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e to WaytoAGI Wiki →
Home/Question List/Question Detail

如何用AI回答我的科学问题的提问

Answer

沃尔夫勒姆在探讨人工智能能否解决科学问题时提到了以下观点:

  1. 在多重计算过程中,存在许多可能的结果,目标是找到通向某些最终结果的路径。例如从 A 到 BABA 的最短路径,在简单例子中可显式生成整个多路图,但实际中多数情况图会太大,挑战在于不追踪整个可能性图的情况下弄清楚行动。常见方法是为不同状态或结果分配分数,追求分数最高的路径,在自动定理证明中,“从初始命题向下”和“从最终定理向上”工作也常见,还可建立“引理”,将 X→Y 添加为新规则。
  2.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帮助的一种方法是训练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生成代表路径的标记序列,向其提供有效序列,呈现新序列的开头和结尾,要求其填充中间部分。
  3. 从历史上看,成功科学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能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在最简单的情况中,用人工智能做归纳推理,输入一系列测量结果,让其预测尚未完成的测量结果。将人工智能视为黑匣子,虽希望其不做假设只遵循数据,但不可避免会存在底层结构使其最终假设某种数据模型。
Content generated by AI large model, please carefully verify (powered by aily)

References

沃尔夫勒姆:人工智能能解决科学问题吗?

In what we’ve discussed so far,we’ve mostly been concerned with seeing whether AI can help us“jump ahead”and shortcut some computational process or another.But there are also lots of situations where what’s of interest is instead to shortcut what one can call a multicomputational process,in which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outcomes at each step,and the goal is for example to find a path to some final outcome.在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内容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跳跃式前进”并简化某些计算过程或其他过程。但也有很多情况下,我们感兴趣的是缩短所谓的多重计算过程,其中每一步都有许多可能的结果,例如,目标是找到通向某些最终结果的路径。As a simple example of a multicomputational process,let’s consider a multiway system operating on strings,where at each step we apply the rules{A→BBB,BB→A}in all possible ways:作为多计算过程的一个简单示例,让我们考虑一个对字符串进行操作的多路系统,其中每一步我们都应用规则{A→BBB,BB→A}方法:Given this setup we can ask a question like:what’s the shortest path from A to BABA?And in the case shown here it’s easy to compute the answer,say by explicitly running a pathfinding algorithm on the graph:有了这个设置,我们可以问这样的问题:从A到BABA的最短路径是什么?在此处所示的情况下,很容易计算答案,例如通过在图上显式运行寻路算法:{A,BBB,AB,BBBB,ABB,AA,ABBB,ABA,BBBBA,BABA}

沃尔夫勒姆:人工智能能解决科学问题吗?

在上面这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很容易能够显式地生成整个多路图。但在大多数实际示例中,该图会太大。因此,挑战通常是在不追踪整个可能性图的情况下弄清楚要采取什么行动。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尝试找到一种方法来为不同的可能状态或结果分配分数,并仅追求分数最高的路径。在自动定理证明中,“从初始命题向下”和“从最终定理向上”工作也很常见,试图找出路径在中间的交汇处。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想法:如果建立了“引理”,即存在从X到Y的路径,则可以将X→Y添加为规则集合中的新规则。So how might AI help?As a first approach,we could consider taking something like our string multiway system above,and training what amounts to a language-model AI to generate sequences of tokens that represent paths(or what in a mathematical setting would be proofs).The idea is to feed the AI a collection of valid sequences,and then to present it with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a new sequence,and ask it to fill in the middle.那么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什么帮助呢?作为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类似于上面的字符串多路系统的东西,并训练相当于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的东西来生成代表路径的标记序列(或者在数学设置中将是证明)。这个想法是向人工智能提供一组有效的序列,然后向它呈现一个新序列的开头和结尾,并要求它填充中间部分。We’ll use a fairly basic transformer network:我们将使用一个相当基本的变压器网络:Then we train it by giving lots of sequences of tokens corresponding to valid paths(with E being the“end token”)然后我们通过提供大量与有效路径相对应的标记序列来训练它(E是“结束标记”)A,BABA:BBB,AB,BBBB,ABB,AA,ABBB,ABA,BBBBAE

沃尔夫勒姆:人工智能能解决科学问题吗?

