平台等。 学习 AI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 参与 AI 相关的实践项目,如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 AI 编程竞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尝试利用 AI 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注 AI 发展的前沿动态,关注权威媒体和学者,思考 AI 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2024-08-20
AI 辅助高中美术学生 进行创意图形的生成
以下是关于如何利用 AI 辅助高中美术学生进行创意图形生成的相关内容: 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对 AI 的应用和态度有所不同。例如在艺术教学中,对于 AI 生成的图像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在历史课中,学生制作信息图表展示对宏观经济学原理的理解时,可能会接受 AI 生成的图像;而在美术课上,可能不太希望直接使用 AI 生成的图像。 在学习 AI 绘画方面,其在广告设计、游戏开发、影视制作、建筑设计等领域都有应用。比如在广告设计中可快速生成创意概念图,为策划提供灵感和初稿;在游戏开发中用于创建场景和角色形象,提高开发效率等。 对于小学课堂中的 AI 绘图课程设计,可先准备关键词并输入 Mid Journey 生成图片存下来展示,围绕 AI 绘图的好处展开,如创意增强,像“夜晚的未来城市风景,霓虹灯和飞行汽车”“超现实主义风景,漂浮的岛屿和瀑布云”等能创造独特且富有想象力的场景;效率提升,如“现代智能手机设计的快速草图”“新咖啡机概念的快速原型”能快速生成复杂多变的设计;降低技能门槛,像“简单卡通角色,微笑着,大眼睛”“基础的风景画,夕阳下的宁静湖泊”能帮助非专业者创作;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如“数字抽象艺术,鲜明的色彩和几何形状”“算法生成的艺术作品,具有分形图案”能探索全新艺术形式的潜力。 综合以上,对于高中美术学生进行创意图形的生成,可借鉴上述思路和应用场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效率和对新艺术形式的探索。
2024-09-25
中国AI工具与美国的差距
在 AI 工具方面,中国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 从访问量最大的 AI 工具及流量行为来看,在分析的前 50 名人工智能工具的地理行为方面,中国排名第 47 位。美国稳居第一,在研究的 12 个月里,美国人工智能行业的访问量达到了 55 亿次,占总流量的 22.62%。尽管美国人口少于中国和印度,但美国拥有价值超过 1.8 万亿美元的全球领先科技市场。 不过,在 2024 年,国内涌现出类似可灵、即梦、智谱清影等一系列 AI 生成视频工具,其生成结果甚至远超国外。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报告中对于中国的 AI 生成图、生成视频的工具未展开详细说明,不能仅据此就认为中国在该功能的 AI 工具上落后于国外。
2024-12-10
目前国产AI对比国外AI,存在哪些不足和差距,我要实事求是的回答
目前国产 AI 对比国外 AI 存在以下不足和差距: 1. 在通用语言模型方面,如 ChatGPT 和 GPT4 出现后,国内与国外拉开了约 2 年的技术差距。国内最领先的模型水平大概在准 ChatGPT3.5 的水平,和 GPT4 还有不小差距,甚至还不如临时拼凑的 Mistral 团队的水平。 2. 国内部分企业可能存在骄傲自大的情况,也可能被之前 Google 主推的 T5 技术路线带偏,同时 AGI 影响巨大,可能存在国外相关机构与 OpenAI 有特殊沟通而国内未有的情况。 3. 2023 年上半年国内笃信靠资金和卡能实现突破,但下半年纷纷转向“垂直应用”“商业化”,不提 AGI,这种转向可能是短视和致命的。 4. 大厂虽具备冲击 AGI 的资源,但受内部短期考核压力影响,多数力量用于卷新产品圈地盘和向上汇报工作,实际效果未达预期,且背负较多其他业务和政治考量。 不过,在图像类 AI 产品方面,国内产品发展迅速,部分产品如通义万相在中文理解和处理方面表现出色,具有独特优势。在 AI 生成视频工具领域,国内涌现出一系列工具,其生成结果在某些方面甚至远超国外。
2024-11-03
国产AI与国外AI的实际差距
