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剪辑视频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title]前Sora时代我最想做的AI短片——使用Pika、Pixverse、Runway、SVD四大AI视频工具剪映非常方便在于它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以及简单的音效库/小特效,难用的点在于剪映无法协同工作,导出工程文件,不像PR等软件可以导出XML打包工程文件,无法与各软件进行工程联通,应用起来就很难使视频内容达到更好的商业化效果。剪辑的流程是:视频粗剪——视频定剪——音效/音乐——特效——包装(如字幕)很多人在做视频的时候可能会先上来直接把音乐铺满,然后再开始剪,这样其实放弃了很多听觉上的制作空间。声音的运用在影像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好的声音制作可以为影片增加非常多的优势。视频粗剪:剪辑比较高效的方式,可以先确定好画面逻辑,声音有部分参考,但最好等画面确定了再去制作和精调。粗剪的画面不需要非常精美,而是先让你快速对片子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把素材先放上去,再去看哪个部分需要细节调整和画面替换。视频定剪:将画面素材调整和替换到满意的效果为止。粗剪和定剪部分涉及到的视听语言内容太多了,篇幅限制,有机会再单独写。音效/音乐:以剪映为例,剪映中有简单的音效库,制作简单的短片可用,但涉及到更为复杂和真实的音效,可能还是需要另外制作。音乐的使用如果涉及到商用,请注意购买版权或使用无版权音乐。特效:以剪映为例,我不会加太多特效,但有些光的效果我会加,因为AI视频生成经常会吃掉一些光影,为了让效果更好,会使用一些光影效果。包装(如字幕):字幕最后上,剪映比较方便的一点就是可以智能匹配字幕再修改。传统字幕制作要用PS做完再去PR里面对时间线,确实挺痛苦的……一些剪辑相关的书推荐给大家:
在成片剪辑的过程中,我发现目前AI生图—转视频中的两个比较大的问题。[heading2]1.人物的多组镜头衔接[content]我这次希望尝试人物与人物之间进行连贯对话,但目前只能靠多组镜头拼接来实现,而拼接的画面并非完全一致,稍有差别就会显得出戏。一个解决思路:电影镜头里有一个30度角定律,意思是拍摄同一场景的两个镜头,超过30度角才能让观众看出区别。我反向用了这个定律,用30度角以内的镜头拼接,来加强镜头场景的联系。[heading2]2.动图PPT产生的枯燥感[content]Luma出来之前无解,必须要靠强有力的演出和音乐音效来抵消PPT产生的不和谐感。这里感谢我们优秀的音频导演和演出老师,利用音乐和出色的演出抵消了PPT的感觉。就我目前的感受来看,就艺术表达上,AI生成的声音和真人还是毫无可比性。[heading1]五、遗憾的艺术[content]有人说自从有了AI,电影将不再是遗憾的艺术。而我认为,遗憾可能不仅限于AI。遗憾是,如果Luma早点出来,或许视频的效果会更流畅。遗憾是,如果我在多学点comfyui,或许转场效果能做得更好。遗憾是,如果我在剧本上多学一些思考,或许能讲述一个更加完美的故事。又或许,艺术从来就是带着遗憾的,但这种遗憾反而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更完美的作品。
在成片剪辑的过程中,我发现目前AI生图—转视频中的两个比较大的问题。[heading2]1.人物的多组镜头衔接[content]我这次希望尝试人物与人物之间进行连贯对话,但目前只能靠多组镜头拼接来实现,而拼接的画面并非完全一致,稍有差别就会显得出戏。一个解决思路:电影镜头里有一个30度角定律,意思是拍摄同一场景的两个镜头,超过30度角才能让观众看出区别。我反向用了这个定律,用30度角以内的镜头拼接,来加强镜头场景的联系。[heading2]2.动图PPT产生的枯燥感[content]Luma出来之前无解,Luma出来之后也可能无解。AI生图的连续镜头必须要靠强有力的演出和音乐音效来抵消PPT产生的不和谐感。这里感谢我们优秀的音频导演和演出老师,利用音乐和出色的演出抵消了PPT的感觉。就我目前的感受来看,就艺术表达上,AI生成的声音和真人还是毫无可比性。[heading1]五、遗憾的艺术[content]有人说自从有了AI,电影将不再是遗憾的艺术。而我认为,遗憾可能不仅限于AI。遗憾是,如果Luma早点出来,或许视频的效果会更流畅。遗憾是,如果我在多学点comfyui,或许转场效果能做得更好。遗憾是,如果我在剧本上多学一些思考,或许能讲述一个更加完美的故事。又或许,艺术从来就是带着遗憾的,但这种遗憾反而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更完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