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研究和写作过程中,AIGC(AI-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论文检测工具能够帮助识别和分析是否有内容由AI生成,以确保学术诚信和原创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AIGC论文检测网站和工具:
这些工具和网站可以帮助教育机构、研究人员和编辑识别AI生成的内容,确保学术和出版的原创性和诚信。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工具来进行检测。
当然,要培养出鉴赏AI的技能,多少还是需要我们训练训练自己的大脑模型的。那如果不善于此的朋友,想要判断眼前的作品是否是AI造物呢?AI技术自己带来的造假难题,也该由AI自己的同僚互鉴打假来解决。现在已有不少网站在做这件事情,通过对大量的图片数据的抓取和分析,给出对画作属性的判断可能性。例如使用AI来鉴别AI绘图性质的网页:ILLUMINARTY(https://app.illuminarty.ai/)。但在测试过程中,有些结构严谨的真实摄影作品,反而会被识别为AI作图。这跟我们前面提到的,AI作画很难完成严谨真实的结构这一点,是相互矛盾的。鉴别的AI认为,过于严谨的图像不像是真实的人造产物。而画图的AI其实难以生成严谨的结构造型。这就是鉴定AI自身的逻辑算法,并不能像人类一样综合去考虑不符合人的逻辑的各种表现。多试几张,就能磕着瓜子看AI吵架了。甚至作长者摇头抚须状,长叹一声,「AI后生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我们看完AI显眼包的快乐丢撵后,来聊聊「我们为什么要鉴别AIGC」?已经「知其然」,也大略「知其所以然」,而后终于能顺势讨论讨论「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
我们曾经在小红书、B站等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以「AIGC鉴别」为话题的图文,以真迹混同AI仿品的形式,让大家来判别哪张图才是列宾、穆夏等名家真实绘制的作品。在这场「鉴赏」中,我们发现——大家对「判断出哪幅图是AI搞的」这件事上,都有一种近乎直觉的感受。“这个一眼AI。”但如果进一步询问是怎么看出来的,多半很难迅速回答出一套章程,来描述或者解释为什么只需要「看一眼」,就能辨别真伪。所以我们系统地总结了「AIGC鉴别」经验帖。聊聊如何一眼盯真,两眼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