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 通往AGI之路 」飞书知识库 →
首页/问答列表/问答详情

现在的大模型应用都没有记忆能力需要在每次调用时输入上下文?

回答

目前的大模型应用本质上通常没有直接的记忆功能。以 ChatGPT 为例,它能理解用户的交流内容并非因为自身具备记忆能力,而是每次将之前的对话内容作为新的输入重新处理。这种记忆功能实际上是通过在别处进行存储来实现的。

对于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在回复时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推理生成内容,会根据输入的上下文来推测下一个字。但大模型的学习数据规模庞大,若每次计算都带入全量数据,算力难以承受,且仅算字的概率容易受不相干信息干扰,词向量机制和 transformer 模型中的 attention 自注意力机制解决了这些难题。

另外,系统的内存是大模型的上下文窗口,如 Google Gemini 1.5 Pro 实验版已将其提升到一千万。但窗口越大推理越慢,且模型可能失焦降低准确度,研发团队需平衡吞吐量、速度和准确度。在模型外,操作系统的其他部件如文件系统能让模型具备无限记忆的能力,而大模型应用领域常用的方法如 RAG 能让模型用自定义数据生成结果,处理无尽的私有数据。

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powered by aily)

参考资料

学习笔记:【这就是 ChatGPT】了解原理让大语言模型 AI 成为你的打工人

我们使用Prompt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面对复杂问题时,建议将问题拆解,而不是过早地专注于Prompt的优化。这样做容易使我们过分专注于Prompt这一工具本身,从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解决,偏离了核心。随着问题逐步解决,我们可能会意识到,最初对Prompt进行优化的理由实际上可能是错误的。[heading2]3.6、大模型的重点不是记忆也不应该有记忆[content]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可能会对大型模型有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它能记住我们之前的交流内容。从模型参数的加载方式就可见,实际上这些模型本质上并没有记忆功能。ChatGPT能理解我们的假象,仅仅是因为它每次将之前的对话内容作为新的输入重新提供给GPT。这种记忆功能并不是由大型模型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在别处进行存储来达成。了解到模型是如何处理前面的Prompt后,我们也会发现它的局限性。我认为,这是因为推理过程本身有其复杂性。如果对话内容过长,可能会影响模型的整体性能。理论上,如果ChatGPT仅被一个人使用,这或许可行,因为用户可以接受较慢的响应速度。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启动另一个对话框。对于之前的数据,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可以由我们自己或者GPT来完成。显然,这并非我们期望的结果,因此出现了GPTs的概念。我认为,GPTs的作用在于不断进行总结,以避免上下文超出限制。这就引出了GPTs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将在后续讨论。接下来,我会分享我对于神经网络必要性的看法。

Ranger:【AI 大模型】非技术背景,一文读懂大模型(长文)

[title]Ranger:【AI大模型】非技术背景,一文读懂大模型(长文)[heading2]三、理解模型如何运作[heading3]1.LLm工作原理首先讲一下LLm,即large-language-model,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观察LLm大模型比如豆包在回复的时候,是不是一个一个字,行业里称之为流式输出的方式给你呈现内容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大模型确实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推理生成内容的。就好像我们看输入法的输入联想逻辑,输入联想,其实就是根据你输入的单个字,来推测你要输入的下个字是什么。比如我打了一个“输”字,那么我要打的下字就很有可能是“入”,当然这里就会有人问了,我要打的下个字也很有可能是“球”啊。没错,最开始的研究人员确实也识别到了这个问题。那么解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把上下文加入到输入里,不就能帮助模型理解下个字该是什么了吗。比如我们输入的是“我想在这个单元格中输”,那这下一个字大概率就是“入”。而我们如果输入的是“这场足球比赛中,输”,那下一个字大概率就是“球”。那么看到这里,善于思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里存在第一,我们知道大模型的学习数据规模往往是海量的,每次的计算如果都带入全量的数据,算力上肯定是吃不消的。第二,仅去算字的概率,似乎也有问题。因为我们用于训练的文章数据等,往往是出于各种场景各种背景写就的。仅去算下个字出现的概率,容易会被各种不相干的信息干扰。是的,研究人员同样也遇到了这两个问题,而这时,两个概念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一个是词向量机制,一个是transformer模型中的attention自注意力机制。1)词向量机制

