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智能体(Multi-Agent)系统中,常见的调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集中式调度(Centralized Scheduling)
在这种模式下,有一个中央控制器负责收集所有智能体的信息,并做出整体最优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常见于需要全局协调的场景,如机器人协作、交通管制等。
- 分布式调度(Distributed Scheduling)
每个智能体根据本地信息和与其他智能体的交互来做出决策,无需中央控制器。常用于大规模、动态、开放的系统,如传感器网络、P2P 网络等。
- 市场驱动调度(Market-Driven Scheduling)
智能体通过竞价机制获取资源和任务分配。类似于现实市场的供需规律,常用于电力负载调度、计算资源分配等领域。
- 约束优化调度(Constraint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将多智能体协作问题建模为分布式约束优化问题,通过启发式或完全算法求解近似最优解。适用于任务分配、资源规划等约束严格的场景。
- 组织结构调度(Organizational Structuring)
根据特定的组织拓扑结构(层级、同辈、联盟等)对智能体角色和协作模式进行规范,实现有序调度。常见于多机器人协作、组织自动化系统中。
- 基于规范协议的调度(Norm-based Scheduling)
定义一组协议规范来约束智能体的行为,并由规范引擎统一调度和裁决。适用于开放、异构的多智能体系统。
这些调度模式各有利弊,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约束和目标进行选择和设计。同时也可以采用混合模式,结合不同模式的优点。调度质量和系统性能是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