Can AI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It’s not the only role of science—and in the sections that follow we’ll explore others.But historically what’s often been viewed as a defining feature of successful science is:can it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So now we can ask:does AI give us a dramatically better way to do this?这并不是科学的唯一作用,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探索其他作用。但从历史上看,通常被视为成功科学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它能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吗?所以现在我们可以问:人工智能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In the simplest case we basically want to use AI to do inductive inference.We feed in the results of a bunch of measurements,then ask the AI to predict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we haven’t yet done.At this level,we’re treating the AI as a black box;it doesn’t matter what’s happening inside;all we care about is whether the AI gives us the right answer.We might think that somehow we can set up the AI up so that it“isn’t making any assumptions”—and is just“following the data”.But it’s inevitable that there’ll be some underlying structure in the AI,that makes it ultimately assume some kind of model for the data.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我们基本上想用人工智能来做归纳推理。我们输入一系列测量结果,然后要求人工智能预测我们尚未完成的测量结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将人工智能视为一个黑匣子;里面发生什么并不重要;我们关心的只是人工智能是否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设置人工智能,使其“不做出任何假设”,而只是“遵循数据”。但人工智能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底层结构,这使得它最终假设某种数据模型。

Others are asking
目前有哪些专门的培训设计的AI工具
目前专门用于培训设计的 AI 工具包括: 1. MindShow: 网址:国内网站,不需要魔法。地址:https://www.mindshow.fun//home 输入大纲和要点:提供导入大纲和要点、输入主题自动生成大纲和要求两种方式。 选择模版并生成 PPT。 导出。 2. 爱设计: 网址:国内网站,不需要魔法。输入地址:https://ppt.isheji.com/?code=ysslhaqllp&as=invite,进行注册和登录。 输入大纲和要点:确定操作方式,提供导入大纲和要点、输入主题自动生成大纲和要求两种方式。 选择模版并生成 PPT。 导出。 此外,用于产品原型设计的 AIGC 工具包括: 1. UIzard:利用 AI 技术生成用户界面。 2. Figma:基于云的设计工具,提供自动布局和组件库,社区有 AI 插件。 3. Sketch:流行的矢量图形设计工具,插件系统中有利用 AI 技术辅助设计的插件。
2025-02-20
有没有 AI 应用行业的研报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一些 AI 应用行业的研报: 《中国生成式 AI 行业市场热点月度分析(2024 年 5 月)》:行业移动端渗透率达 12%,月活用户超 4000 万,用户画像以高学历、白领为主。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极化”向“扩散”发展,基于 4311 家 AI 企业的数据分析展示了创新版图。 《数说安全:2024 安全大模型技术与市场研究报告》:深入探讨了 AIGC 大语言模型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微盟&爱分析:2024 年企业 AI 应用趋势洞察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 AI 技术如何助力企业提升生产力,并预测 AI 将在企业级应用中持续拓展服务边界,同时 AI Agent 将为企业级 AI 应用带来新想象空间。 