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 通往AGI之路 」飞书知识库 →
首页/问答列表/问答详情

2023年大模型发展有什么重要技术

回答

2023 年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 模型发布:百川智能发布 Baichuan2—Turbo,字节云雀大模型等。
  • 涉及领域:涵盖通用、医疗、汽车、教育、金融、工业、文化/零售/交通等多个行业。
  • 关键进展:从 22 年 11 月 ChatGPT 的惊艳面世,到 23 年 3 月 GPT4 作为“与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第一次接触”,再到 23 年末多模态大模型的全面爆发。
  • 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
    • 优点:适应性极好,方便适应各种奇葩需求;对算法要求降低,大部分功能由大模型提供,特别是非结构化信息处理;API 访问方式简化了边缘设备要求,方便在多种设备适配。
    • 缺点:推理时长是最大障碍,传统目标检测或人脸识别优化后能达到 100 - 300ms,而大模型动则需要 10 秒的延时,限制了许多场景;模型的幻象和错误率较高,在多链路复杂应用中迅速变得不可行;在大多数生产模式下,仍需使用云服务数据中心,存在隐私问题;商业私有化部署是刚需,当下开源模型与 GPT4 有代差。
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powered by aily)

参考资料

2023年度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报告.pdf

SuperCLUE:AI大模型2023年关键进展•百川智能发布Baichuan2—Turbo字节云雀大模型闭源通用大模型百川BaichuanYi-34B开源医疗汽车教育行业大模型MindGPT部分领域岐黄问道银河大模型..................序列猴子BlueLM AndesGPT孟子云天书玉言金融工业文化/零售/交通AInno-15B妙笔大模型

AGI万字长文(上)| 2023回顾与反思

2023年是大模型澎湃发展的一年:从22年11月ChatGPT的惊艳面世,到23年3月GPT4作为“与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第一次接触”,到23年末多模态大模型的全面爆发,再到刚刚面世的Sora再次震惊世界。大模型给了世界太多的惊喜、惊讶、迷茫、甚至恐惧。有人问我:“AGI的出现可以和人类哪次发现/发明相比?”“大概是人类开始使用‘火’的时刻。万有引力、iPhone什么的都不值一提。”就像我在去年4月份文章中写的——在AGI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它的短期,但却低估它的长期。(前文[《AGI|高估的短期与低估的长期》](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E0MDIwMA==&mid=2247484405&idx=1&sn=5e5c3104511adedad247d23149b14a80&chksm=96f33172a184b8647e786bf57685eb8e085e0f3f1e91aa3be797b49708b82135f41088959e2b&scene=21#wechat_redirect))目前正是这个大趋势的真实写照: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给现实世界加一本说明书

优点:适应性极好,通过提示词工程,方便「适应各种奇葩需求」。对算法的要求降低了不少,大部分功能由大模型提供,特别是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大模型的API访问方式简化了边缘设备的要求,无论在Android、iOS、HarmonyOS()或各种嵌入式设备上都能方便适配。「AGI终将到来,拥抱未来,虽然路途艰难但相信方向是正确的。」缺点:大模型的推理时长目前仍是最大的障碍,传统目标检测或人脸识别优化后能达到100~300ms,而大模型动则需要10秒的延时,限制了许多场景。模型的幻象和错误率仍然较高,导致上述推理时长问题,在多链路的复杂应用中迅速变得不可行。在大多数生产模式下,仍然需要使用云服务数据中心,提交的画面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隐私问题。商业私有化部署是刚需,当下的开源模型离GPT4代差在半年以上,技术人员任重道远的。[heading2]未来展望[content]大模型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车载支架已就位,待我出门逛一圈,将后端采集的prompt和源图存入数据集,然后进一步展开工作。人生就是一趟单向旅途,你能所做的只是「尽量不错过沿途的风景」。2024年了,先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在大型语言模型面前,技术已经平权,要卷的只剩下「创意和工程化落地能力」了。

其他人在问
能否通过ai搜索网上数据如中国2023-2025GDP等并生成ppt的树状图
目前的 AI 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搜索和处理数据,但要直接通过 AI 搜索特定的如中国 2023 2025 年 GDP 这样准确且最新的数据,并生成 PPT 的树状图,还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是关键问题。AI 搜索到的数据可能并非来自官方权威渠道,存在误差和不可靠性。 其次,生成复杂的 PPT 树状图需要对数据有深入的理解和专业的设计能力,AI 虽然能够提供一些模板和初步的图形生成,但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您对于专业性和美观性的要求。 不过,您可以利用一些 AI 工具来辅助您完成部分工作,例如通过数据搜索工具获取相关数据的线索,然后再进行人工核实和整理,最后使用专业的 PPT 制作软件来创建树状图。