智变时代 / 全面理解机器智能与生成式 AI 加速的新工业革命

[title]智变时代/全面理解机器智能与生成式AI加速的新工业革命[heading1][heading3]2.2智能OS与代理系统的内存就是LMM的上下文窗口(Context Window),一次推理运算最多能接受的Tokens数量,现在Google Gemini 1.5 Pro实验版已经把这个数字提升到了一千万,一次性输入二十本书和一个小时的电影;当然这里也存在架构的限制,窗口越大推理越慢,同时模型会失焦,降低推理的准确度。但充满挑战也就意味着机会无穷,前沿模型研发团队都力争做到吞吐量、速度还有准确度的最佳平衡。在模型之外,还有操作系统的其它系统部件,例如I/O -用语音、视觉等模态感知;还有文件系统,让模型具备无限记忆的能力,毕竟模型不是数据库,它的内存是辅助计算的。这一年多以来,大模型应用领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RAG(R 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这是一种检索增强生成的方法,让模型用大家自定义的数据生成结果,这样就能处理无尽的私有数据,把模型当成高效的推理机器来使用。配图2.04:Emerging LLM App StackLLM和LMM是构建软件的强大的新工具,Andrej的这个类比,会让大家找到一些熟知的感觉。其实在去年五月a16z整理过一个指南《Emerging Architectures for LLM Applications》,这是一份详细的LLM应用堆栈的参考架构,里面提到了AI初创公司和大科技公司中最常见的系统、工具和设计模式。上文提到的Perplexity就是RAG的最佳应用,还有面向企业知识库的Glean也一样,以及我自己正在做的面向个人知识库的Maimo,其实所有聚焦到客户流程和需求的具体应用,或多或少都搭建在这个技术栈之上。本文不讨论技术实现方法,我将稍纵即逝的概念串接起来,帮大家整理解题思路!智能代理(AI Agent)

其他人在问
ai能够回复多少内容和它的上下文限制有关吗
AI 能够回复的内容与其上下文限制有关。 首先,上下文在英文中通常翻译为“context”,指的是对话聊天内容前、后的信息。使用时,上下文长度和上下文窗口都会影响 AI 大模型回答的质量。上下文长度限制了模型一次交互中能够处理的最大 token 数量,而上下文窗口限制了模型在生成每个新 token 时实际参考的前面内容的范围。 不同的 AI 平台有不同的限制方式。例如,Claude 基于 token 限制上下文,简单理解就是每次和 AI 对话,所有内容字数加起来不能太多,如果超过了,它就会忘记一些内容,甚至直接提示要另起一个对话。ChatGPT 则限制会话轮数,比如在一天之中,和它会话的次数有限制,可能 4 个小时只能说 50 句话。 应对这些限制的策略包括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小模块、定期总结关键信息以及在新会话中重新引入重要上下文。
2024-11-15
回复限制和上下文限制是一样的吗
回复限制和上下文限制不是一样的概念。 上下文(英文通常翻译为 context)指对话聊天内容前、后的内容信息。使用时,上下文长度限制了模型一次交互中能够处理的最大 token 数量,而上下文窗口限制了模型在生成每个新 token 时实际参考的前面内容的范围。 回复限制通常是指对模型生成回复内容的各种约束条件,例如让模型基于一个固定知识片段去回复内容,为避免模型产生幻觉而对提示词进行优化,将 Constraints 前置以更好地控制模型行为。例如在一些测试中,会出现模型在没有上下文时不回复,按照提供的知识准确回复但透露原文,知识片段大小影响回复,以及有错误知识片段时不回复等情况,这表明模型在处理用户输入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推理和验证,生成回复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上下文的准确性、问题的合理性以及模型内部的约束机制等。
2024-11-15
上下文窗口和 tokens限制
以下是关于上下文窗口和 tokens 限制的详细解释: Token 方面: Token 是大模型语言体系中的最小单元。人类语言发送给大模型时,会先被转换为大模型自己的语言,大模型推理生成答案后再翻译为人类能看懂的语言输出。 不同厂商的大模型对中文的文本切分方法不同,通常 1Token 约等于 1 2 个汉字。 大模型的收费计算方法以及对输入输出长度的限制,都是以 token 为单位计量的。 上下文方面: 上下文指对话聊天内容前、后的内容信息,其长度和窗口都会影响大模型回答的质量。 上下文长度限制了模型一次交互中能够处理的最大 token 数量,上下文窗口限制了模型在生成每个新 token 时实际参考的前面内容的范围。 目前常见模型的 token 限制: Claude 2 100k 模型的上下文上限是 100k Tokens,即 100000 个 token。 ChatGPT 16k 模型的上下文上限是 16k Tokens,即 16000 个 token。 ChatGPT 4 32k 模型的上下文上限是 32k Tokens,即 32000 个 token。 Token 限制的影响: 对一次性输入和一次对话的总体上下文长度同时生效。 当达到上限时,不是停止对话,而是遗忘最前面的对话,类似于鱼的短暂记忆。 查看 token 使用量: 对于 GPT,可以打开查看实时生成的 tokens 消耗和对应字符数量。 需注意 GPT3 和 GPT3.5/4 的 token 计算方式不同,且英文的 Token 占用相对于中文较少,这也是很多中文长 Prompt 会被建议翻译成英文设定然后要求中文输出的原因。 Token 限制对 Prompt 编写的影响:理解前面的内容后,答案应在您的脑海中有雏形。