Coatue 的报告《The Path to GeneralPurpose Robots》 《Sensor Tower:2024 年 AI 应用市场洞察》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 《月狐数据:2024 年智能 PPT 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信通院:大模型落地路线图研究报告(2024 年)》 《头豹研究院:2024 年中国 AI Agent 行业研究》 《明略科技:2024 年中国 AI Agent 行业研究》 《维卓:2024 人工智能行业对旅游业影响》:AI 在个性化营销、内容创作、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国信证券:AI 端侧应用系列报告(二):苹果手机+OpenAI》:着眼于 AI+手机端侧的分析。 《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数据智能白皮书(2024 年)》 《AiPPT:赋能企业数字化办公新纪元》:AiPPT 是爱设计推出的 AI 大模型与 PPT 场景深度结合的产品,能够实现一键生成专业 PPT,提供丰富模板和低创作门槛。 《中泰证券:AR 行业深度报告:AI 落地最佳载体,硬件&生态共驱发展》 《山西证券:昆仑万维布局大模型,All in AI 开辟新增长曲线》 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在线查看: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WvhZwk16WiEnSvk8AcpcdZetnMe ,也可以到知识星球订阅:https://t.zsxq.com/18DnZxlrl 。
2025-02-20
AI使用文档
以下是一份关于如何使用 AI 来做事的指南: 一、当前 AI 系统的发布情况 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正快速发布,如 Claude 2 、Open AI 的 Code Interpreter 等,但似乎没有相关实验室提供用户文档,用户指南多来自 Twitter 影响者。 二、处理文档和数据 1. 处理文本,特别是 PDF ,Claude 2 表现出色。可以将整本书粘贴到 Claude 的前一版本中,新模型更强大。通过询问后续问题来审问材料,但需注意系统仍会产生幻觉,若要确保准确性需检查结果。 2. 对于数据和代码相关: 代码解释器是一种 GPT 4 模式,允许上传文件、编写和运行代码、下载结果,可用于执行程序、数据分析、创建各种文件、网页甚至游戏。但使用它进行未经培训的分析存在风险。 对于大型文档或同时处理多个文档,可使用 Claude 2 ;对于较小的文档和网页,可使用 Bing 侧边栏( Edge 浏览器的一部分),但上下文窗口大小有限。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想了解更多关于特定任务类型或工具使用的详细信息,可提前阅读相关文章。
2025-02-20
AI PPT从⼊⻔到精进
以下是关于 AI PPT 从入门到精进的相关内容: 一、个人 AI 时代生存/摸鱼/探索指南.基础篇 过去一年持续进行了研究和分享,包括 AI 协作探索、AI 产品的流量和竞争视角分析、从谷歌 185 个大模型使用案例看大模型场景落地、AIGC 行业与商业观察总览、AIGC 时代的生存探索未来工作和能力模型变化.Dev、和 AI 重度协作 1500 小时后的 8 条最佳实践经验,以及 AI PPT 从入门到精进、AI 协作下的公司和行业研究。 二、熊猫 Jay:超全的 AI 工具生成 PPT 的思路和使用指南,收获培训奖励 1000 作者熊猫 Jay 因企业内部要求编写此文章做内部培训并公开分享。无论您是 PPT 专家还是新手,都希望通过 AI 工具更高效地制作 PPT 满足不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AI 工具提供多种精美 PPT 模板,能节省组织内容和编排思路的时间,让 PPT 既有专业感又具个性。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市面上最受欢迎的 5 款 AI PPT 工具:MindShow、爱设计、闪击、Process ON、WPS AI。 三、给小白的 AI 产品推荐 在 PPT 类 AI 产品方面,国内外产品丰富。市场上的此类产品通常是在传统 PPT 设计和生成工具基础上融入生成式 AI 新功能。基于个人使用经验,为大家筛选出一些值得推荐的产品。 在国内,爱设计 PPT 脱颖而出。其背后拥有强大团队,对市场需求有敏锐洞察力,成功把握 AI 与 PPT 结合的市场机遇,已确立市场领先地位。强烈推荐国内用户使用,它代表当前国内 AI 辅助 PPT 制作的最高水平,能提高制作效率并保证高质量输出。
2025-02-20
我想学习怎么用ai生成视频
以下是使用 AI 生成视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使用 Adobe 工具生成带有文本提示和图像的视频: 在 Advanced 部分,您可以使用 Seed 选项添加种子编号,以帮助启动流程并控制 AI 创建的内容的随机性。如果使用相同的种子、提示和控制设置,则可以重新生成类似的视频剪辑。选择 Generate 进行生成。 将小说做成视频的制作流程: 1. 小说内容分析:使用 AI 工具(如 ChatGPT)分析小说内容,提取关键场景、角色和情节。 2. 生成角色与场景描述:根据小说内容,使用工具(如 Stable Diffusion 或 Midjourney)生成角色和场景的视觉描述。 3. 图像生成:使用 AI 图像生成工具根据描述创建角色和场景的图像。 4. 视频脚本制作:将提取的关键点和生成的图像组合成视频脚本。 5. 音频制作:利用 AI 配音工具(如 Adobe Firefly)将小说文本转换为语音,添加背景音乐和音效。 6. 视频编辑与合成: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如 Clipfly 或 VEED.IO)将图像、音频和文字合成为视频。 7. 后期处理:对生成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特效和转场,以提高视频质量。 