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 通往AGI之路 」飞书知识库 →
首页/问答列表/问答详情

ai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回答

AI 的底层逻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决策方面:AI 在越来越多的场景落地,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然而,AI 的决策过程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复杂计算和模式匹配,其本质存在局限性,是个“黑盒”,输出结果可见但决策过程难以理解,这种不透明性给企业决策带来风险。
  2. 大模型方面:大模型依靠概率计算逐字接龙工作,参数规模的增加使其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从而“涌现”出智能。大模型的知识是通过预训练预先学习和存储的,但在没有外部帮助时,其知识信息可能不完备和滞后。
  3. 神经网络方面:计算机科学家以人脑神经元细胞结构为灵感,利用概览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对人脑结构的模仿,但大模型内部如同人类大脑一样是混沌系统,即使是开发者也无法解释其微观细节。
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powered by aily)

参考资料

AI决策背后的黑箱:企业如何避免陷入智能陷阱,重塑决策流程

今年1年多的发酵,这波AI在越来越多的场景落地,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处理海量数据,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预测和决策建议,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中快速做出反应。然而,正如赫拉利在其著作中所指出的,AI的决策过程并不代表“理解”,而是基于复杂的计算和模式匹配。AI的强大计算能力常常掩盖了其本质的局限性,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AI决策与人类独立判断之间的关系。[heading2]AI决策的黑盒效应[content]目前看来,并没有人,也没有机构完全理解AI背后的逻辑,妥妥就是个“黑盒”,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看到其输出结果,但很难理解背后的具体决策过程。AI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使得即使是系统开发者也很难解释某一特定决策背后的细节。这种不透明性给企业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赫拉利曾提出,虽然AI看似能够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本质上只是基于统计模型和大量历史数据的运算结果,并不具备真正理解和情境感知。举个例子,企业领导层在进行市场战略调整时,可能依赖AI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但在高度复杂或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AI的决策是否真正考虑到了变化的变量,是否能够识别出潜在的长期风险?由于AI决策过程不可见或难以解释,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倾向于盲目信任AI,忽视了自身对市场环境的判断。这种信任的盲点正是AI决策的黑盒效应带来的潜在问题。AI让我们快速启动一件事,快速做图,快速做视频,快速写文章,快速做报告,但是当我们想要深入,精雕细琢的时候,很快就会意识到,并不容易!

走入AI的世界