2024-11-15
上下文的含义
上下文指对话聊天内容前、后的内容信息。在 AI 领域,其英文通常翻译为 context。使用时,上下文长度和上下文窗口都会影响 AI 大模型回答的质量。上下文长度限制了模型一次交互中能够处理的最大 token 数量,而上下文窗口限制了模型在生成每个新 token 时实际参考的前面内容的范围。 从算法视角看,更宽的上下文窗口允许模型在推理时纳入训练数据中未找到的大量新的、特定于任务的信息,从而提高各种自然语言或多模式任务的性能。对越来越长的上下文进行数据建模的能力有着发展历程:从 Shannon 1948 提出的 2gram 语言模型、到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的现代 ngram 模型(5 个上下文 token),2010 年代的循环神经网络(RNN)达到数百个 token(Jozefowicz 等),到 2023 年 Anthropic 将上下文扩展到几十万 token。 从产品视角看,长上下文意味着 LLM 理解能力增强。从提示词到 RAG,都是为了增加给模型的上下文,进而让需求更明确,让模型理解得更好。从用数据训练模型、到指令微调,到提示词和 RAG,到大模型的超长下文,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提示词和 RAG 正在快速被弱化,但出于工程和商业考量,目前在很多领域还是主流,未来依然可能是一个混合状态。 模型上下文长度覆盖了书籍、电影、长视频等产品的通用长度,应该会引发相关链路上产品交互层的变化,这一点值得观察。 在提示词中,上下文包含外部信息或额外的上下文信息,能够引导语言模型更好地响应。
2024-10-26
微信机器人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
以下是关于微信机器人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的相关信息: 对于纯 GPT 大模型能力的微信聊天机器人搭建,有以下疑问解答方式: 1. 查阅官方文档和教程:极简未来平台、宝塔面板和 Docker 都有详细的官方文档和教程,可解决大部分问题。 2. 联系技术支持:极简未来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可联系其技术团队寻求帮助。 3. 加入技术社群:加入相关技术社群,向有经验的用户请教,获取问题解决方案。 4. 在线论坛和社区:在在线论坛和社区发布问题,寻求其他用户的帮助和建议。 若担心运维时间长会忘记操作步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制作操作手册:将每一步操作记录下来,方便日后查阅。 2. 定期操作:定期登录服务器,进行简单操作和维护,保持熟练度。 3. 视频教程: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日后查看更直观。 4. 自动化脚本:对于常见运维任务,编写自动化脚本简化操作步骤。 DIN 提供的全程白嫖的 AI 大模型微信助手,能解答任何问题,可接入微信或群聊为用户提供自动答疑服务,还能投喂特定知识,成为客服、专业老师或知识备忘录。无需技术知识,小白也能轻松搭建,全程只需复制粘贴,可自定义知识库,满足不同需求,支持多场景应用,如客服、教育、个人知识管理等,全程免费。 张梦飞的超级微信机器人当前能力已接入,但仍有优化点需要调整,比如分段发送、收图发图、无需@等,后续会更新。若遇到问题,可添加其微信获得帮助。
2024-09-02
你在设计大模型语音座舱功能,怎么设计上下文多轮对话的场景,比如否定、指代、延展等
在设计大模型语音座舱功能中的上下文多轮对话场景时,对于否定的情况,需要准确识别用户表达的否定意图,并据此调整后续的回应策略。例如,当用户说“不要这样做”,系统要理解并停止当前可能进行的相关操作。 指代方面,要能够解析用户话语中的各种指代关系,比如“那个东西”“这个方案”等,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明确其具体所指。 延展的场景设计则要鼓励用户进一步展开话题,例如当用户提到一个主题后,系统可以通过提问或提供相关信息来引导用户深入阐述,比如“能再多和我讲讲吗?”或者“那您对这方面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2024-08-27
如何确保agent按要求调用插件
