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 AI 味儿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我们在使用AI创作时,是以某个模型为基础进行调优的。要写出更好的文字,选好的模型是第一步。模型之间的能力差异非常之大,以至于很多时候对效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如果使用的模型不适合这个任务,怎么调优都很费力,不如干脆换一个更好的直接使用。但是,这就涉及到评估方法。当时我们做了一个评估的测试,实际上,从科研的角度看,评估大模型的metric有很多,比如让大模型做小学数学题(GSM8K),这也是一种著名的评估数据集。这类数据集有固定答案,但写作任务压根没有标答,这在写作任务上就不管用了。从实际角度出发,我们不得不自己去想办法来评估这些模型的能力。这是我们当时的文档标题。在我们的写作课中,学员需要紧密结合大语言模型进行创作,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写作没有标准答案,何况这还是在中文语境下的,涉及人机交互的,具有强烈风格的网络小说类型短故事、短剧剧本创作。挑选模型的第一个重要指标是文风和语言能力:你如果去网上搜“ai味”,会看到大量文章教你怎么克服AI奇怪的文风,比如“首先、其次、再者、引人入胜”这种套话,一看就觉得是ai写的。而且这种ai味很难看,不是很让人有继续阅读的欲望。那么,我们要怎么去除ai味呢?实际上,我认为去除ai味是个伪命题。我们在谈到ai味的时候实际上讲的是GPT味。大家知道,在GPT刚出的时候,为了让模型听得懂人话,要做对齐,OpenAI雇了很多便宜的肯尼亚人给他们做数据标注。
整个操作流程中含AI量最少的部分。终于来到了最后一步。将视频、音频等素材按顺序导入到剪映编辑区中。为了让视频更有吸引力,可以添加一些效果,比如音频加速、快镜头慢放、转场、动画、运动模糊等。[heading2]1、音频加速[content]睿声生成的配音语速有点慢,听起来隐隐约约有AI味儿,所以这里我们要使用剪映的音频变速功能加速配音,一方面消除AI味儿,另一方面要配合视频前段的快节奏。首先选中激活音频-点击功能区的变速按钮-调整速率并测试效果。[heading2][content][heading2]2、快镜头慢放[content]视频的第六个镜头是活塞运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活塞运动的速度非常快,但是AI工具很难生成出来一秒钟往复运动几百几千次快速运动的效果。影视剧情中经常能看到精彩的打斗场面会特意慢放,而且是曲线慢放,增加了紧张刺激的氛围感。这里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在视频中应用快镜头慢放。这里选择激活活塞运动分镜-在功能区选择变速-曲线变速-蒙太奇,这样就达到了电影级快镜头慢放的效果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只有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没有往复运动的效果,而且对应的配音比这一片段要长,怎么办呢。这里也有一个技巧。选中激活这一片段-复制这一片段-复制的片段插入到原片段后-点击复制的片段-右键选择基础编辑-倒放,根据配音长度适当复制或裁剪复制/倒放的片段,这样就实现了活塞往复运动的效果了。
我有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猜想,这些便宜又可怜的肯尼亚数字劳工在写对齐用数据的时候,肯定写了不少首先、再者、最后这样的文字,说不定还有个文档要求他们这么做。按照这个模板写了这样的东西以后,导致模型表达变得特别奇怪。所以,ChatGPT在诞生之初自带一种非常奇怪的文风。这种文风的显著特点包括但不限于概括性描述,缺乏侧面描写,生硬叙述、死板结构和过度道德正确。出于某些未知原因,有一部分非OpenAI的模型也出现了类似特殊文风,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和PPT里面这个图片没有任何关系,请勿过度联想。如果你是Claude的非常早期的用户,你会发现这个模型一直就是没什么AI味的。另一个主要对手Google的gemini模型也没有什么ai味。当然,万恶之源OpenAI公司的经典GPT模型如今在文风上也大有改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GPT4o已非当年吴下阿蒙也,大家可以回去试试。第二个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是否有过度的道德说教与正面描述趋势”。下面这是两个反面例子,AI味和过度正面描述趋势的典型。一写个什么东西,就开始“他们相信只要有爱、有梦,就能在这个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归宿”,没人喜欢看这个东西,这就是AI味。首先,正面道德说教是让人非常厌烦的,大家工作忙了一天,非常疲惫、痛苦,回家想看点好看的故事逃离一下,找点乐子。一打开小说软件,发现大模型在对自己进行居高临下的道德教育,故事里的所有人都过着天线宝宝或者花园宝宝一样的生活。代入这样的情景,我只会觉得天塌了,这种东西和人类的生活是脱节的,不会有想看下去的欲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