8. 审阅与调整:观看生成的视频,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比如重新编辑某些场景或调整音频。 9. 输出与分享:完成所有编辑后,输出最终视频,并在所需平台上分享。 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所需工具可能会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个人偏好有所不同。此外,AI 工具的可用性和功能也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建议直接访问上述提供的工具网址获取最新信息和使用指南。 AI 视频生成的技术发展概况: 从交互方式来看,当前 AI 视频生成主要可分为文本生成视频、图片生成视频、视频生成视频三种形式。一些视频生成方法是先生成静态关键帧图像,然后构建为视频序列。也存在直接端到端生成视频的技术,无需进行多阶段处理即可生成视频,如基于 GAN、VAE、Transformer 的方法。例如微软 NUWAXL 是通过逐步生成视频关键帧,形成视频的“粗略”故事情节,然后通过局部扩散模型(Local Diffusion)递归地填充附近帧之间的内容。
2025-02-20
最好的ai视频生成工具推荐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一些优秀的 AI 视频生成工具: 1. Pika:出色的文本生成视频 AI 工具,擅长动画制作且支持视频编辑。 2. SVD:Stable Diffusion 的插件,可在图片基础上生成视频,由 Stability AI 开源。 3. Runway:老牌 AI 视频生成工具,提供实时涂抹修改视频功能,但收费。 4. Kaiber:视频转视频 AI,能将原视频转换成各种风格的视频。 5. Sora:由 OpenAI 开发,可生成长达 1 分钟以上的视频。 6. PixVerse:多模态输入,支持文本到视频和图像到视频转换,提供多种风格选项,可精细化控制生成内容,有社区支持,生成效率高,提供视频上采样功能,但 Web 应用和 Discord 服务器生成的视频质量有差异,使用时仍需准确的文本描述。 7. ChatGPT + 剪映:ChatGPT 生成视频小说脚本,剪映根据脚本自动分析并生成素材和文本框架。 8. Pictory:允许用户轻松创建和编辑高质量视频,可根据文本描述生成相应内容。 9. VEED.IO:提供 AI 图像和脚本生成器,帮助用户从图像制作视频并规划内容。 10. 艺映 AI:专注于人工智能视频领域,提供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转漫等服务。 这些工具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更多的文生视频网站可查看:https://www.waytoagi.com/category/38 。请注意,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5-02-20
如何正确的向deepseek提问来辅助我写一篇文献
以下是向 DeepSeek 提问来辅助写文献的正确方法: 1. 借助 AI 分析好的文章: 找出您最喜欢的文章,投喂给 DeepSeek R1(适合大多数有推理模型的 AI)。 第一次询问:请从写作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第二次询问:请再从读者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第三次询问:这篇文章还存在什么缺点和不足,有什么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对作者进行侧写,分析成长背景、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对文章的影响。 2. 让 AI 对您写的文章进行点评: 表述为“现在我希望你是一名资深中文写作教师/小学语文老师/中学语文老师/公文写作培训师,拥有 30 年教育经验,是一名传授写作技巧的专家。请先阅读我提供给你的文章,然后对文章进行分析,然后教我如何提升写作水平。请给出详细的优缺点分析,指出问题所在,并且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为了方便我能理解,请尽量多举例子而非理论陈述。” 3. 根据文章内容对作者进行心理侧写: 表述为“我希望你扮演一个从业 20 多年,临床诊治过两千多例心理分析案例的人性洞察和意识分析方面的专家,精通心理学、人类学、文史、文化比较。先阅读后附文章全文,然后对作者进行人格侧写。要尖锐深刻,不要吹捧包装,不要提出一些只能充当心理安慰的肤浅的见解。包括作者的基本画像、核心性格特质、认知与价值观、潜在心理动机、行为模式推测、矛盾与盲点、文化符号映射。” 此外,还有用 DeepSeek 扮演一本书的作者辅助阅读书籍的案例,比如在读项飚的《跨越边界的社区》时,让 DeepSeek 解释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它会从时代背景的张力、浙江村的实践智慧、方法论上的颠覆等层面进行剖析。
2025-02-20
怎么提问文生图
以下是关于文生图提问的相关内容: 在 Coze 中,文生图的开始和结束节点是必需的。节点参数方面,默认绘制 10881088 的方图,最大能画 17281728 的方图,最小 576567,像素区间内各种比例可任选。Ratio 是程序员常用的“枚举”操作。试用效果方面,如“1 girl”等提示词实测效果偏向网红动漫风,也支持中文提示词。但在写入现实主义时可能会遇到风控,可尝试去掉相关关键字。 对于【SD】文生图,提示词如 等。 关于提示词的其他方面,如提示词快闪答疑中,未涉及太多与文生图直接相关的内容。
2025-02-13
想要对deepseek进行提问需要什么技巧吗?有没有什么高校组织给出的方案?