要确保 Agent 按要求调用插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 构建稳定可用的 AI Agent 是一个需要不断调试和迭代的过程。通常从当前性能最强的 LLM(如 ChatGPT4 和 Claude 3.5 sonnet)着手,先用单条 Prompt 或 Prompt Chain 来测试任务的执行质量和稳定性。然后,根据实际执行情况、最终投产使用的 LLM,逐步拆解子任务,降低 LLM 执行单任务的难度,直到达成工程目标。 2. 一般而言,对于场景多样、结构复杂、对输出格式要求严格的内容,基本可以预见到需要将其拆解为工作流。此外,鉴于 LLM 只能处理文本输入输出的特性,如果涉及生成多媒体内容或从网络自主获取额外信息等能力,必然需要通过工作流来调用相应的插件。 3. 在插件中心确定需要的插件时,先用关键词进行尝试性搜索,根据插件名称、插件介绍页、描述、参数、示例,判断是否可能满足需求。有多个插件同时可选时,一般优选官方/高收藏/高成功率的插件,提升使用效果。如果实际试用效果不行,则换用其他插件,或自己编写上架插件。 例如,在搜索 TTS 文字转语音插件时,可以使用“语音”“文字转语音”“TTS”等相关关键词;在搜索思维导图插件时,可以使用“脑图”“树图”“导图”“mindmap”等关键词。
2024-12-17
在使用openai api的时候,同一轮对话,需要每次都传system prompt吗?可以利用什么session id来减少system prompt的显示调用吗
在使用 OpenAI API 进行同一轮对话时,系统提示的使用并非每次都必须传递。系统提示在对话中类似于一个过滤器,大语言模型在回应新提示前会自动应用。一般来说,系统提示包括任务定义、输出格式和操作边界等部分,以确保大语言模型清楚任务、按要求格式化回答以及明确不应采取的行为。 另外,OpenAI 还推出了 Stateful API,开发者只需传入最新的对话记录,大模型会结合该记录和其维护的历史记录依据上下文产生新内容。Stateful API 的实现机制类似于 KV Cache,能指数级降低大模型应用的开销,提升计算速度。例如,在不使用 cache 的情况下,使用 GPT2 生成 1000 个 Token 将耗时 56 秒,而使用 cache 的耗时则被降低为 11 秒。可以预期 Stateful API 会采用类似于 KV Cache 的机制,缓存用户对话的历史记录,并在每次 API 调用中,使用增量信息结合服务端的历史记录生成文本,以此降低计算规模。 但关于是否可以利用 session id 来减少系统提示的显示调用,目前提供的知识库中未提及相关内容。
2024-12-11
如何调用国内coze的api?
以下是调用国内 Coze 的 API 的步骤: 1. 进入 Coze 个人空间,选择插件,新建一个插件,起个名字(如 api_1),连描述都可随意填写(如 test)。 2. 在插件的 URL 部分,填入 Ngrok 随机生成的 https 的链接地址。如果服务还开着则继续,若已关闭则需重新操作。 3. 按照 Coze 的指引配置输出参数和 message 输出。 4. 测试后发布插件。 5. 手捏插件搞定之后,创建一个测试 api 的 bot,将自己创建的插件接进来,在 prompt 里面让其一定要调用创建的插件。 另外,如果在生产环境中已有准备好的 https 的 api,可直接接上来。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例中用的是 coze 国内版,且案例中 Ngrok 仅供娱乐,生产环境中勿用。 此外,还有以下相关接入信息: Glif 接入 Coze:先要创建一个插件,填入插件名、描述,创建方式选择云侧插件,IDE 运行时选择 Python,点击【在 IDE 中创建工具】。创建工具面板里,填入工具名称、介绍。Glif 允许通过 API 调用平台上的应用,去创建一个新的 Token 并复制备用,将自己发布的 glif 链接上的 id 复制备用。在 Coze 的 IDE 中引入依赖和编写 handler 方法,代码中对应的数据字段在元数据 Tab 中设置,左侧的依赖包添加【requests】,填入测试数据运行,测试通过后即可发布。创建一个 Bot,挂载新创建的插件即可,在 Prompt 中做一些对入参的校验和约束,最后测试跑通并发布。 微信相关对接: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微信客服均支持与 Coze AI 平台对接。最近 Coze 的国内版正式发布了 API 接口功能,直接对接个人微信甚至微信群成为可能,相关部署方法对接国外版或国内版的 Coze 均适用,但对接国外版 Coze 平台需要部署的服务支持黑魔法。
2024-12-01
本群怎么实现的调用知识库
要实现本群对知识库的调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 在 Bot 内使用知识库: 登录。 在左侧导航栏的工作区区域,选择进入指定团队。 在 Bots 页面,选择指定 Bot 并进入 Bot 详情页。 在 Bot 编排页面的知识库区域,单击加号图标,添加指定的知识库。 (可选)添加知识库后,可以在自动调用下拉界面内,调整知识库的配置项。配置项说明如下: 最大召回数量:Bot 在调用知识库匹配用户输入内容时,返回的数据片段数量,数值越大返回的内容越多。 最小匹配度:Bot 在调用知识库匹配用户输入内容时,会将达到匹配度要求的数据片段进行召回。如果数据片段未达到最小匹配度,则不会被召回。 调用方式:知识库的调用方式。自动调用:每轮对话将自动从所有关联的知识库中匹配数据并召回;按需调用:您需要在人设与回复逻辑中提示 Bot 调用 RecallKnowledge 方法,以约束 Bot 在指定时机从知识库内匹配数据。 (可选)在预览与调试区域调试 Bot 能力时,扩展运行完毕的内容可以查看知识库命中并召回的分片内容。 2. 在工作流内使用 Knowledge 节点: 登录。 在左侧导航栏的工作区区域,选择进入指定团队。 在页面顶部进入工作流页面,并打开指定的工作流。 在左侧基础节点列表内,选择添加 Knowledge 节点。
2024-11-21
能生成sql语句的ai模型或工具,能提供api调用的