没错,这就是大语言模型真实工作的样子,平时使用大模型看到他逐字输出的样子,并不是程序员做的酷炫“打字机”效果,而是大模型就是如此这般工作的。按照我们的常识认知,这种依靠概率计算逐字接龙的方法,恐怕连生成一个通顺的句子都难,更别提生成高质量有意义的回答了,为什么这种方法会有效呢?答案就是大,GPT-1的参数规模是1.5亿,GPT-2 Medium的参数规模是3.5亿,到GPT-3.5时,他的参数规模来到了惊人的1750亿,我们常说大力出奇迹,参数规模的增加,使得大模型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最终“涌现”出了这种惊人的“智能”。反观人类自身,无论是长周期看物种的进化,还是短周期看一个个体的学习成长历程,都有这样“涌现”的结构,就像当我打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大脑也在神奇的进行着快速的语言组织,这个边打字边思考边输出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场接龙游戏呢?图15文字接龙游戏预训练(Pre-trained):正如我们前面五点朴素洞察提到的,人类是不知道自己没见过/学过的知识的,大模型也是如此,大模型“脑袋”里存储的知识,都是预先学习好的,这个预先学习并把对知识理解存储记忆在“脑袋”里的过程,就称为预训练。预训练是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算力资源的,当你了解并意识到预训练机制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在没有其他外部帮助(例如使用浏览器插件,RAG等)的情况下,大模型所知道的知识信息总是不完备的,滞后的(非实时)。

走入AI的世界

下图(图11)中的左下角展示了生物神经网络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对比,早在初中生物课本上,我们就学习了解过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基本结构,正是一个个这样的细胞彼此“手拉手”交织出一张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让我们拥有了引以为傲的智能。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们以此为灵感,利用概览模型很巧妙的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对人脑这种结构的模仿,只不过由于计算机是在二进制下工作的,因而其每个神经元节点也更为简单(本质上只是将接受的输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而后输出)。下图中关于激活函数(用来实现归一化操作)和概率模型的内容,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放心跳过,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检索这些关键词并关注这篇发表于1957年的论文(https://www.ling.upenn.edu/courses/cogs501/Rosenblatt1958.pdf)。图11生物神经网络和人工神经网络事实上,正如人类大脑是一个混沌系统一样,大模型内部也是一个混沌系统,正如我们无法知道自己大脑里某个特定的神经元细胞存储着什么具体的信息或知识,即使是OpenAI的科学家,也同样也无法解释大模型内的微观细节。这种不确定带来的“不安感”让人有些不爽,但有一点似乎是确定的,那就是学习人类大脑结构的AI,不仅学去了我们身上的诸多优点,也学习了其他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了“缺陷”和“不足”。我们不妨带入自身,一起来尝试思考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这是一句话,遮住了部分文字)问题5问题6我做过大量真实的调查:

其他人在问
请问现在好用的AI图片生产工具有哪些,对人物一致性要求高
以下是一些好用的 AI 图片生产工具,且对人物一致性要求较高: 1. Artguru AI Art Generator:是一个在线平台,能够生成逼真图像,为设计师提供灵感,丰富创作过程。 2. Retrato:这是一款 AI 工具,可将图片转换为非凡肖像,拥有 500 多种风格选择,适合制作个性头像。 3. Stable Diffusion Reimagine:新型 AI 工具,通过稳定扩散算法生成精细、具有细节的全新视觉作品。 4. Barbie Selfie Generator:专为喜欢梦幻童话风格的人设计的 AI 工具,能将上传的照片转换为芭比风格,效果出色。 在使用 AI 生图时,若要保证人物和场景的一致性,有两个取巧的方式:一是像生成动物,动物会比较容易保持一致性;二是特定的名人或有特殊属性的人物。 另外,目前市面上的 AI 工具分为线上和线下本地部署两种。线上的优势是出图速度快,不依赖本地显卡配置,无需下载大型模型,还能参考其他创作者的作品,但出图分辨率有限。线下部署的优势是可以添加插件,出图质量高,但对电脑配置要求高,使用时可能导致电脑宕机。可以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平台的优势,线上用于找参考、测试模型,线下作为主要出图工具。
2024-11-23
国内的,AI学习类关于阅读和听力提升的应用(具备AI能力的应用)或者工具有哪些?