国产 AI 与国外 AI 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情况较为复杂,且在不同方面表现有所不同。 在 2023 年之前,国内 AI 行业曾自认为与美国差距不大,但 ChatGPT 和 GPT4 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认知,OpenAI 直接拉开了 2 年的技术差距。当时国内出现了从追求创造国产 AGI 到转向做“垂直应用”“商业化”的转变。国内最领先的模型水平大概在准 ChatGPT3.5 的水平,和 GPT4 仍有差距。大厂在人才、GPU、数据和资金储备上有冲击 AGI 的能力,但实际效果尚不明确,且受内部短期考核压力等因素影响。 然而到了 2024 年,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文本到视频扩散模型方面,Google DeepMind 和 OpenAI 展示了强大的成果,但中国的相关情况在报告中未详细说明,不过国内也涌现出了一系列表现出色的 AI 生成视频工具,生成结果甚至远超国外。Llama 3.1 在某些任务中能与 GPT4 相抗衡,而中国的一些模型如由 DeepSeek、零一万物、知谱 AI 和阿里巴巴开发的模型在 LMSYS 排行榜上取得优异成绩,尤其在数学和编程方面表现出色,且在某些子任务上挑战了前沿水平。中国模型在计算效率、数据集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能弥补 GPU 访问的限制等不足。
2024-11-03
中国与国外AI模型的差距
目前中国与国外的 AI 模型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和进步。 在一些方面,国外模型如 Llama 3.1 在推理、数学、多语言和长上下文任务中能够与 GPT4 相抗衡,首次缩小了开放模型与专有前沿的差距。谷歌 DeepMind 与纽约大学团队的 AlphaGeometry 在奥林匹克级几何问题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GPT 4 Turbo 在 SuperCLUE 测评中的总分遥遥领先,国外模型的平均成绩也相对较高。 然而,中国的 AI 模型也在不断发展。由 DeepSeek、零一万物、知谱 AI 和阿里巴巴开发的模型在 LMSYS 排行榜上取得优异成绩,尤其在数学和编程方面表现突出。国内的最强模型能与美国生产的第二强前沿模型竞争,在某些子任务上挑战了 SOTA。国内模型更注重计算效率,以弥补 GPU 访问的限制,并学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例如 DeepSeek 在推理过程中通过多头隐式注意力减少内存需求,并且改进了 MoE 架构。零一万物更加关注数据集的建设。 在专项基准如语言与知识方面,GPT4 Turbo 依然领先,但国内大模型也表现相对较好,有 14 个模型的得分高于 GPT3.5,有 9 个模型的得分高于 GeminiPro。在中文语言与知识能力上,国内大模型已基本追赶上国外头部大模型,未来有可能率先形成超越。 总体而言,国内外差距依然存在,但国内大模型在过去一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平均水平差距在缩小。
2024-11-01
现在AI开展到了什么水平?国内外AI发展差距有多大?
目前,AI 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 2024 年内,图片和超短视频的精细操控能力将得到提升,包括表情、细致动作和视频文字匹配等方面。生成式短视频将具备一定操控能力,风格化和动漫风将最先成熟,真人风格稍晚。AI 音频能力也将有长足进展,带感情的 AI 配音基本成熟。“全真 AI 颜值网红”将出现,可以稳定输出视频并进行直播带货。游戏 AI NPC 将有里程碑式进展,带来新的游戏生产方式。AI 男/女朋友聊天将基本成熟,在记忆方面有明显突破,能够较好模拟人的感情,产品将加入视频和音频,粘性提升并开始出圈。实时生成的内容将开始在社交媒体内容和广告中出现。AI Agent 将有明确进展,办公场景中的“AI 助手”将开始有良好使用体验。AI 的商业模式也将开始有明确用例,如数据合成、工程平台和模型安全等。可穿戴全天候 AI 硬件将层出不穷,但大多数可能不会成功。中国 AI 有望达到或超过 GPT4 水平,美国可能会出现 GPT5,世界上可能会出现“主权 AI”。华为昇腾生态将开始形成,国内推理芯片将开始国产替代。然而,AI 造成的 DeepFake、诈骗和网络攻击等问题也将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担忧。AI 立法和伦理讨论仍然大规模落后于技术进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和中国在 AI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全球人工智能指数》,美国以 100 分的绝对优势稳坐第一位,中国以近 62 分的得分位居第二。在创新、投资等主要指标中,中美差距也较为明显。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他国家也在加大对 AI 的投入和研究,未来的发展格局仍存在变数。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