对 DeepSeek 进行提问时,以下是一些技巧: 1. 身份定位技巧:目的是让 AI 理解您的背景和专业水平。例如,差的表述是“帮我写一篇营销方案”,好的表述是“作为一名刚入职的电商运营,需要为天猫美妆店铺制定 618 活动方案”。 2. 场景描述技巧:提供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比如,差的表述是“写一篇新品发布文案”,好的表述是“为新上市的儿童智能手表写一篇朋友圈文案,目标用户是 25 35 岁的年轻父母,预算 3000 以内,需强调安全定位功能”。 3. 结构化输出技巧:指定具体的输出格式和内容结构。例如,差的表述是“分析最近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好的表述是“请用表格对比 2024 年 Q1 特斯拉、比亚迪的销量数据,包含以下维度:月度销量、同比增长、市场份额,并在表格下方总结三个关键发现”。 4. 分步骤提问技巧: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管理的小任务。比如,差的表述是“怎么做短视频运营?”,好的表述是“请分三步指导新手做美食短视频:前期准备:需要哪些设备和技能 拍摄阶段:关键场景和机位选择 后期制作:剪辑节奏和音乐配合建议”。 5. 反馈优化技巧:通过追问获得更精准的答案。例如,第一轮“帮我做一份产品分析报告”,追问 1:“内容太专业了,能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吗?”追问 2:“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用户案例来支撑观点吗?” 6. 深度思考引导技巧:目的是获得更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2025-02-07
为什么要用智能体 提示词和提问题什么区别
智能体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写好提示词是创建智能体的第一步。设计提示词有多种原则和模型,如 CRISPE 框架,其中包括能力与角色(CR)、洞察(I)、陈述(S)、个性(P)、实验(E)等方面,明确希望 AI 扮演的角色、具备的背景信息、要做的事、回答风格以及提供多个答案等。FewShot COT 模型通过加入示例能有更好效果,可提供 1 到多个样本;ZeroShot COT 模型则不增加示例样本。TOT 模型先分步骤,每个步骤产生多个结果并选择,再进行下一步。SelfConsistent COT 模型则注重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 从使用角度看,提示词可分为任务型和拟人化型。任务型提示词高度专业化、流程清晰,遵循严格工作逻辑,专注完成特定任务或解决问题;拟人化提示词模拟人类交互方式,用于陪伴聊天等,需要更细致全面的设计以呈现丰富个性和背景。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中,提示词是用户输入用于引导模型产生期望输出的文本,可简单可复杂,包含指令、问题、输入数据和示例等,为得到期望回应,通常必须包含指令或问题,其他元素可选。在 LLM 中,基本提示词可直接提问或提供特定任务指令,高级提示词则有更复杂结构,如思维链提示词引导模型逻辑推理得出答案。 提示词和提问题的区别在于,提示词不仅包含问题,还可能包含指令、输入数据和示例等,以更全面地引导模型产生期望的输出。而提问题相对较为简单直接,侧重于获取答案。
2025-02-07
deepseek的提问方式和指令输入规则是什么
DeepSeek 的提问方式和指令输入规则如下: 核心原理认知: AI 特性定位:支持文本/代码/数学公式混合输入,具有动态上下文(约 4K tokens 上下文窗口)和任务适应性(可切换创意生成/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模式)。 系统响应机制:采用意图识别+内容生成双通道处理,自动检测 prompt 中的任务类型、输出格式、知识范围,对位置权重(开头/结尾)、符号强调敏感。 基础指令框架: 四要素模板:如果不知道如何表达,可套用框架指令。 格式控制语法:强制结构使用```包裹格式要求,占位符标记用{{}}标注需填充内容,优先级符号>表示关键要求,!表示禁止项。 进阶控制技巧: 思维链引导:分步标记法,如请逐步思考:1.问题分析→2.方案设计→3.风险评估;苏格拉底式追问,在得出最终结论前,请先列举三个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 知识库调用:领域限定指令,如基于 2023 版中国药典,说明头孢类药物的配伍禁忌;文献引用模式,如以 Nature 2022 年发表的论文为参考,解释 CRISPRCas9 最新突破。 性能监测体系:包括需求理解准确率(复杂需求首轮响应匹配度)、知识迁移能力(跨领域案例应用的合理性)、思维深度指数(解决方案的因果链条长度)。新一代交互范式建议采用「人机共谋」模式、启动「思维可视化」指令、实施「苏格拉底式对话」。通过将深度思考能力与场景化需求结合,可解锁 DeepSeek 的「认知增强」模式,建议通过 3 轮迭代测试(需求表达→深度追问→方案优化)建立个性化交互模式。
2025-02-05
如何做机器人交互提问的问答