目前国内具备 AI 能力、有助于提升阅读和听力的应用和工具相对较多。例如,流利说英语在听力和口语训练方面表现出色,它能通过 AI 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精准的发音纠正。还有百词斩,其在单词记忆和阅读拓展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利用 AI 算法推荐适合用户水平的阅读材料。此外,网易有道词典也具备一定的 AI 辅助功能,能帮助用户提升听力理解和阅读能力。
2024-11-23
AI学习类关于阅读和听力提升的应用或者工具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升阅读和听力的 AI 学习应用或工具: 英语学习方面: 1. 智能辅助工具:如 Grammarly,可进行英语写作和语法纠错,改进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语音识别和发音练习:例如 Call Annie,用于口语练习和发音纠正,提供实时反馈和建议。 3. 自适应学习平台:像 Duolingo,利用 AI 技术为您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和练习。 4. 智能导师和对话机器人:比如 ChatGPT,可进行英语会话练习和对话模拟,提高交流能力和语感。 数学学习方面: 1. 自适应学习系统:如 Khan Academy,结合 AI 技术提供个性化数学学习路径和练习题,精准推荐。 2. 智能题库和作业辅助:例如 Photomath,通过图像识别和数学推理技术提供数学问题解答和解题步骤。 3. 虚拟教学助手:如 Socratic,利用 AI 技术解答数学问题、提供教学视频和答疑服务。 4. 交互式学习平台:如 Wolfram Alpha,参与数学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进行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 此外,在教育领域,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 1. 语言学习:Speak、Quazel、Lingostar 等,提供实时交流和发音反馈。 2. 数学指导:Photomath、Mathly 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3. 历史学习:PeopleAI、Historical Figures 通过模拟与杰出人物聊天教授历史。 4. 写作辅助:Grammarly、Orchard、Lex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提升写作水平。 5. 内容处理:Tome、Beautiful.ai 协助创建演示文稿。 需要注意的是,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11-23
excel的ai应用软件
以下是一些与 Excel 相关的 AI 应用软件: 1. Excel Labs:是 Excel 插件,新增基于 OpenAI 技术的生成式 AI 功能,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2. Microsoft 365 Copilot:微软推出的整合办公软件的 AI 工具,能通过聊天形式完成数据分析、格式创建等任务。 3. Formula Bot:提供数据分析聊天机器人和公式生成器功能,支持自然语言交互进行数据分析和生成 Excel 公式。 4. Numerous AI:支持 Excel 和 Google Sheets 的 AI 插件,可生成公式、文本内容、执行情感分析、语言翻译等任务。 此外,还有以下相关的 AI 应用: 1. WPS 文档翻译功能:可快速翻译办公文档,如 Word、Excel、PPT 等,提高工作效率。 2. 在表格类的 AI 产品中,6 月访问量排名靠前的有 Highcharts、Fillout.com、Coefficient 等。 随着技术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 AI 功能集成到 Excel 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请注意,以上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11-23
如何搭建利用产品原图和模特模板生成商业图的工作流 或者有没有这类ai 应用
以下是关于利用产品原图和模特模板生成商业图的工作流及相关 AI 应用的信息: 美国独立站搭建工作流中,有给模特戴上珠宝饰品的应用。 大淘宝设计部在主题活动页面、超级品类日传播拍摄创意、产品营销视觉、定制模特生成、产品场景生成等方面应用了 AI。例如,七夕主题活动页面通过 AI 生成不受外部拍摄条件限制的素材;在 UI 设计场景中,利用 SD 中 controlnet 生成指定范围内的 ICON、界面皮肤等;通过对 AI 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升合成模特的真实性和美感,提供定制化线上真人模特体验,如 AI 试衣间、AI 写真等;还能根据商品图和用户自定义输入生成多张场景效果,无需 3D 模型、显卡渲染和线下拍摄。
2024-11-22
是AI聪明还是人的大脑聪明
