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让新手小白合理使用 GPT 的建议:
提问的逻辑和准确度是能否用好 GPT 的核心竞争力。
1、理解Token限制,形成“当前消耗了多少Token”的自然体感,显然会有利于你在连续对话的时候把握一次有效记忆的长度。这样你就不会傻乎乎在超过9000 Token的时候还在继续问最初的问题,然后得到一个失忆的回答,自己也很懵。2、编写Prompt的时候你需要珍惜你的Token s,尽可能秉承奥卡姆剃刀原理,能不多说一句废话就不多说一句,句子、措辞,都值得精简。尤其是在连续多轮对话中,精简有效的表达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五、基于上述原理有哪些Tips1、熟练使用中英文切换。Prompt本身太长了的话,建议用英文设定,要求它用中文输出即可,这样一来可以把省出来的Token留给更多次数的对话。2、了解一些本身就自带方法论的英文短语或者句子,很多时候你只要提到这个词,GPT就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意思,而不用写一个自然段来描述你需要的这个方法,例如:“Chain of thought”最后:🤔️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公司为什么不把Token限制放高一点呢?大不了比GPT-4 API价格再高一点呗,咱为了良好的体验,也不是不愿意花钱。其实不是OpenAI、Google不想,而是他们不能。即使Claude 2.0声称能接受10万Token s(约等于5万汉字),你实际去用就会发现,它其实也记不清10万Token s那么多。GPT本质是文字接龙,根据过往Token序列推测下一个最有可能的Token是什么⬇️过往Token序列太长,会导致计算量过大、计算精度下降⬇️OpenAI为GPT模型增加了Token限制
2、相信他的无所不能(暂且相信,有些他确实不行-。-),大胆提要求让他帮你完成。不问问咋知道它不会呢?3、明确自己的需求,跟GPT提的要求尽量准确,像给自己的员工安排工作那样。4、不断的追问,只要不明白,就目标明确、表达精确的追问。5、GPT在不了解你工作环境和个性需求的时候,只能把你当做“大家”,提供的是一个共性帮助,如果你需要贴身保姆级的就把自己准确信息给它,就像我文中写的那样,直接贴给他你的文件目录地址,请他直接给你做好。总之,提问的逻辑和准确度,是能不能用好GPT的核心竞争力。
1.规划2.记忆3.使用工具(工具+行为Action)你可能有印象——在之前的GPT-4,画图工具Dall-E,Bing搜索,插件,和代码解释器,都需要切换不同的会话/窗口实现的。后来GPT-4成为了GPT:All-Tools,可以在一个会话里根据用户需求和上下文自行选择工具,并且做出行动——这个行动,就是OpenAI定义的“Action”,如下图:当你在让它搜索,画图的时候,GPT会先思考决定怎么使用工具,然后会出现一个小图示,告诉你他尝试使用工具来完成你的任务。现在你应该能够认清AI-Agent、GPT和Action之间的联系了:GPT(All-Tools,也是现在大家正在开发的“GPTs”),是OpenAI之于传统Agent定义交上的一份答卷——具体的描绘了在大语言模型(LLM)驱动下Agent的系统实现方式。即:使用LLM驱动,通过外部API获取信息和执行的行动(Action),也是本文后半部提到的Action的定义,如下:如果要选择一个最容易上手的Action,Webpilot()应当首当其冲:它能够让你的GPT支持比原本的“Web Browsing”更加实时的联网功能,同时还能获取网络上的文本和部分链接,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30秒:第一步:在新建的GPT里把Web Browsing勾掉,因为他们的作用都是让GPT可以访问网络上的资源,不勾选可能会有冲突。第二步,点击添加Actions(Add actions):第三步,点击import from URL,填入:https://gpts.webpilot.ai/gpts-openapi.ya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