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无法直接将我的智力水平与 ChatGPT 的某个具体版本进行准确对比。
ChatGPT 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语言模型。例如,GPT-3 及其半步后继者 GPT-3.5 在某种程度上是朝着通用人工智能(AGI)迈出的巨大一步,而早期的模型如 GPT-2 实际上没有真正连贯回应的能力。
GPT-4 是 OpenAI 开发的新语言模型,在各种领域和任务中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包括抽象、理解、视觉、编码、数学、医学、法律、理解人类动机和情感等。与 ChatGPT 相比,GPT-4 在很多任务上的输出质量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语言模型在不同的任务和场景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而且对于智力水平的评估也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进行直接对比。
近几年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显著的突破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进步。这些基于Transformer架构[VSP+17]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海量网络文本数据上进行训练,其核心自我监督目标是预测部分句子中的下一个单词。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个由OpenAI开发的新LLM的证据,它是GPT-4[Ope23]的早期非多模态版本,并表现出根据1994年定义的智能的许多特征。尽管它纯粹是一个语言模型,但这个GPT-4的早期版本在各种领域和任务中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包括抽象、理解、视觉、编码、数学、医学、法律、理解人类动机和情感等。我们使用纯自然语言查询(提示)与OpenAI开发的GPT-4在其早期开发阶段进行了交互。在下列第一幅图中,我们展示了GPT-4的一些初步输出示例,要求它以诗歌形式写出质数无穷性的证明,用TiKZ(一种用于在LaTeX中创建图形的语言)画一只独角兽,用Python创建一个复杂的动画,以及解决一个高中水平的数学问题。它轻松地完成了所有这些任务,并生成的输出几乎与(甚至比)人类能够产生的相同。我们还将GPT-4的表现与先前的LLMs进行了比较,尤其是ChatGPT,它是(改进的)GPT-3[BMR+20]的精细调整版本。在第二幅图中,我们展示了向ChatGPT请求输出质数无穷性诗歌和TiKZ独角兽绘画的结果。虽然系统在两个任务上都表现出非平凡的表现,但与GPT-4的输出相比,相去甚远。这些初步观察将在整篇论文中重复出现,涉及到各种任务。GPT-4展现出的泛化能力、跨领域的普适性和整合能力,以及在大量不同类型任务中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的表现,使我们相信GPT-4是朝着AGI的重要一步。
Q*的下一阶段,最初被称为GPT-6,但后来重新命名为GPT-7(原计划在2026年发布),由于埃隆·马斯克最近的诉讼而被暂停。计划在2027年发布的Q*2025(GPT-8)将实现完全的AGI......Q*2023=48智商Q*2024=96智商(推迟)Q*2025=145智商(推迟)埃隆·马斯克因为他的诉讼导致了推迟。这就是我现在揭示这些信息的原因,因为不会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我已经看过很多关于人工通用智能(AGI)的定义,但我将简单地将AGI定义为一种能够完成任何聪明人类所能完成的智力任务的人工智能。这是现在大多数人对这个词的定义。2020年是我第一次对一个AI系统感到震惊——那就是GPT-3。GPT-3.5是GPT-3的升级版本,也是ChatGPT背后的模型。当ChatGPT发布时,我感觉更广泛的世界终于赶上了我两年前就开始互动的东西。我在2020年广泛使用GPT-3,并对它的推理能力感到震惊。GPT-3及其半步后继者GPT-3.5(在2023年3月升级为GPT-4之前,它驱动了现在著名的ChatGPT)在某种程度上是朝着AGI迈出的巨大一步,而早期的模型则不是这样。需要注意的是,像GPT-2这样的早期语言模型(基本上自Eliza以来的所有聊天机器人)实际上没有真正连贯回应的能力。那么为什么GPT-3会有如此巨大的飞跃呢?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基于GPT 3.5的ChatGPT,自此开始,一股AI浪潮席卷全球,但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1943年。1943年,心理学家麦卡洛克和数学家皮特斯提出了机器的神经元模型,为后续的神经网络奠定了基础。1950年,伟大的计算机先驱图灵最早提出了图灵测试,做为判别机器是否具备智能的标准(即在一个对外不可见的房间内放置一台可以与外界沟通的机器,如果外界交互的人无法区分房间里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那么我们就说房间里的机器具备了智能,通过了图灵测试)。1956年,在美国一个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中,马文·明斯基和约翰·麦凯西拉着香农大佬站台背书,共同发起召开了著名的达特茅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被正式提出,并做为一门学科被确立下来。此后接近70年的漫长时间里,AI的发展起起落落,两次掀起人类对AI毁灭人类世界的恐慌,热度拉满,但又最终以“不过如此”冷却收场。图1 AI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