AI 和人的大脑谁更聪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从某些方面来看,AI 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例如,在处理复杂的数学计算、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色。 然而,人的大脑具有独特的智慧和能力。大脑是一个混沌系统,具有创造性、适应性、情感理解、综合判断和复杂情境处理等能力。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创新创造、理解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AI 是通过学习人类大脑结构来发展的,但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例如,大模型内部也是混沌系统,即使是科学家也无法解释其微观细节。 在绘画方面,人类的绘画创作通常是线性发展的过程,先学习线稿表达、色彩搭配、光影表现等,而 AI 是以积累数据、扩散噪声、再降噪收束的路径来生图,经常会在同一张图中呈现出不同绘画级别的细节。 总之,AI 和人的大脑各有优势和局限性,不能简单地判定谁更聪明。
2024-11-22
ai的底层逻辑
AI 的底层逻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大模型的底层原理: 大语言模型依靠概率计算逐字接龙的方式工作,平时看到的逐字输出并非特效,而是其真实的工作方式。 大模型参数规模的增加,如从 GPT1 的 1.5 亿到 GPT3.5 的 1750 亿,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从而“涌现”出智能。这种“涌现”结构在人类的进化和个体学习成长中也存在。 预训练是大模型获取知识的方式,其需要大量时间和算力资源。在没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大模型的知识信息可能不完备且滞后。 GPT 是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指大模型根据已有输入不断计算生成下一个字词,直至计算出概率最大时结束输出。 2. 必须理解的核心概念: LLM 是 Large language model 的缩写,即大语言模型。 Prompt 是提示词,即输入给大模型的文本内容,其质量会显著影响回答质量。 Token 是大模型语言体系中的最小单元,不同厂商对中文的切分方法不同,通常 1Token≈12 个汉字,大模型的收费和输入输出长度限制以 token 为单位。 上下文指对话聊天内容的前后信息,其长度和窗口会影响大模型回答质量。
2024-11-06
如果想学习ai,作为ai产品经理,需要ai底层的算法掌握到什么程度
作为 AI 产品经理,对 AI 底层算法的掌握程度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产品核心技术:了解基本的机器学习算法原理,以便做出更合理的产品决策。 2. 与技术团队有效沟通:掌握一定的算法知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 3. 评估技术可行性:在产品规划阶段,能够准确判断某些功能的技术可行性。 4. 把握产品发展方向:了解算法前沿,更好地把握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5. 提升产品竞争力:发现产品的独特优势,提出创新的产品特性。 6. 数据分析能力:掌握相关算法知识,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如果希望在 AI 领域继续精进,还需要了解以下基础内容: AI 背景知识: 基础理论:清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历史发展:简要回顾 AI 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数学基础: 统计学基础:熟悉均值、中位数、方差等统计概念。 线性代数:了解向量、矩阵等基本概念。 概率论:掌握基础的概率论知识,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 算法和模型: 监督学习:了解常用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 无监督学习:熟悉聚类、降维等算法。 强化学习:了解其基本概念。 评估和调优: 性能评估:知道如何评估模型性能,包括交叉验证、精确度、召回率等。 模型调优:学会使用网格搜索等技术优化模型参数。 神经网络基础: 网络结构:理解包括前馈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的基本结构。 激活函数:熟悉常用的激活函数,如 ReLU、Sigmoid、Tanh。
2024-11-05
AIGC的底层科学原理是神经网络吗?
AIGC 的底层科学原理包含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或计算模型,用于对函数进行估计或近似。它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联结进行计算,是一种自适应系统,具备学习功能。 在 AI 领域,神经网络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深度学习就是一种参照人脑结构,包含神经网络和神经元的方法(因层数较多而称为深度)。神经网络可以用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同时,Transformer 模型的出现也对 AIGC 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完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处理序列数据,比循环神经网络更适合处理文本的长距离依赖性。
2024-10-30
AI搜索的底层逻辑是怎样的