2024-08-14
现在有哪些大模型效果与性能的对齐工具
目前对比不同大语言模型的性能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理解能力:评估对语言的理解程度,涵盖语法、语义、上下文和隐含意义。 2. 生成质量:检查生成文本的流畅性、相关性和准确性。 3. 知识广度和深度:衡量对广泛主题的知识掌握及特定领域的理解深度。 4. 泛化能力:测试处理未见过任务或数据时的表现。 5. 鲁棒性:应对错误输入、对抗性输入或模糊指令的能力。 6. 偏见和伦理:评估生成文本是否存在偏见,是否遵循伦理标准。 7. 交互性和适应性:在交互环境中的表现,对用户反馈的适应和持续对话能力。 8. 计算效率和资源消耗:考虑模型大小、训练和运行所需的计算资源。 9. 易用性和集成性:是否易于集成到不同应用和服务,提供的 API 和工具的易用性。 为进行有效比较,可采用以下方法: 1. 标准基准测试:使用如 GLUE、SuperGLUE、SQuAD 等标准评估基准。 2. 自定义任务:根据特定需求设计任务评估特定领域表现。 3. 人类评估:结合人类评估者的主观评价,尤其在评估文本质量和伦理问题时。 4. A/B 测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比较不同模型表现。 5. 性能指标:使用准确率、召回率、F1 分数、BLEU 分数等量化比较。 对于大模型的安全对齐,通过对齐(指令调优)能使语言模型更好理解人类意图并增加安全保障,避免输出有害内容。对齐任务可拆解为监督微调及获取 reward model 与进行强化学习调整输出分布两部分。LLAMA2 专门使用安全有监督微调确保安全。强化学习能根据人类反馈调整分布,使模型面对训练分布外数据时能拒绝不当回答。但 Alignment 并非能防护所有安全问题,存在越狱情况使模型对齐失效。 Qwen 2 开源后模型性能超越目前所有开源模型和国内闭源模型。玉宝搞过的 LLM 在线评估中可看到国内闭源大模型的 HUMANEVAL 测评得分,可与 Qwen 2 对比,参考网址:https://www.llmrank.cn/ 。2023 年 8 月起,通义千问推出 Qwen 系列,Qwen 系列的 72B、110B 模型多次登顶 HuggingFace 的 Open LLM Leaderboard 开源模型榜单。Qwen 2 系列已上线魔搭社区 ModelScope 和阿里云百炼平台,也已上线中国大语言模型评测竞技场 Compass Arena,测评地址:https://opencompass.org.cn/arena 。Compass Arena 集齐了国内主流的 20 多款大模型,用户可选择两两“对战”。
2024-11-14
lama模型
Llama 模型相关信息如下: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给现实世界加一本说明书:后端采用 llama.cpp 挂载 LLaVA 模型,为应用提供推理服务。同时,部署了一个 Flask 应用用于数据前处理和后处理,提供 Stream 流服务。前端页面采用 HTML5,用于采集画面和用户输入。 LLM 开源中文大语言模型及数据集集合:未直接提及 Llama 模型的具体内容。 LayerStyle 副本中的 LayerUtility 中的 LaMa:根据图像遮罩擦除物体,是对 IOPaint 的封装,由 SOTA AI 模型提供支持。提供 LaMa 等模型以及多种擦除方法,可下载模型文件放到指定位置,并对节点选项进行了说明,如选择模型或方法、设备选择、遮罩反转、遮罩扩张幅度、遮罩模糊幅度等。
2024-11-14
gpt4o视觉模型
GPT4o 是 OpenAI 推出的模型。开发人员现在可在 API 中将其作为文本和视觉模型进行访问。与 GPT4 Turbo 相比,具有速度快 2 倍、价格减半、速率限制高出 5 倍的优势。未来几周计划向 API 中的一小群受信任的合作伙伴推出对其新音频和视频功能的支持。 GPT4o(“o”代表“omni”)是迈向更自然人机交互的一步,能接受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作为输入,并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输出的任意组合。它在 232 毫秒内可响应音频输入,平均为 320 毫秒,与人类响应时间相似。在英语文本和代码上的 GPT4 Turbo 性能相匹配,在非英语语言的文本上有显著改进,在 API 中更快且便宜 50%,在视觉和音频理解方面表现出色。 在 GPT4o 之前,语音模式由三个独立模型组成的管道实现,存在信息丢失等问题。而 GPT4o 是在文本、视觉和音频上端到端训练的新模型,所有输入和输出都由同一个神经网络处理,但对其能做什么及局限性仍在探索。
2024-11-14
给出指令,让AI帮我执行的网页,app,大模型,小程序
以下为一些可以给出指令让 AI 帮您执行的网页、app、大模型和小程序: 1. Midjourney:在生成 UI 界面方面表现出色。如果想指定生成某个页面(如首页、登录页等),只需添加页面指令描述,例如“landing page”(社交平台登录页)、“Profile Page”(人力资源类产品的个人资料页)。其产出的设计图视觉效果不错,适合在 APP 设计的初始阶段提供灵感和创意,但目前直接用于落地开发仍有距离。 2. 很多 AI 网站可以创建“智能体”,例如您可以为其配置提示词、知识库、能力配置等,让其为您工作,如出试题、找资料、画插图、专业翻译等。 3. 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要把大模型当作大学生而非专家,“实习生”只能执行任务,需要您指明方向、拆解任务、教其一步步操作,像导演一样编排具体流程、检查结果、修改流程并反复迭代。提示语的核心是逻辑,要将复杂任务拆分成科学合理的步骤,且确保每个步骤的结果能为后续步骤提供基础。同时,即使在 Prompt 里指明了步骤,如果没有打印出来,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2024-11-13