以下是关于机器人交互提问的问答相关内容: 容器编排模板:是一种配置文件,用于在 Docker 中部署和管理多个容器,可一键部署复杂环境,无需手动配置细节,文中通过其配置 COW 组件与微信和极简未来平台交互。 使用 Docker 部署 COW 组件的原因:Docker 提供隔离运行环境,确保应用稳定运行,简化安装和配置,保证部署环境一致,便于管理和维护。 配置多个前缀触发机器人回复的原因:确保只有特定情况机器人才回复,避免群聊或私聊中频繁干扰,提高响应准确性和用户体验。 扫码登录失败的解决办法:尝试重启 Docker 容器(在宝塔面板中找到对应容器点击“重启”)、检查网络连接(确保服务器和微信客户端能正常访问互联网)、重新扫描二维码(等待容器重启后扫描日志中生成的二维码)。 AI 微信聊天机器人的费用:实际费用不高,极简未来平台按使用量收费,对一般用户费用相对低廉,充值少量费用通常可用很长时间,平台还提供每天签到免费领积分福利降低成本。 使用极简未来平台创建 AI 机器人的费用:未明确具体金额,收费按使用量计算。 此外,关于问答机器人: 整个知识库内容庞大丰富,新用户难以快速找到内容。 传统搜索基于关键词及相关性,存在局限性。 作为 AI 知识库,需用更先进的 RAG 技术解决。 在群中提供快速检索信息的方式,使用更便捷。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用: 在 WaytoAGI 飞书知识库首页找到加入飞书群的链接(最新二维码在知识库首页),加入后直接@机器人。 在 WaytoAGI.com 的网站首页直接输入问题获取回答。
2025-02-05
科学家现在完全了解gpt是怎么工作的吗
目前科学家尚未完全了解 GPT 的工作原理。以下是一些关于 GPT 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 Openai 的科学家认为,GPT 产生智能是因为神经网络将知识进行了复杂的压缩,在询问问题时将其中的知识解码(解压缩)。大语言模型的数据压缩能力越强,意味着其 AGI 智能越强。遵循最小描述长度原理和奥卡姆剃刀原则,最佳解释应是对数据进行尽可能短而准确描述的模型,模型描述长度越短,泛化性越好,也就越智能。 GPT 中的知识存在方式包括:LLM 中有两类神经元,单语义神经元只对输入里某个特殊的知识点产生响应,多语义神经元则相反。在模型学习过程中,为了增加模型参数的利用效率,“单语义神经元”会被分配给重要特征,“多语义神经元”会分配给不太重要的特征,而对更加不重要的特征,模型完全不进行编码。此外,存在知识回路,某个任务的 Prompt 输入 Transformer 后,在网络中存在一些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路径,信息主要沿着这条路径向上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传递或知识加工,最终完成任务,这与人脑的某些信息处理回路相似。 GPT3 的训练是将模型暴露于大量文本的过程,包含 3000 亿个文本标记的数据集用于生成模型的训练示例。训练时,我们只向模型展示特征并要求它预测下一个单词,模型的预测会有错误,计算其预测中的误差并更新模型,以便下次做出更好的预测,重复数百万次。GPT3 实际上一次生成一个 token 的输出。 GPT 全称是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指的是大模型根据已有的输入为基础,不断计算生成下一个字词(token),从而逐字完成回答的过程。例如,一开始给大模型一些提示词 Prompt,大模型会结合自身“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进行计算推理,算出下一个单词的概率最大并输出,新的输出会和过去的输入一并成为新的输入,用来计算下一个词,直到计算出下一个词是的概率最大,于是结束输出。
2024-12-31
用AI写科学论文用哪什么软件
在论文写作领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AI 工具和平台: 1. 文献管理和搜索: Zotero:结合 AI 技术,能自动提取文献信息,便于管理和整理参考文献。 Semantic Scholar:由 AI 驱动的学术搜索引擎,提供文献推荐和引用分析。 2. 内容生成和辅助写作: Grammarly:通过 AI 技术进行文本校对、语法修正和写作风格建议,提升语言质量。 Quillbot:基于 AI 的重写和摘要工具,可精简和优化论文内容。 3. 研究和数据分析: Google Colab:提供基于云的 Jupyter 笔记本环境,支持 AI 和机器学习研究,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Knitro:用于数学建模和优化,助力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4. 论文结构和格式: LaTeX:结合自动化和模板,高效处理论文格式和数学公式。 Overleaf:在线 LaTeX 编辑器,有丰富模板库和协作功能,简化编写过程。 5. 研究伦理和抄袭检测: Turnitin:广泛使用的抄袭检测工具,确保论文原创性。 Crossref Similarity Check:检测潜在抄袭问题。 AI 文章排版工具方面: 1. Grammarly:不仅是语法和拼写检查工具,还提供排版功能,改进文档风格和流畅性。 2. QuillBot:AI 驱动的写作和排版工具,改进文本清晰度和流畅性。 3. LaTeX:常用于学术论文排版,使用标记语言描述格式,有 AI 辅助的编辑器和插件简化排版。 4. PandaDoc:文档自动化平台,使用 AI 帮助创建、格式化和自动化文档生成,适用于商业和技术文档。 5. Wordtune:AI 写作助手,重新表述和改进文本,使其更清晰专业。 6. Overleaf:在线 LaTeX 编辑器,提供丰富模板和协作工具,适合学术写作和排版。 对于医学课题需要 AI 给出修改意见,您可以考虑以下工具: 1. Scite.ai:为研究人员等打造的创新平台,提供引用声明搜索等工具,简化学术工作。 2. Scholarcy:从文档提取结构化数据,生成文章概要,包含关键概念等板块内容。 3. ChatGPT: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可提供修改意见和帮助。 选择工具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如文档类型、出版标准和个人偏好。对于学术论文,LaTeX 和 Overleaf 受欢迎;一般文章和商业文档,Grammarly 和 PandaDoc 等可能更适用。