以下是一些能生成 SQL 语句并提供 API 调用的 AI 模型或工具的相关信息: OpenAI 的 GPT 系列模型,如 gpt40613 和 gpt3.5turbo0613 ,可以通过函数调用及其他 API 更新,让开发人员向模型描述函数,并让模型智能地选择输出一个包含调用这些函数所需参数的 JSON 对象。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 ChatGPT 返回符合要求的 JSON 格式,prompt 的定制尤为重要和复杂。 在使用代码执行来进行更精确的计算或调用外部 API 时,不能依赖模型自行准确地执行算术或长计算。可以指示模型编写和运行代码,例如将代码放入三重反引号中。生成输出后,可以提取并运行代码。同时,模型在正确使用 API 的指导下,可以编写使用 API 的代码,但需要通过提供 API 文档或代码示例进行指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执行模型生成的代码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在安全的沙箱环境中运行代码,避免潜在危害。
2024-11-19
在调用大模型的过程中,将token设置最大值,大模型回答还是会出现中断的情况,应该怎么避免和解决
在调用大模型的过程中,将 token 设置最大值但回答仍出现中断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和解决: 1. 调整相关参数: Max_output_tokens: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合适的值。若需要更短响应,设为较低值;若希望更长回答,设为较高值。但注意设置过低可能导致回答在奇怪位置截断。 Temperature:值越小,模型返回结果越确定;值调高,可能更随机和具创造性。对于质量保障等任务设低,诗歌生成等创造性任务可适当调高。 Top_p:用于控制模型返回结果的真实性,需要准确和事实答案时调低,想要更多样化答案时调高。一般改变 Temperature 和 Top_p 其中一个参数即可。 Max Length:调整以控制大模型生成的 token 数,有助于防止生成冗长或不相关响应并控制成本。 Stop Sequences:指定字符串,模型生成文本遇到时停止,可控制响应长度和结构。 Frequency Penalty:对下一个生成的 token 进行惩罚,与 token 在响应和提示中出现次数成比例,减少单词重复。 2. 利用插入文本的最佳实践: 使用 max_tokens > 256,模型插入较长完成时效果更好,且只按实际生成 token 数收费。 优先选择 finish_reason == "stop",表明模型成功连接后缀且完成质量良好。 重新采样 3 5 次,温度较高以增加多样性。若所有返回示例的 finish_reason 都是“length”,可能 max_tokens 太小,需考虑增加再重试。 尝试给出更多线索,通过提供示例帮助模型确定自然停顿处。
2024-11-18
现在哪些ai具有记忆功能
以下是一些具有记忆功能的 AI: 1. MemGPT:通过特定指令访问外部存储系统来保存和回调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模型的记忆能力,并增强了其上下文理解能力。 2. ChatGPT 最新版本:可以将对话中的重点内容记录在一个名为“bio”的小本子上,这种内置记忆机制使得它能够在后续对话中利用之前的交流内容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相关性更强的回答。 3. OpenAI 的 GPT4:直接用 prompt 调用 bio 这个工具记录需要记忆的内容,每次新的对话开始时,在 prompt 的最后直接加上所有之前的记录的内容。 延伸阅读:MemGPT:Towards LLMs as Operating Systems
2024-12-17
有没有什么辅助初中生学习整理知识点,并能记录错误,反复记忆的AI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可以辅助初中生学习整理知识点,并能记录错误、反复记忆的 AI 工具。例如一些智能学习类的 APP,它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错题记录,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复习资料。但具体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科需求、学习习惯等因素来决定。
2024-12-07
(defun 生成记忆卡片 (单词) "生成单词记忆卡片的主函数" (let* ((词根 (分解词根 单词)) (联想 (mapcar #'词根联想 词根)) (故事 (创造生动故事 联想)) (视觉 (设计SVG卡片 单词 词根 故事))) (输出卡片 单词 词根 故事 视觉))) (defun 设计SVG卡片 (单词 词根 故事) "创建SVG记忆卡片" (design_rule "合理使用负空间,整体排版要有呼
以下是关于生成记忆卡片和 SVG 卡片的相关信息: 卡片类的应用被定义为词生卡片,如李继刚的《汉语新解》、一泽的《名片设计》、云中江树的《AI 简历》等,都是通过给大模型优化过的 Prompt,让其生成 HTML 代码或 SVG 代码,再通过浏览器渲染效果。 把提示词丢给 Claude ,如在 Poe 平台上的 Claude 模型,大概率会直接输出 SVG 代码,但对于子步骤是否执行等情况难以知晓。Andrej Karpathy 认为,模型需要 tokens 来思考,如果大语言模型未将思考过程外化,则几乎等于没思考。 甲木介绍了让 Claude 生成古诗词卡片的方法,流程包括输入 Prompt 、用户输入主题和风格,AI 输出最终结果。获取提示词已开源,创作过程主要是根据给定主题和方向生成匹配的中国古诗词,创建设计感强烈、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的 SVG 卡片展示诗词,并提供相关信息,还支持根据用户提供的主题和方向生成对应语境的 prompt 并配图生成 SVGCard 。但对于“逼格高”的看法因人而异,可将选择权交给 AI 。