如何用ai模型做训练
以下是关于如何用 AI 模型做训练的相关内容: 要在医疗保健领域让 AI 产生真正的改变,应投资创建像优秀医生和药物开发者那样学习的模型生态系统。成为顶尖人才通常从多年密集信息输入和学徒实践开始,AI 也应如此。当前的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应通过堆叠模型训练,如先训练生物学、化学模型,再添加特定数据点。就像预医学生从基础课程学起,设计新疗法的科学家经历多年学习和指导,这种方式能培养处理细微差别决策的直觉。 大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1. 收集海量数据:如同教孩子博学多才要让其阅读大量资料,对于 AI 模型要收集互联网上的各种文本数据。 2. 预处理数据:像为孩子整理适合的资料,AI 研究人员要清理和组织收集的数据,如删除垃圾信息、纠正拼写错误等。 3. 设计模型架构:为孩子设计学习计划,研究人员要设计 AI 模型的“大脑”结构,通常是复杂的神经网络,如 Transformer 架构。 4. 训练模型:像孩子开始学习,AI 模型开始“阅读”数据,通过反复预测句子中的下一个词等方式逐渐学会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 为提高 AI 模型的鲁棒性,应对可能的“恶意”样本数据导致的幻觉,可使用对抗训练技术,让模型在训练中接触并学会识别和抵抗。
2024-11-13
大模型排名
以下是关于大模型排名的相关信息: 斯坦福发布了大模型排行榜 AlpacaEval,这是一种基于 LLM 的全自动评估基准,更加快速、廉价和可靠。项目链接:https://github.com/tatsulab/alpaca_eval ,排行榜链接:https://tatsulab.github.io/alpaca_eval/ 。 该排行榜分为以 GPT4 和 Claude 为元标注器的两个子榜单。 在 GPT4 评估榜单中,GPT4 稳居第一,胜率超过 95%;Claude 和 ChatGPT 胜率都在 80%以上,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Claude 以不到 3%的优势超越 ChatGPT。 开源模型中,WizardLM 以仅 130 亿的参数版本排名第一,击败了 650 亿参数量的 Guanaco;Vicuna 发挥稳定,胜率超过 70%排在第六,紧追 Guanaco 65B;Falcon Instruct 40B 表现不佳,仅位居 12 名,略高于 Alpaca Farm 7B。 AlpacaEval 团队已开源所有模型评估代码和分析数据,以及支持未来新模型榜单更新的测试工具,但它仍不是一个全面的模型能力评测系统,存在指令比较简单、评分可能更偏向风格而非事实、没有衡量模型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局限性。 中国国内的大模型排名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有变化,作为 AI 机器人无法提供最新的信息。要获取最新的中国国内大模型排名,您可以查阅相关的科技新闻网站、学术论坛或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社交媒体平台,在会定期更新相关的排名报告,可以供您查阅。但请注意,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11-13
Ai技术现在的发展状况
AI 技术的发展状况如下: 发展历程: 1. 早期阶段(1950s 1960s):包括专家系统、博弈论、机器学习初步理论。 2. 知识驱动时期(1970s 1980s):有专家系统、知识表示、自动推理。 3. 统计学习时期(1990s 2000s):出现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方法等。 4. 深度学习时期(2010s 至今):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前沿技术点: 1. 大模型:如 GPT、PaLM 等。 2. 多模态 AI:包括视觉 语言模型(CLIP、Stable Diffusion)、多模态融合。 3. 自监督学习:如自监督预训练、对比学习、掩码语言模型等。 4. 小样本学习:例如元学习、一次学习、提示学习等。 5. 可解释 AI:涉及模型可解释性、因果推理、符号推理等。 6. 机器人学:涵盖强化学习、运动规划、人机交互等。 7. 量子 AI:包含量子机器学习、量子神经网络等。 8. AI 芯片和硬件加速。 学习路径: 偏向技术研究方向: 1.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优化理论等。 2. 机器学习基础: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 3.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网络、递归网络、注意力机制等。 4. 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模型、文本分类、机器翻译等。 5. 计算机视觉: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 6. 前沿领域:大模型、多模态 AI、自监督学习、小样本学习等。 7. 科研实践:论文阅读、模型实现、实验设计等。 偏向应用方向: 1. 编程基础:Python、C++等。 2. 机器学习基础: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等。 3.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PyTorch 等。 4. 应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等。 5. 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清洗、特征工程等。 6. 模型部署:模型优化、模型服务等。 7. 行业实践:项目实战、案例分析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应用实践,数学和编程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紧跟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践锻炼。
