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中小学在生成式 AI 教育场景应用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案例: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在教育领域,生成式 AI 带来了诸多改变:
在特色课程等创新课程中,天然有融入AIGC的环境。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国际化学校,小学有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课程丰富多样。学校新开设了一门叫“AI创作家”的小学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希望学生们能用AIGC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学年,参与“AI创作家”的12个五、六年级的学生,将在AI的帮助下设计一款实用的桌游。整个桌游从收集用户需求,定义真实问题,设计具体的桌游背景、机制、内容、视觉,到测试,迭代等环节都由学生主导,老师则负责引导和提供帮助。“我们学校面积很大,新生和访客经常迷路,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提出了这个想法,魏一然表示同意,这个项目就正式启动了。经过探讨,学生们决定做一款学校地图桌游。这样一来,玩了这款桌游的学生可以知道在哪里上音乐课,体育课,在哪里就餐,在哪里自由活动等,玩了桌游的访客也可以很快了解新英才学校的全貌、特色和历史。课程中,学生们有时候听魏一然老师讲解人工智能知识,了解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有时候使用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苹果电脑自己写prompt,与各种大语言模型对话,在AI对话工具的帮助下进一步了解桌游的概念、玩法和机制。魏一然还带学生使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旗下的OpenInnoLab(浦育)平台,让学生们使用文生图AI工具生成桌游卡牌背后的图案。此外,学生们还手绘了第一版学校地图,选择了类似飞行棋的地图类桌游游戏机制,梳理好了整个游戏流程。
教育科技长期以来一直在有效性和规模之间做权衡。为大众打造有效的解决方案,就会失去吸引个体的个性化。为满足个体的需求而打造完美的解决方案,却又难以扩展。有了AI,这种状况不再存在。我们现在可以大规模部署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口袋里的老师”,这个老师理解他们独特的需求,并可以回答问题或测试他们的技能。想象一个由AI驱动的语言老师,能够实时交流,并对发音或措辞给予反馈。[Speak](https://www.speak.com/)、[Quazel](https://www.quazel.com/)和[Lingostar](https://www.lingostar.ai/)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看到了教授新概念或帮助学习者在几乎所有学科中“摆脱困境”的产品。像[Photomath](https://photomath.com/en)和[Mathly](https://mathly.webflow.io/)这样的应用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PeopleAI](https://chatbotkit.com/apps/peopleai?ref=theresanaiforthat)和[Historical Figures](https://twitter.com/scottbelsky/status/1611244139764649991)通过模拟与杰出人物的聊天来教授历史。除了学习特定的科目,学生们还在他们的作业中利用AI助手。像Grammarly、[Orchard](https://orchard.ink/)和[Lex](https://lex.page/~)这样的工具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并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处理其他形式内容的产品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学和大学中越来越受欢迎——例如,[Tome](https://beta.tome.app/)和[Beautiful.ai](https://www.beautiful.ai/)协助创建演示文稿。了解更多关于[AI时代学习的未来](https://a16z.com/2023/02/08/the-future-of-learning-education-knowledge-in-the-age-of-ai/)。
来源|多知作者|王上当大众都在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教育的影响时,学校已经行动起来。跨学科项目老师带着学生用AIGC做学校地图桌游,英语老师在AIGC的帮助下备课和授课,生物和信息科技老师合作一起带着学生用训练AI模型,用以识别植物……这是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正在探索的事情,数字与科学中心EdTech跨学科小组组长魏一然正在深入参与其中。魏一然曾在美国范德堡大学读研究生,在创新学校做过老师,还在腾讯做过教育产品经理,而今在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工作内容似乎是为她量身订做的——以AIGC为切入点,做教师培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做新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魏一然感触颇多,她在接受多知访谈时提到:“我没想到的是,学生们对AIGC的认知和理解有天壤之别,有部分学生对ChatGPT等工具几乎一无所知,很难提出好问题;但有小部分学生熟稔各种AI工具,比老师都懂。”对于目前的进展,魏一然说:“学校领导层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鼓励老师们大胆探寻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工具,也给了很大的自由空间。整体而言,我们还在探索的初级阶段,但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headi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