2024-12-28
AI辅助科学教学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 AI 辅助科学教学的一些方法: 1. 利用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生成代表科学学习路径的标记序列或证明,例如向其提供有效的序列并让其填充新序列的中间部分。 2. 根据不同的科学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运用 AI 工具。比如在编程课程中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生成型人工智能创建代码,先让学生学会手写编码;在健康课程中,对学生使用生成型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程序的限制可能较少。 3. 在科学课上,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跳跃切割进行视频编辑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将重心放在科学内容上。 此外,AI 还可以在以下方面辅助科学教学: 1. 智能辅助工具:利用类似 Grammarly 的工具进行科学写作和语法纠错,改进表达能力。 2. 自适应学习系统:如使用 Khan Academy 这样结合 AI 技术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练习题。 3. 智能题库和作业辅助:利用像 Photomath 这样通过图像识别和数学推理技术提供科学问题解答和解题步骤的工具。 4. 虚拟教学助手:例如使用 Socratic 为学生解答科学问题、提供教学视频和答疑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AI 辅助教学时,应结合传统学习方法,仔细甄别 AI 生成的内容。
2024-12-16
想成为数据科学家,学习和训练过程是什么
成为数据科学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收集数据:这是基础步骤,为后续的分析和模型训练做准备。 2. 分析数据:需要迭代多次以获得正确的见解。 3. 提出假设与行动:不断调整,并分析新的阶段数据。 在数据科学项目中,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1. 每个工作职能都要学习如何使用数据,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均有重要作用,前者通过数据做决策,后者通过数据完成训练并形成输入输出的程序。 2. 选择人工智能项目时,要找到 AI 可以完成且在商业领域能运用的项目,召集由人工智能专业与业务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具体包括: 思考可以自动化的任务而非岗位,细化可自动化任务。 思考驱动商业价值的核心。 思考商业领域的主要痛点。 破除数据迷信,认识到更多数据基本没坏处,数据能让某些商业模式具有护城河,但少量数据集也可能取得进展。 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包括技术方面(确定 AI 系统可达到理想表现、所需数据量及可获得量、开发时间表和所需人员)和商业方面(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收入、推出新业务或产品,使用电子财务模型定量估算价值),还要考虑购买还是建造的问题,现实中人工智能项目可外包,数据科学一般内部成立。 4. 与人工智能团队合作时,为项目提供验收标准,如检测废品成功率 95%,需另准备测试数据集,标准尽量以数据衡量,由于数据太少、技术不成熟、数据标注错误、模糊标签等原因,验收标准基本不可能 100%正确。
2024-12-10
如何利用AGI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利用 AGI 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例如 DeepMind 在 3D 模拟环境中使用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展示了 AI 智能体如何在没有直接从人类获取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人类行为,这被视为向 AGI 迈进的重要一步。 2. 关注 AGI 的等级划分:OpenAI 提出 AGI 的五个发展等级,包括聊天机器人、推理者、智能体、创新者和组织。不同等级的 AGI 能力不同,可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等级进行应用。 3. 理解 AGI 的定义原则:Deepmind 的研究团队提出 AGI 定义的六个原则,其中重要的是关注能力而非过程,同时 AGI 的定义应包括多个级别,每个级别有明确的度量标准和基准。 4. 从经济价值角度思考:如 Andrej Karpathy 以自动化的交通服务类比 AGI 及其经济价值,可从类似的经济角度探讨 AGI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24-12-10
AIGC的底层科学原理是神经网络吗?