2024-11-09
AI技术发展状态
AI 技术的发展状态如下: 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1950s 1960s):专家系统、博弈论、机器学习初步理论。 知识驱动时期(1970s 1980s):专家系统、知识表示、自动推理。 统计学习时期(1990s 2000s):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方法等)。 深度学习时期(2010s 至今):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当前前沿技术点: 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GPT、PaLM 等。 多模态 AI:视觉 语言模型(CLIP、Stable Diffusion)、多模态融合。 自监督学习:自监督预训练、对比学习、掩码语言模型等。 小样本学习:元学习、一次学习、提示学习等。 可解释 AI:模型可解释性、因果推理、符号推理等。 机器人学:强化学习、运动规划、人机交互等。 量子 AI:量子机器学习、量子神经网络等。 AI 芯片和硬件加速。 对于新手学习 AI,建议: 持续学习和跟进:AI 是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关注 AI 领域的新闻、博客、论坛和社交媒体,保持对最新发展的了解。考虑加入 AI 相关的社群和组织,参加研讨会、工作坊和会议,与其他 AI 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交流。 使用 AI 做事时需要注意: AI 是一种工具,并不总是正确的工具。要考虑其弱点,仔细思考是否适合计划应用的目的。 要了解许多道德问题。AI 可能被用于侵犯版权、作弊、窃取他人工作或操纵。特定 AI 模型的构建方式以及谁从其使用中受益,通常是复杂且不特别清楚的问题。最终,使用者有责任以道德的方式使用这些工具。
2024-11-09
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快速掌握AI相关知识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要快速掌握 AI 相关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解产品核心技术:了解基本的机器学习算法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AI 产品的核心技术,从而做出更合理的产品决策。 2. 与技术团队有效沟通:掌握一定的算法知识,能够与开发团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 3. 评估技术可行性:在产品规划阶段,评估某些功能的技术可行性。了解算法知识可以帮助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4. 把握产品发展方向:AI 技术发展迅速,了解算法前沿可以更好地把握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5. 提升产品竞争力:了解算法可以帮助发现产品的独特优势,提出创新的产品特性,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6. 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很多 AI 算法都涉及到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相关知识可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在商业化问答场景中,非技术从业者需要了解一些落地的配置,如问答机器人的配置包括 AI 模型、提示词、知识库等。 此外,在成为 AI 摊主方面,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优势。技术背景丰富的人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产品开发与管理经验丰富的人能推动产品落地与优化,AI 爱好者与学习者渴望提升技能,内容创作与营销能力强的人能将 AI 技术与商业化需求结合。
2024-11-06
