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AI 能力尚未达到 AGI(通用人工智能)。汪华老师认为此次 AI 的变革量级,100%能够抵达与移动互联网处于同一级别的第一个阶段,50%有可能发展至与蒸汽机的出现同量级的第二个阶段,但能否到达 AGI 的第三个阶段尚不明确。同时,学习笔记中也提到 AI 分为 ANI(弱人工智能)和 AGI,ANI 得到巨大发展但 AGI 还没有取得巨大进展。
在深入了解了AI的运作原理,并盘了众多当前市面上AI的落地产品之后,我们不妨重新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此次AI大模型究竟引发了怎样的变革?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下去年刚接触大模型时,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即大模型与当下的智能语音技能的NLU存在什么差异?此前,我也曾涉足过一些语音产品的设计逻辑,知道语音技能链路其实就是把声音转为ASR,再对文本进行NLU理解,然后映射到对应的语音技能表中,最后让程序依据相应的语音技能指令完成逻辑。乍看起来,大模型能实现的,通过语音技能似乎也能达成,那我们引入大模型的意义在哪里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尝试去理解了大模型的原理。当我在初步理解大模型的原理之后,我发现二者还是存在本质性的差别的。差别在于,后者的语音技能NLU仅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分词策略等训练而成的产物。而且NLU的运作逻辑规律都是可观测的,具有if-else式的逻辑性。而大模型,则是凭借海量的数据,在向量空间中学习知识的关联性从而形成的,其运作逻辑难以观测,已然脱离了if-else的层面。所以,我们再度审视这个问题,此次的AI变革到底带来了什么?汪华老师在前不久的分享中,对于此次AI变革的量级提出了观点:他认为这次AI的变革量级,100%能够抵达第一个阶段,即与移动互联网处于同一级别;50%有可能发展至第二个阶段,即与蒸汽机的出现同量级;至于能否到达第三个阶段,即AGI,尚不明确。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他一致。因为我觉得,AI此次带来的变革,已然脱离了传统互联网基于if-else的最底层逻辑,这几乎等同于重塑了互联网,这不就相当于蒸汽机级别般的变革吗?
探索的开始,想以一个去年(23年)年中颇具戏剧性的两个事件为开端...故事的背景和起因是这样的,自AlphaGO为AI制造的涟漪还在、ChatGPT为AIGC掀起了更大的浪潮之后,以及基于LLM之上Agent模式初露头角后,人们将目光更多的关注在如何使得AI在达到AGI之后迈向ASI,而ASI的其中一条印证路径就是超越人类实现AI4S的突破...直到我们在去年底OpenAI内部的一次乌龙事件,似乎暴露出了一些隐藏在其背后的野心和端倪..Think:这里可以关联到Agent探索&体会中的一篇关于XOT的paper中MCTS DRL路径探寻的模式思考,其中AOT那篇paper中也有部分思想的重合与指导性。回望23年中的6月7日,曾经在最复杂的智力博弈领域风光无限的DeepMind,继AlphaGO神来之笔后,在LLM风靡世界的冷静期(2023.2H,Gemini和SORA发布前夕),又将强化学习带向了巅峰,又双叒叕带着重磅成果登上Nature了..在计算机领域最基础的两个算法上实现了人类未发现的新突破:针对基础排序算法和哈希算法实现了汇编指令层的算法突破,分别提升70%及30%效率。而正是因为这一最新成果·AlphaDev,使得十年都没有更新的LLVM标准C++库都更新了,并且数十亿人将会受益。这个AI名叫AlphaDev,属于Alpha家族“新贵”,并且基于AlphaZero打造。DeepMind的研究员给它设计了一种单人“组装”游戏,如下图所示:只要能够搜索并选择出合适的指令(下图A流程),正确且快速地排好数据(下图B流程),就能获得奖励.
AI分为ANI和AGI,ANI得到巨大发展但是AGI还没有取得巨大进展。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弱人工智能。这种人工智能只可做一件事,如智能音箱,网站搜索,自动驾驶,工厂与农场的应用等。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做任何人类可以做的事[heading5]机器学习[content]监督学习,从A到B,从输入到输出。为什么近期监督学习会快速发展,因为现有的数据快速增长,神经网络规模发展以及算力快速发展。[heading5]什么是数据?[content]数据集,又称为资料集、数据集合或资料集合,是一种由数据所组成的集合。Data set(或dataset)是一个数据的集合,通常以表格形式出现。每一列代表一个特定变量。每一行都对应于某一成员的数据集的问题。它列出的价值观为每一个变量,如身高和体重的一个物体或价值的随机数。每个数值被称为数据资料。对应于行数,该数据集的数据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员。如何获取数据,一,手动标注,二,观察行为,三,网络下载。使用数据的方法,如果开始搜集数据,可以马上将数据展示或者喂给某个AI团队,因为大多数AI团队可以反馈给IT团队,说明那种类型数据需要收集,以及应该继续构建那种类型的IT基础框架。数据不一定多就有用,可以尝试聘用AI团队要协助梳理数据。有时数据中会出现,不正确,缺少的数据,这就需要有效处理数据。数据同时分为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可以放在巨大的表格中,人们理解图片,视频,文本很简单,但是这种非结构化数据机器处理起来更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