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与其他大模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先了解下优势和特点[heading2]DeepSeek的特点与优势[content]推理型大模型:DeepSeek的核心是推理型大模型,与指令型大模型不同,它不需要用户提供详细的步骤指令,而是通过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场景来提供答案。更懂人话:DeepSeek能够理解用户用“人话”表达的需求,而不需要用户学习和使用特定的提示词模板。深度思考:DeepSeek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信息。文风转换器:DeepSeek可以模仿不同作家的文风进行写作,适用于多种文体和场景。更多提示词技巧请查看[DeepSeek-R1提示词交互实践指南](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ISVZwe05Tio9hEkFSF5cIjZ7nVf)
就我观察而言,大多数人讨论的DeepSeek,基本指的是它的深度思考版本——DeepSeek R1。DeepSeek R1不同于先前的普通模型(如ChatGPT-4、Claude 3.5 sonnet、豆包、通义等),它与OpenAI现在最先进的模型o1、o3一样,同属于一条技术路线:基于强化学习RL的推理(Reasoning)模型。其标志性表现就是,在回答用户问题前,R1会先进行“自问自答”式的推理思考,凭此提升最终回答的质量。这种“自问自答”,并非简单的自言自语,而是AI在模拟人类的深度思考。从用户初始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出发,AI唤醒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推理逻辑与知识,对问题进行多步推导,为最终回答提供更加完备的思考准备。这种能力,并非凭空而来。如果把AI比作人类,那么DeepSeek R1的“聪明”,源于其背后独特的“教育方式”。——在许多其他的AI模型还在接受“填鸭式教育”时,DeepSeek R1已经率先进入了“自学成才”的新阶段。
2023年初,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进行过一轮中国可能出现哪些人工智能明星创业公司的盘点。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的智谱和Minimax在列,刚刚创建的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和光年之外也被提及,该文章还特别提及了当时正准备再度创业尚名不见经传的杨植麟。这里面没有Deepseek。至少一年半之前,没人真的把DeepSeek当成AI的圈内人。尽管当时业界开始流传DeepSeek的母公司——从事私募量化技术的幻方握有数量丰沛的英伟达高性能显卡,仍没太多人相信它自己下场做大模型会有水花。现在,人人都在谈论DeepSeek,而且走的又是“墙外开花墙内香”的老路。可以认为,从第一天开始,DeepSeek与国内的诸多大模型新秀,选择的就不是同一个战场。它不拿融资(至少一开始不用拿),不用争抢大模型四小龙六小虎的座次,不比国内的舆论声势(唯一接受暗涌的采访,目的大概是招聘那些最热血的聪明的科学家),不搞产品投放投流。它选择的是与研究机构的本质最匹配的路径——走全球开源社区,分享最直接的模型、研究方法和成果,吸引反馈,再迭代优化,自我进益。开源社区迄今仍是AI学术研究、分享和讨论最热烈、充分、自由和无国界的地方,也是AI领域最不“内卷”的地方。DeepSeek从第一天就开源,应该是深思熟虑的。开源就要真开源,开得彻底,从模型权重、到数据集,再到预训练方法,悉数公开,而高质量的论文也是开源的一部分。年轻聪明的研究人员在开源社区的亮相、分享和活跃具有高能见度。看见他们的人,并不乏一些全球AI领域最重要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