AIGC 的底层科学原理包含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或计算模型,用于对函数进行估计或近似。它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联结进行计算,是一种自适应系统,具备学习功能。 在 AI 领域,神经网络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深度学习就是一种参照人脑结构,包含神经网络和神经元的方法(因层数较多而称为深度)。神经网络可以用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同时,Transformer 模型的出现也对 AIGC 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完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处理序列数据,比循环神经网络更适合处理文本的长距离依赖性。
2024-10-30
学完以上课程 熟练上手实操,需要多长时间,请回答需要多长时间而不是回答课程数量
学习不同的 AI 课程并熟练上手实操所需时间因人而异,但大致估计如下: 《雪梅 May 的 AI 学习日记》中制作微信机器人的共学课程,包含 6 个分享,每个分享 2 3 小时,需要有大块完整时间,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完。 入门强化学习,如果没有基础,学习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相关课程大约需要周末一天时间;吴恩达和李宏毅的课程约 25 小时;《动手学深度学习》前五章约 10 小时;王树森课程的前几节约 5 小时;《动手学强化学习》看到 DQN 部分约十几小时。 微软 AI 初学者入门课程为期 12 周、共 24 课时。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实际所需时间会受到个人学习能力、投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025-02-19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ai转型的落地过程中有什么风险和挑战?请分别回答风险和挑战是什么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AI 转型的落地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和挑战: 风险: 1. 管理风险:使用 AI 工具评估和管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时,可能存在对风险评估不准确、应对策略不恰当等问题,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应对潜在挑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网络安全风险:引入 AI 驱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时,若安全系统配置不当、软件和 AI 模型未及时更新、员工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等,可能导致企业网络系统遭受网络威胁和攻击,造成数据泄露、业务中断等严重后果。 挑战: 1. 任务自动化挑战:在评估和识别日常重复性高的任务时,可能存在对任务分析不准确、目标设定不清晰的情况,影响后续自动化工具的引入和效果。同时,选择合适的自动化工具并进行有效配置和测试也具有一定难度。 2. 网络安全挑战:选择适合企业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的 AI 驱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并非易事,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方案的特点和适用性。此外,定期更新和维护安全系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以及对员工进行培训等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025-02-19
你会使用DeepSeek来回答问题吗
DeepSeek 是一款具有独特特点和优势的深度推理模型。其核心是推理型大模型,与指令型大模型不同,不需要用户提供详细步骤指令,而是通过理解用户真实需求和场景来提供答案。它能够理解用户用“人话”表达的需求,无需用户学习特定提示词模板。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并非简单罗列信息。还可以模仿不同作家的文风进行写作,适用于多种文体和场景。 DeepSeek R1 不同于先前的普通模型,如 ChatGPT4、Claude 3.5 sonnet、豆包、通义等,它与 OpenAI 现在最先进的模型 o1、o3 同属基于强化学习 RL 的推理模型。在回答用户问题前,R1 会先进行“自问自答”式的推理思考,以提升最终回答的质量。这种“自问自答”并非简单自言自语,而是模拟人类的深度思考。从用户初始问题出发,唤醒所需推理逻辑与知识,进行多步推导,为最终回答提供更完备的思考准备。DeepSeek R1 的“聪明”源于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其他 AI 模型还在接受“填鸭式教育”时,它已率先进入“自学成才”新阶段。 更多提示词技巧请查看 。
2025-02-17
你是用什么模型来回答问题的?
我使用多种模型和相关知识来回答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023 年度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报告中提到的 GPT4Turbo 和 gpt3.5turbo 等模型,并对其在准确性、相关性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评估。 智谱·AI 开源模型列表中的 WebGLM10B、WebGLM2B、MathGLM2B、MathGLM500M、MathGLM100M、MathGLM10M、MathGLMLarge 等模型,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相关链接。 OpenAI 官方指南中提到的一些战术,如指示模型使用参考文本回答,包括提供参考文本和使用参考文本中的引文来回答等策略。 但具体回答您的问题所依据的模型和知识来源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求而定。
2025-02-17
你能回答关于AI以外的事情吗?有关于AI的方面你又知道多少。
以下是关于 AI 的相关知识: 1. 基础方面: 背景知识: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历史发展:简要回顾 AI 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数学基础: 统计学基础:熟悉均值、中位数、方差等统计概念。 线性代数:了解向量、矩阵等线性代数基本概念。 概率论:基础的概率论知识,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 2. 算法和模型: 监督学习:了解常用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 无监督学习:熟悉聚类、降维等算法。 强化学习:简介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 3. 评估和调优: 性能评估:了解如何评估模型性能,包括交叉验证、精确度、召回率等。 模型调优:学习如何使用网格搜索等技术优化模型参数。 4. 神经网络基础: 网络结构: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前馈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 激活函数:了解常用的激活函数,如 ReLU、Sigmoid、Tanh。 关于 WaytoAGI 网站,它提供以下功能: 1. 和 AI 知识库对话:您可以在这里问任何关于 AI 的问题。 2. AI 网站:集合了精选的 AI 网站,按需求找到适合您的工具。 3. AI 提示词:集合了精选的提示词,可以复制到 AI 对话网站来使用。 4. 知识库精选:将每天知识库的精华内容呈现给大家。 请注意,我只能为您提供与 AI 相关的知识和指导,对于其他非 AI 领域的内容,我的知识库中没有相关信息。
2025-02-16
有哪些主流的大模型?介绍一下每个大模型的具体信息,用英文回答
Some of the mainstream large models and their specific information are as follows: BERT: It is an encoderonly model commonly used in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tasks such as classification and sentiment analysis. T5: An encoderdecoder model from Google, used for tasks like translation and summarization. GPT3: It has a large number of parameters and can complete tasks based on user input descriptions or examples. ChatGPT: Users can complete tasks by having conversations with it like with a human. The "large" in large models refers to the large amount of pretraining data, often from the Internet, including papers, code, and public web pages, usually at the terabyte level. Also, they have a large number of parameters. For example, GPT3 has 170 billion parameters.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