AI 搜索的底层逻辑主要是“检索增强生成(RAG)”,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检索(Retrieve):使用用户的查询(query)调用搜索引擎 API,获取搜索结果。 2. 增强(Augmented):设置提示词,将检索结果作为挂载的上下文。 3. 生成(Generation):大模型回答问题,并标注引用来源。 在检索过程中,还涉及以下原理: 1. 信息筛选与确认:对检索器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筛选出最相关和最可信的内容,并验证信息的来源、时效性和相关性。 2. 消除冗余:识别和去除多个文档或数据源中的重复信息,避免在生成回答时出现重复或矛盾。 3. 关系映射:分析不同信息片段之间的逻辑和事实关系,如因果、对比、顺序等,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框架。 4. 上下文构建:将筛选和结构化的信息组织成连贯的上下文环境,包括排序、归类和整合。 5. 语义融合:必要时合并意义相近但表达不同的信息片段,减少语义重复并增强表达力。 6. 预备生成阶段:将整合好的上下文信息编码成适合生成器处理的格式,如转化为适合输入到生成模型的向量形式。 最后,全新的上下文被传递给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根据提供的信息生成准确和连贯的答案。影响 AI 搜索的关键因素包括挂载的上下文信息密度和基座模型的智能程度。在响应速度方面,Retrieve 要求联网检索信息的速度快,Generation 要求大模型生成内容的速度快,同时为提高准确度可能存在耗时的重排和获取内容详情步骤。
2024-10-16
模型训练的底层原理
模型训练的底层原理如下: 对于多模态模型,以生图片环节的扩散模型(如 StableDiffusion)为例,其训练过程是先对海量带有标注文字描述的图片逐渐加满噪点,模型学习并沉淀每一步图片向量值和文字向量值的数据分布演变规律。后续输入文字后,模型根据文字转化的向量指导充满噪点的图片减噪点以生成最终图片。 大语言模型在接收到请求时,会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向量格式。其训练过程类似于通过已知的几组值计算方程式中的参数,大语言模型的参数可能多达 1750 亿个。 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参数获取是关键,训练是一个计算量极大的过程,如 Llama2 70B 模型的训练涉及约 10TB 的互联网文本抓取,需要大量互联网资源和约 6000 个 GPU 运行约 12 天,花费约 200 万美元,将文本压缩成参数文件,这是一种有损压缩,得到的是训练文本的一种格式塔。
2024-10-15
大模型训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大模型训练的底层逻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参数数量庞大:大模型拥有从数十亿到数千亿的大量参数,这些参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帮助模型更深入地理解和生成数据。 2. 多模态原理:以图片生成为例,如当前较火的 StableDiffusion 所采用的扩散模型,其训练过程是先给海量带有标注文字描述的图片逐渐加满噪点,模型学习每一步图片向量值和文字向量值的数据分布演变规律并沉淀下来。后续输入文字后,模型根据文字转化的向量指导充满噪点的图片减噪点以生成最终图片。 3. 数据依赖:大模型通过处理和理解海量数据来学习,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等。但也存在知识局限性,如无法获取实时性、非公开或离线的数据。 4. 存在问题:大模型技术本质导致输出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存在幻觉问题,会提供虚假、过时或通用信息,且应用时还需考虑数据安全性。
2024-09-20
我想找一个能够实现运动控制逻辑的编程助手
目前在 AI 领域中,有一些编程助手可以帮助您实现运动控制逻辑。例如,您可以考虑使用 Python 中的相关库,如 `numpy`、`matplotlib` 等,结合数学和物理知识来构建运动控制模型。另外,一些专门的机器人编程框架和工具,如 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也能为您提供支持。但具体选择哪种工具,还需要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和技术背景来决定。
2024-11-20
智谱清言,kimi,讯飞星火,在文字处理跟逻辑思维方面,谁更胜一筹
在文字处理和逻辑思维方面,智谱清言、Kimi 和讯飞星火各有特点: Kimi: 优势:具有超长上下文能力,最初支持 20 万字的上下文,现已提升到 200 万字,对于处理长文本或大量信息的任务有巨大优势,适合从事文案工作,特别是需要处理大量文字或文件的工作。 不足:在文字生成和语义理解、文字生成质量方面的能力可能不如国内其它产品好,且不支持用户自定义智能体。 智谱清言: 优势:背后的技术源自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型质量出色。在产品设计方面以 ChatGPT 为对标,努力打造类似的用户体验。是国内首批开放智能体应用的公司之一,在逻辑推理和处理复杂提示词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在处理需要深度思考和分析的任务时表现出色。 不足:暂未提及。 讯飞星火:在结构化 prompt 测试中,对于同样的 prompt,最初的输出可能存在问题,但改写后的 prompt 效果不错。 综合来看,它们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劣,具体谁更胜一筹取决于您的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