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快速上手AI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快速上手 AI ,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从基础小任务开始: 让 AI 按照最佳实践写一个 say hello 的示例程序,并解释每个文件的作用及程序运行的逻辑,学会必备的调试技能。 若使用 o1mini ,可在提示词最后添加“请生成 create.sh 脚本,运行脚本就能直接创建插件所需要的所有文件。请教我如何运行脚本。”(Windows 机器则是 create.cmd),它会为您生成代码并给出提示,方便一次性生成多个目录和文件。 2. 明确项目需求: 通过和 AI 的对话,逐步明确项目需求。 让 AI 帮助梳理出产品需求文档,包含影响技术方案选择的细节,后续开发时每次新起聊天就把文档发给 AI 并告知在做第几点功能。 此外,在将 AI 大模型能力接入微信等应用场景时,非技术从业者需要注意解决模型存在幻觉、胡乱回答的问题。在配置问答机器人时,要关注左侧的 AI 模型、提示词、知识库这三处配置。 对于 AI 产品经理,个人划分仅供娱乐和参考: 1. 入门级:能通过 WaytoAGI 等开源网站或一些课程了解 AI 概念,使用 AI 产品并尝试动手实践应用搭建。 2. 研究级:有技术研究和商业化研究两个路径,能根据需求场景选择解决方案,或利用 Hugging face 等工具手搓出一些 AI 应用来验证想法。 3. 落地应用级:有成功落地应用的案例并产生商业化价值。 总之,AI 产品经理要懂得技术框架,不一定要了解技术细节,而是对技术边界有认知,最好能知道一些优化手段和新技术的发展。产品经理要关注的还是场景、痛点、价值。
2024-11-06
从哪个部分开始学习ai技术
对于新手学习 AI 技术,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 AI 基本概念: 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人工智能的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您可以找到一系列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机会获得证书。 3. 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4. 实践和尝试: 理论学习之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您的作品。 在知识库提供了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您实践后的分享。 5. 体验 AI 产品: 与现有的 AI 产品进行互动,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获得对 AI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第一手体验,并激发对 AI 潜力的认识。 对于中学生学习 AI,建议如下: 1. 从编程语言入手学习: 可以从 Python、JavaScript 等编程语言开始学习,学习编程语法、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 AI 学习打下基础。 2. 尝试使用 AI 工具和平台: 可以使用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生成工具,体验 AI 的应用场景。 探索一些面向中学生的 AI 教育平台,如百度的“文心智能体平台”、Coze 智能体平台等。 3. 学习 AI 基础知识: 了解 AI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学习 AI 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参与 AI 相关的实践项目: 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 AI 编程竞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 尝试利用 AI 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5. 关注 AI 发展的前沿动态: 关注 AI 领域的权威媒体和学者,了解 AI 技术的最新进展。 思考 AI 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培养对 AI 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如果您想了解 AI 的技术历史和发展方向,以及目前最前沿的技术点,以下是一些学习路径: 偏向技术研究方向: 1.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优化理论等。 2. 机器学习基础: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 3.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网络、递归网络、注意力机制等。 4. 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模型、文本分类、机器翻译等。 5. 计算机视觉: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 6. 前沿领域:大模型、多模态 AI、自监督学习、小样本学习等。 7. 科研实践:论文阅读、模型实现、实验设计等。 偏向应用方向: 1. 编程基础:Python、C++等。 2. 机器学习基础: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等。 3.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PyTorch 等。 4. 应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等。 5. 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清洗、特征工程等。 6. 模型部署:模型优化、模型服务等。 7. 行业实践:项目实战、案例分析等。 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应用实践,数学和编程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紧跟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践锻炼。
