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库训练主要有以下内容:
私人知识库中内容一般有两种:日常从互联网收集的优质信息个人日常的思考以及分享如果我想基于这套知识库打造个人专属的ChatGPT该怎么做呢?这里面常见的会有两种技术方案1.训练专有大模型2.利用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初次听到这两个名词你可能有点懵,不要慌,接下来我会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你了解他们的原理。[heading3]训练专有大模型[content]KimiChat和ChatGPT等AI聊天软件为什么能够精准的回答问题,因为他们使用了整个互联网的语料进行了训练,从而拥有了整个互联网的知识。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我想要讲什么了,对,既然能用整个互联网的知识训练出KimiChat和ChatGPT等大模型,那我能不能使用我的知识库来训练一个专有的大模型呢?当然可以!而且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这并不是当下主流的方案,因为他有以下几个缺陷:高成本:训练和维护一个大型专有模型的成本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知识。更新难度:如果需要更新模型的知识,需要重新训练或微调模型,这可能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下面让我们来看另一个方案:RAG(检索增强生成)
因为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搭建知识库本身就是一个RAG技术的应用。所以在进行本地知识库的搭建实操之前,我们需要先对RAG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下内容会有些干,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描述进行讲解。我们都知道大模型的训练数据是有截止日期的,那当我们需要依靠不包含在大模型训练集中的数据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实现这一点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检索增强生成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检索外部数据,然后在生成步骤中将这些数据传递给LLM。我们可以将一个RAG的应用抽象为下图的5个过程:文档加载(Document Loading):从多种不同来源加载文档。LangChain提供了100多种不同的文档加载器,包括PDF在内的非结构化的数据、SQL在内的结构化的数据,以及Python、Java之类的代码等文本分割(Splitting):文本分割器把Documents切分为指定大小的块,我把它们称为“文档块”或者“文档片”存储(Storage):存储涉及到两个环节,分别是:将切分好的文档块进行嵌入(Embedding)转换成向量的形式将Embedding后的向量数据存储到向量数据库检索(Retrieval):一旦数据进入向量数据库,我们仍然需要将数据检索出来,我们会通过某种检索算法找到与输入问题相似的嵌入片Output(输出):把问题以及检索出来的嵌入片一起提交给LLM,LLM会通过问题和检索出来的提示一起来生成更加合理的答案[heading2]文本加载器(Document Loaders)[content]文本加载器就是将用户提供的文本加载到内存中,便于进行后续的处理
上面将文本转换成向量(一串数字)能大大节省空间,它不是压缩,可简单理解为索引(Index)。接下来就有意思了。比如我有一个大文本,可以先把它拆分成若干个小文本块(也叫chunk),通过embeddings API将小文本块转换成embeddings向量,这个向量是跟文本块的语义相关。在一个地方(向量储存库)中保存这些embeddings向量和文本块,作为问答的知识库。当用户提出一个问题时,该问题先通过embeddings API转换成问题向量,然后将这问题向量与向量储存库的所有文本块向量比对,查找距离最小的几个向量,把这几个向量对应的文本块提取出来,与原有问题组合成为新的prompt(问题/提示词),发送给GPT API。这样一来就不用一次会话中输入所有领域知识,而是输入了关联度最高的部分知识。一图胜千言,转一张原理图。再举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一篇万字长文,拆分成Chrunks包含:文本块1:本文作者:越山。xxxx。文本块2:公众号越山集的介绍:传播效率方法,分享AI应用,陪伴彼此在成长路上,共同前行。文本块3:《反脆弱》作者塔勒布xxxx。文本块4:“科技爱好者周刊”主编阮一峰会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文本块n如果提问是”此文作者是谁?“。可以直观的看出上面的文本块1跟这个问题的关联度最高,文本块3次之。通过比较embeddings向量也可以得到这结论。那最后发送给GPT API的问题会类似于”此文作者是谁?从以下信息中获取答案:本文作者:越山。xxxx。《反脆弱》作者塔勒布xxxx。“这样一来,大语言大概率能回答上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