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家长如何结合 AI 教育小学生的一些建议:
[title]周鸿祎免费课AI系列第一讲[heading1]第二部分:Sora的创新启示[heading2]互动时刻——AI对未来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但是,人工智能工具如果换一种用法,如果我们不要基于大模型直接给他找答案,而是把大模型能够取代老师,能够变成一种追问、反问、问答、交流,在解题过程中,像老师一样,让小孩儿通过跟GPT做交流,我觉得这种工具是值得大家去开发的。所以,GPT在教育上不能直接使用,我认为还有很多可以创作的空间,现在的一些教育软件,直接小孩儿拍照解题,纯粹就把小孩儿往死里害。当然,整个来说,我个人觉得,有了计算机之后,有了互联网之后,有了GPT、Sora这工具之后,如何能正确的使用这种工具,对小孩儿整体还是帮助大的。比如我女儿前一段很郁闷,她是一个艺术家,画的画参加比赛,第一名被同学得到了,同学是拿AI画的,她们学校也没有规定。后来我就跟她解释,我说AI对技术的颠覆,对艺术的颠覆是必然的。所以,你要学会用Stable Diffusion去作画。但是,你跟别人不一样是说,你可以先做一个构思创意,让计算机帮你完善,或者计算机出一个创意,你来完善细节,变成人和计算机合作来作画,你相信你的创造力比只会用AI的人还是作的画要更好,所以要把它结合起来。所以,家长更要去了解AI的有限和缺点,这样你才能很好地引导小孩儿怎么正确的。有的学校要求完全不能用人工智能的工具,这也是不对的。另外一个极端,小孩儿干什么都依赖人工智能的工具,可能最后真的地球硅基生物就出问题了。Q2:周总,您好,我是AI大模型工厂的记者,刚果您也从宏观方面讲述了大模型和AGI。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就是我们普通人学习和运用AI的时候,帮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应该是从哪里入手?用什么软件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自己来提高工作效率?
只要输入孩子的年龄和需要立规矩的场景,AI就能生成孩子听得懂的规则,如何跟孩子沟通原因,以及如何鼓励和赞赏的具体话术。提示词如下。放进国产的Kimi和文心一言4.0也能跑出还不错的结果。特意全用自然语言写作。希望让没用过AI的妈妈也能看明白。看,和AI沟通没那么难。咱们也可以从提示词中,学习到给孩子立规矩的核心专家方法论理论来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兰海老师的播客
[title]MQ:AI +教育|实践与探索[heading2]二、AI +教育的探索实践过去半年多,我梳理了教学和育儿的工作流,尝试在每个节点上和AI协作。越用越心惊。因为每个环节的效率可以提升2倍至120倍,这些增益叠加在整个工作流中会被进一步放大,常年累月产生的复利更是难以想象。AI看似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实际上,它正在加剧知识获取的不平等,从而拉大会用和不会用的人之间的差距。今天,我想尽力磨平在教育场景下「会用」的门槛。从家长的「育」,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为大家拆解我和身边的妈妈们,老师们和孩子们做过的落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