2024-11-04
你是一名课程开发专家,现在要以“AI技术在课程设计中在应用“现金箱管理”,课程对象是银行柜员,时长2小时。
对于“AI 技术在课程设计中应用于‘现金箱管理’,课程对象是银行柜员,时长 2 小时”的需求,目前暂时没有相关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考虑以下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在课程开始的前 30 分钟,介绍 AI 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概况,引出其在现金箱管理中的潜在作用。 接下来的 40 分钟,详细讲解 AI 技术如何优化现金箱管理的流程,例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现金箱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 然后用 30 分钟进行案例分析,展示实际应用中 AI 技术成功提升现金箱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案例。 最后 20 分钟,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对 AI 技术应用于现金箱管理的理解和想法,并进行总结和答疑。
2024-11-02
帮我写一段120字的英文短文,回答这个问题:讨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Lifelong lear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enables us to keep up with the everchanging world and acquire new skills and knowledge. It broadens our horizons, enhances our adaptability, and enriches our lives. It also helps us stay mentally active and engaged, promoting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out our lives.
2024-11-04
近几个月,中国AI行业有什么重要进展?
以下是近几个月中国 AI 行业的一些重要进展: 过去 12 个月,人工智能行业流量增长显著。2022 年 9 月研究起始时,分析的工具产生 2.418 亿次访问,到 2023 年 8 月达到 28 亿次访问量。 从去年 11 月 ChatGPT 成为最快达到 100 万用户的平台后,行业热度持续攀升,2023 年 5 月访问量达到约 41 亿的峰值。 2023 年上半年国内笃信靠资金和卡能发展类 GPT 架构,但下半年纷纷转向“垂直应用”“商业化”,不提 AGI。目前国内最领先的模型水平大概在准 ChatGPT3.5 水平,和 GPT4 有差距。 百度的“文心 4.0”是当前国内能力较好的模型之一,即将发布的阿里的“通义千问”。 中国开源项目在今年赢得全球粉丝,成为积极开源贡献者。DeepSeek 在编码任务中表现出色,阿里巴巴发布的 Qwen2 系列视觉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清华大学的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资助的 OpenBMB 项目催生了 MiniCPM 项目。
2024-11-04
对于AI小白,学习第一步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能给个学习计划吗
对于 AI 小白,以下是学习 AI 的建议和学习计划: 1. 了解 AI 基本概念: 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其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开始 AI 学习之旅: 在「」中,找到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机会获得证书。 3. 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 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模块深入学习。 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4. 实践和尝试: 理论学习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自己的作品。 知识库中有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实践后分享。 5. 体验 AI 产品: 与现有的 AI 产品进行互动,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获得对 AI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第一手体验,并激发对 AI 潜力的认识。 此外,如果您想快速掌握 Python,可参考:,结合 ChatGPT,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提问。
2024-10-16
人工智能时代下最重要的三个基石是什么,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这三个基石的资源