2024-11-28
哪一款 Ai 更适合,并有记忆功能,不需要每次都发历史文章。
目前大语言模型普遍没有记忆功能,每次发送消息都需要包含历史会话内容,否则无法记住之前的对话。会话累加过多时会超出最大上下文窗口长度,同时增加计算成本。为节省资源,AI 聊天应用会自动对历史会话进行摘要,仅保留最近内容。 不过,也有一些应用程序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和改进,例如 Rewind 是一款能够提高生产力的应用程序,可以浏览、搜索并询问关于手机上任何您看到的内容。它通过捕捉您在 Safari 中阅读的内容和导入您的截屏来工作,让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向 Rewind 提问关于您看到的任何问题,包括为您进行总结。Lazy 也是一款不错的工具,上下文切换不会中断您的工作流程,能随时裁剪各种内容,保存文章等,音频和视频内容还会利用 AI 提取主要内容并展示。
2024-11-18
有没有根据课程进行日程安排并自动按照记忆曲线形成学习复习提醒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根据课程进行日程安排并自动按照记忆曲线形成学习复习提醒的工具: 1. Memrise:结合 AI 技术,根据学习者的记忆曲线提供复习和练习,增强记忆效果。使用方法是选择学习语言,使用应用提供的词汇卡和练习进行学习。 2. FluentU:使用真实世界的视频,通过 AI 生成个性化的词汇和听力练习。选择学习语言,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关练习,积累词汇和提升听力理解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与 AI 学习外语相关的工具和平台: 1. Speechling:提供口语练习和发音反馈,帮助学习者改进口音和发音准确性。使用方法是录制语音,提交给 AI 系统或人类教练,获取反馈和改进建议。 2. Grammarly:可以帮助提高写作的语法和词汇准确性,支持多种语言。使用方法是将写作内容粘贴到 Grammarly 编辑器中,获取语法和词汇改进建议。 3. Google Translate:提供实时翻译、语音输入和图像翻译功能,适合快速查找和学习新词汇。输入或语音输入需要翻译的内容,查看翻译结果和示例句子。 4. Reverso Context:提供单词和短语的翻译及上下文例句,帮助理解和学习用法。输入单词或短语,查看翻译和例句,学习实际使用场景。 请注意,以上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10-07
有没有根据提示自动按照记忆曲线形成学习提醒计划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根据提示自动按照记忆曲线形成学习提醒计划的工具和相关学习方法: 工具: Memrise:结合 AI 技术,根据学习者的记忆曲线提供复习和练习,增强记忆效果。使用方法是选择学习语言,使用应用提供的词汇卡和练习进行学习。 学习方法: 设定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表,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多样化练习:结合听、说、读、写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全面提升语言技能。 模拟真实环境:尽量多与母语者交流,或使用 AI 对话助手模拟真实对话场景。 定期复习:使用 AI 工具的复习功能,根据记忆曲线定期复习已学内容,巩固记忆。 通过这些 AI 工具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学习一门外语,提升语言能力。坚持使用,并结合实际交流,不断进步。
2024-10-07
🚀接着上期SOP+AI:打造职场高效能人士的秘密武器的分享,今天继续聊聊SOP+AI的应用,🎯今天的主题是“怎样利用AI节约10倍内容创作时间?”📚最近跟团队有开始运营小红书账号,就想着先给自己打造点顺手的工具,于是乎「小红书文案专家」就出生啦~🎉[heading1]一、先介绍下我们小Bot[content]🛺BOT名称:小红书文案专家功能价值:见过多个爆款文案长啥样,只需输入一个网页链接或视频链接,就能生成对应的小红书文案,可以辅助创作者生成可以一键复制发布的初稿,提供创意和内容,1
