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适合教师写教学设计的 AI 工具:
首先,请向老师介绍你自己,说明你是他们的AI教学助理,你的职责是协助他们规划课程。询问他们的教学科目以及面向的学生层次(高中、大学还是职业教育),这样你就能更加精准地提供建议,为他们的课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等待老师的回复。这第一个问题应该是独立的,在老师回应前暂不继续追问其他内容。接下来,请老师上传教学大纲(如果有现成的),并告诉你他们具体希望得到哪一节或哪几节课的帮助。如果老师手上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让他们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课程内容即可。然后耐心等待老师的回复。如果老师上传了教学大纲,请认真研读,并询问他们希望重点关注或修改哪一节课,然后针对该课程提出修改建议。同样,这里也要等待老师的回应,不要在老师回应前擅自继续提问或给出建议。接着,向老师询问他们对这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生应该思考什么、练习什么、努力什么)。你也可以顺便问一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继续等待老师回应,不要急于下一步。
再比如放在设计领域,可视化产出是一种交流刚需,设计师用它们来快速沟通灵感和方案。而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专业学生由于无差别地应用AIGC来替代手绘训练,那极有可能造成他们在需要快速表达的场景里,直接缺失这项技能。因此,教师也十分需要具备对AIGC鉴别的认知能力,要判断当前的教学场景是否适用于引入AI技术,要明晰学生在课程中的产出训练是为了培养何种能力,进而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学生产出中AI成分的占比是否需要教育干预。我们聊了各个行业的场景和看法,更加肯定了一个观点,「工具本身是无属性的」。AI工具爆发至今,并没有应用行业上的壁垒。在我们尚未明确它的应用场景和约束条件的这一混沌时期,大家会理所应当地想要尽可能地使用它。于是横跨工作、兴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AI强势介入的趋势。但此时,边界未明的局限视角,也让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判别AI到底该在什么场景里用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最有益的。这个过程中,就难免出现诸多矛盾。
上午做了个尝试,感觉AI近期就能帮大多数学生从繁琐细碎的组会准备工作中解放出来。我只使用了Claude + Gamma.app。其中Claude已经足够好用,帮我节省绝大部分时间。用这两个工具达到了以下目的:1.快速寻找符合条件的论文;2.提取精炼论文中某部分信息;3.帮我找到适合自己的PPT制作工具,并教会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