2024-11-17
智谱清言,kimi,讯飞星火,在文字处理跟逻辑思维方面,谁更胜一筹
在文字处理和逻辑思维方面,智谱清言、Kimi 和讯飞星火各有特点: Kimi: 优势:具有超长上下文能力,最初支持 20 万字的上下文,现已提升到 200 万字,对于处理长文本或大量信息的任务有巨大优势,适合从事文案工作,特别是需要处理大量文字或文件的工作。 不足:在文字生成和语义理解、文字生成质量方面的能力可能不如国内其它产品好,且不支持用户自定义智能体。 智谱清言: 优势:背后的技术源自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型质量出色。在产品设计方面以 ChatGPT 为对标,努力打造类似的用户体验。是国内首批开放智能体应用的公司之一,在逻辑推理和处理复杂提示词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在处理需要深度思考和分析的任务时表现出色。 不足:暂未提及。 讯飞星火:在结构化 prompt 测试中,对于同样的 prompt,最初的输出可能存在问题,但改写后的 prompt 效果不错。 综合来看,它们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劣,具体谁更胜一筹取决于您的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
2024-11-17
搭建一个数据解读的ai工具,文字描述要有逻辑性,符合金字塔原则
很抱歉,目前知识库中没有关于搭建一个数据解读的 AI 工具且文字描述要符合金字塔原则的相关内容。但一般来说,搭建这样一个工具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明确数据来源和类型:确定您要处理的数据是来自数据库、文件、网络等,以及数据的格式和特点,例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 2. 选择合适的技术框架:根据需求和技术能力,选择适合的 AI 框架和工具,如 TensorFlow、PyTorch 等。 3.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模型的训练效果。 4. 特征工程:提取有意义的特征,以便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 5. 选择模型:根据数据特点和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 AI 模型,如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6. 训练模型: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并不断调整参数以优化性能。 7. 评估模型:使用合适的指标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如准确率、召回率等。 8. 优化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9. 设计文字描述逻辑:按照金字塔原则,先给出结论或主要观点,然后逐步展开支持性的细节和论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实际搭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和业务上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
2024-11-03
生成逻辑图或结构图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绘制逻辑视图、功能视图和部署视图的工具: 1. Lucidchart:流行的在线绘图工具,支持多种图表创建,用户可通过拖放界面轻松创建架构图。 2. Visual Paradigm:全面的 UML 工具,提供创建各种架构视图的功能,如逻辑视图(类图、组件图)、功能视图(用例图)和部署视图(部署图)。 3. ArchiMate:开源的建模语言,专门用于企业架构,支持逻辑视图创建,可与 Archi 工具配合使用,该工具提供图形化界面创建 ArchiMate 模型。 4. Enterprise Architect:强大的建模、设计和生成代码工具,支持创建多种架构视图,包括逻辑、功能和部署视图。 5. Microsoft Visio:广泛使用的图表和矢量图形应用程序,提供丰富模板用于创建相关视图。 6. draw.io(现称为 diagrams.net):免费的在线图表软件,允许创建各种类型图表,包括逻辑视图和部署视图。 7. PlantUML:文本到 UML 转换工具,通过编写描述性文本自动生成序列图、用例图、类图等,帮助创建逻辑视图。 8. Gliffy:基于云的绘图工具,提供创建各种架构图的功能,包括逻辑视图和部署视图。 9. Archi:免费开源工具,用于创建 ArchiMate 和 TOGAF 模型,支持逻辑视图创建。 10. Rational Rose:IBM 的 UML 工具,支持创建多种视图,包括逻辑视图和部署视图。 请注意,虽然这些工具可以辅助创建架构视图,但它们不都是基于 AI 的。AI 在绘图工具中的应用通常涉及到智能推荐布局、自动生成图表代码或识别图表中的模式和关系。在选择工具时,您应该考虑您的具体需求,比如是否需要支持特定的建模语言、是否需要与特定的开发工具集成、是否偏好在线工具或桌面应用程序等。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