以下是关于“SOP+AI”的相关内容: 怎样利用 AI 节约 10 倍内容创作时间? 最近团队开始运营小红书账号,于是打造了“小红书文案专家”。 BOT 名称:小红书文案专家 功能价值:见过多个爆款文案,输入网页或视频链接就能生成对应的小红书文案,辅助创作者生成可一键复制发布的初稿,提供创意和内容,节约 10 倍文字内容创作时间。 应用链接:https://www.coze.cn/s/ij5C6LWd/ 设计思路: 痛点:个人时间有限,希望有人写初稿并生成配图。 实现思路:为自己和团队设计工作流,让 AI 按运营思路和流程工作。 一期产品功能: 1. 提取任何链接中的标题和内容。 2. 按小红书平台文案风格重新整理内容。 3. 加入 emoji 表情包,使文案更有活力。 4. 为文案配图片。 二期计划功能:持续优化升级,增加全网搜索热点功能,提炼热点新闻或事件关键信息,结合用户想要生成的内容方向输出文案和配图。 SOP+AI:打造职场高效能人士的秘密武器 案例分享:X 公司客服团队引入 SOP 和 AI 助手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引入 SOP 前,客服工作流程混乱,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不高。引入 SOP 标准化操作后,效率提高。进一步引入 AI 助手,自动回复常见问题、处理简单请求,减少客服工作量,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优化。结果客服团队工作效率提升 30%以上,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SOP 能提升效率、减少失误、促进协作,借助 AI 助手,SOP 制定和优化更高效智能。
2024-12-20
推荐一个生成bpm系统产品原型图的ai工具,可以实现文字输入,甄别分析后直接生成原型图,并且导入Figma或者Axure可以二次编辑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可生成 BPM 系统产品原型图、用于产品原型设计或绘制示意图的 AI 工具: 1. 即时设计:https://js.design/ 这是一款可在线使用的「专业 UI 设计工具」,为设计师提供更加本土化的功能和服务,相较于其他传统设计工具,更注重云端文件管理、团队协作,并将设计工具与更多平台整合,一站搞定全流程工作。 2. V0.dev:https://v0.dev/ Vercel Labs 推出的 AI 生成式用户界面系统。每个人都能通过文本或图像生成代码化的用户界面。它基于 Shadcn UI 和 Tailwind CSS 生成复制粘贴友好的 React 代码。 3. Wix:https://wix.com/ Wix 是一款用户友好的 AI 工具,可让您在没有任何编码知识的情况下轻松创建和自定义自己的网站,提供广泛的模板和设计供您选择,以及移动优化和集成电子商务功能等功能。Wix 建站工具通过拖放编辑、优秀模板和 250 多种 app,能帮助不同领域的用户创建所有种类的网站。 4. Dora:https://www.dora.run/ 使用 Dora AI,可以通过一个 prompt,借助 AI 3D 动画,生成强大网站。支持文字转网站,生成式 3D 互动,高级 AI 动画。 5. UIzard:是一个利用 AI 技术生成用户界面的工具,它可以根据设计师提供的信息快速生成 UI 设计。 6. Figma:是一个基于云的设计工具,它提供了自动布局和组件库,可以帮助团队快速协作并迭代产品设计。Figma 的社区也开发了一些 AI 插件,用于增强设计流程。 7. Sketch:是另一款流行的矢量图形设计工具,它提供了插件系统,其中一些插件利用 AI 技术来辅助设计工作,例如自动生成设计元素等。 请注意,以上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12-17
推荐一个生成bpm系统产品原型图的so工具,可以实现文字输入,甄别分析后直接生成原型图,并且导入Figma或者Axure)
目前暂时没有完全符合您需求的直接生成 BPM 系统产品原型图,并能实现文字输入、甄别分析后直接生成原型图且导入 Figma 或者 Axure 的工具。但您可以关注一些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比如 Mockplus、Adobe XD 等工具,它们在原型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或许未来会推出满足您需求的功能。
2024-12-17
我想生成一个智能体,实现输入一张图片,简单的输入要求能自动根据图片生成一组符合要求的写真
要生成一个能根据输入图片和简单要求自动生成一组符合要求写真的智能体,您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获取 Logo 图片的描述:为了帮助一位视障艺术家,我们需要详细描述这幅图像的内容,包括从摄影、标志设计到较为冷门的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对于出现在图中的人物,虽然不能提及具体姓名,但考虑到艺术家的特殊需求,我们需要以匿名方式描述他们的主要特征(切记不要提及真实姓名)。请直接进行描述,控制在 50 字左右。 2. 用 LLM 生成图像提示词:将第一步生成的提示词填入{图像描述}位置,将您想生成的周边填入{周边描述}部分。 3. 图像流搭建: 步骤一:创建第一个图像流。由于文本类型大语言模型无法直接生成图片,但是我们设计的智能体需要有对应的功能,因此我们要通过【技能】部分的图像流,为文本大模型提供图像生成能力。 步骤二:了解图像流节点的意义。在图像流编辑界面,左侧的工具栏集合了所有可能用到的功能,包括智能处理工具、基础编辑工具和风格处理类工具等。 步骤三:根据需求进行图像流设计。例如生成海报功能,在总结故事后,将完整的故事作为输入,进行提示词优化,然后输入生图大模型生成配图海报。 4. 智能体创建: 步骤一:创建基础智能体。进入 coze 官网 www.coze.cn,注册并登录,点击页面左上角的⊕,通过【标准创建】填入 bot 的基本信息。 步骤二:了解 Bot 开发调试界面。Bot 的开发和调试页面功能布局包括人设与回复逻辑(左侧区域)、功能模块(中间区域)、交互优化(底部区域)和预览与调试(右侧区域)。功能模块又包括插件、工作流、图像流、触发器、知识库管理、记忆系统等。