在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三个基石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架构:如 Transformer 和 Diffusion 这两种核心架构,分别在数据转换和数据向图像转换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构成了当前 AI 技术的重要基础。 2. 算力:自 2010 年以来,GPU 等计算资源的快速发展使算力得到空前爆发,为 AI 技术的进步提供强大支持。 3. 人才网络:AI 领域的关键人才网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 Google 及其相关实验室和收购的公司培养和汇聚了众多杰出人才,他们的流动与合作推动了 AI 技术的发展。 关于这三个基石的资源,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1. 科技类的专业网站和论坛,如一些知名的技术社区和学术网站。 2. 相关的学术研究报告和论文,可在学术数据库中查找。 3. 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和学者的讲座、演讲等。 4. 科技公司发布的技术文档和报告。
2024-10-10
人工智能时代下最重要的三个基石是什么,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这三个基石的资源? 例如: huggingface
在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三个基石分别是架构、算力和人才网络。 架构方面,当前市场上许多令人惊叹的 AI 技术成就都可追溯到两个核心架构——Transformer 和 Diffusion。Transformer 代表了数据转换的能力,Diffusion 代表了数据向图像转换的能力,它们构成了当前 AI 技术的重要基石。 算力方面,自 2010 年以来,GPU 等计算资源的快速发展使算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为 AI 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持。 人才网络方面,AI 领域的关键人才大多源自于 Google,特别是其在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成立的两个实验室,以及收购的英国公司 DeepMind。这些机构和个人形成了强大的人才网络,推动了 AI 技术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领军人物。人才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流动和合作也促进了 AI 技术的快速进步。 关于这三个基石的资源,目前没有明确提及具体的获取渠道。但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找相关资源: 1. 学术研究网站和数据库,如知网、Web of Science 等,以获取关于架构、算力和人才网络的学术研究成果。 2. 科技行业的专业论坛和社区,与同行交流和分享资源。 3. 关注知名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资源。
2024-10-10
人工智能时代下最重要的三个基石是什么,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这三个基石的资源? 例如: huggingface
在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三个基石分别是架构、算力和人才网络。 架构方面,当前市场上许多令人惊叹的 AI 技术成就都可追溯到两个核心架构——Transformer 和 Diffusion。Transformer 代表了数据转换的能力,Diffusion 代表了数据向图像转换的能力,它们构成了当前 AI 技术的重要基石。 算力方面,自 2010 年以来,GPU 等计算资源的快速发展使算力得到了空前的爆发,为 AI 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持。 人才网络方面,AI 领域的关键人才几乎都源自于 Google,特别是 Google 在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成立的两个实验室,以及它收购的英国公司 DeepMind。这些机构和个人形成了强大的人才网络,推动了 AI 技术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 AI 领军人物。从 Google 到 OpenAI,再到 Facebook 和其他多家公司,人才的流动和合作推动了 AI 技术的快速进步。 关于这三个基石的资源,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1. 学术研究论文:在相关的学术数据库中搜索关于 AI 架构、算力和人才发展的研究成果。 2. 专业技术论坛和社区:例如一些知名的 AI 技术论坛,开发者们会在其中分享和讨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3. 科技公司的官方网站和技术博客:如 Google、NVIDIA 等公司的网站,可能会发布有关其在 AI 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信息。 4. 在线教育平台:一些提供 AI 课程的平台,可能会涵盖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案例。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