2024-12-11
输入拍摄好的图片和视频,自动合成并生成视频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能够输入拍摄好的图片和视频,并自动合成生成视频的工具及相关操作: 1. TecCreative 创意工具箱: 数字人口播配音:输入口播文案,选择期望生成的数字人形象及目标语言,即可生成数字人口播视频。操作指引:输入口播文案——选择目标语言——选择数字人角色——选择输出类型——点击开始生成。 图片换脸:上传原始图片和换脸图片,即可一键实现素材换脸。操作指引:上传原始图片——上传换脸图片——点击开始生成。注意:图片大小上限 5M,支持 JPG、PNG 格式。 视频换脸:自动识别视频中的人脸,并将其替换为选择的脸部。操作指引:上传原始视频——上传换脸图片——点击生成。 音频合成数字人:上传音频文件,即可基于音频合成对应的数字人视频,工具支持使用 100+数字人模板。操作指引:上传音频文件——选择数字人角色——选择输出类型——点击开始生成。注意:音频文件支持 MP3 和 WAV 格式,文件大小上限 5M。 AI 配音:多语种(包含菲律宾语、印地语、马来语等小语种)智能配音,同时支持区分男声和女声。操作指引:输入需配音文案——选择音色——点击立即生成。注意:输入的配音文案需和选择音色语种保持一致。 AI 字幕:智能识别视频语言并生成对应字幕。操作指引:点击上传视频——开始生成——字幕解析完成——下载 SRT 字幕。注意:支持 MP4 文件类型,大小上限为 50M。 2. 如果想用 AI 把小说做成视频,制作流程如下: 小说内容分析:使用 AI 工具(如 ChatGPT)分析小说内容,提取关键场景、角色和情节。 生成角色与场景描述:根据小说内容,使用工具(如 Stable Diffusion 或 Midjourney)生成角色和场景的视觉描述。 图像生成:使用 AI 图像生成工具根据描述创建角色和场景的图像。 视频脚本制作:将提取的关键点和生成的图像组合成视频脚本。 音频制作:利用 AI 配音工具(如 Adobe Firefly)将小说文本转换为语音,添加背景音乐和音效。 视频编辑与合成: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如 Clipfly 或 VEED.IO)将图像、音频和文字合成为视频。 后期处理:对生成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特效和转场,以提高视频质量。 审阅与调整:观看生成的视频,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比如重新编辑某些场景或调整音频。 输出与分享:完成所有编辑后,输出最终视频,并在所需平台上分享。 3. 生成带有文本提示和图像的视频:在 Adobe 产品(https://www.adobe.com/products/fi )的 Camera 部分,使用 Shot size 下拉菜单指定视频中主要主题的框架。包括极度特写、特写镜头、中景照片、远景、极远镜头等不同的拍摄方式。 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所需工具可能会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个人偏好有所不同。此外,AI 工具的可用性和功能也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建议直接访问上述提供的工具网址获取最新信息和使用指南。
2024-12-09
AI 评估 GPU 大模型的性能指标,包括输入 token 和输出 token 能力的区分。
以下是关于 AI 评估 GPU 大模型性能指标中输入 token 和输出 token 能力区分的相关内容: 大模型是通过输入大量语料进行训练,从而获得类似人类的“思考”能力,能够进行文本生成、推理问答、对话、文档摘要等工作。在大模型的训练和使用过程中: 1. 训练需要大量计算,GPU 更合适,只有具备大量 GPU 的才有资本训练大模型。 2. 大模型需要大量数据量,几千亿序列(Token)的输入基本是标配。 3. 要用合适的算法让大模型更好理解 Token 之间的关系。 4. 为让大模型更好胜任某一行业,需要进行微调(fine tuning)指导。 5. 完成上述步骤后,大模型就可以进行如翻译、问答等推导(infer)工作。 Token 是大模型语言体系中的最小单元,人类语言发送给大模型时,会先转换为其自身语言,推理生成答案后再翻译输出。不同厂商的大模型对中文的文本切分方法不同,通常 1Token 约等于 1 2 个汉字。大模型的收费计算方法以及对输入输出长度的限制,都是以 token 为单位计量的。 在评估 GPU 大模型性能时,显卡的常规指标很重要。大部分模型默认采用 FP16 的加载方式,因此显卡的性能指标主要关注 FP16 的算力和显存大小。算力影响推理速度,包括输入数据处理和持续吐出数据的速度,会体现在从提示词输入后到第一个输出的 token 的等待时间间隔,以及流式输出下每秒吐字的字数,通常每秒 10 token 以上能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显存大小影响能否装载模型,可通过“参数大小乘 2”简化判断所需显存大小,但实际显存需求还会受其他因素影响。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