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复刻,以吴恩达开源的 AI 翻译项目 Coze 为例,主要步骤如下:
此外,该项目还具有以下特点:
同时,项目还引入了一些创新点,如分块处理(将长文本拆分成若干小块分别进行翻译和优化,提高处理效率和局部优化效果)和语言习惯指定。
首先,在 Coze 上新建一个工作流,逐步导入核心流程。工作流分为若干节点,每个节点完成特定任务,组合形成完整翻译流程。运行测试时可看到每个节点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开始节点需选择翻译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还可设置其他参数,如翻译的语言特色等,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接下来是初步的翻译大模型节点,这里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大模型,来对源语言文本进行初始翻译,这样才好对比并且以此作为进一步的反思优化。Coze平台提供了多种AI大模型选择,这里我直接选了MiniMax,然后提示词我们就直接参考吴恩达教授的相关内容即可。提示词:1.接下来就是选择器节点,因为我们需要判断用户填写的要求中有没有需要特别的语言翻译特色或者口音,如下图:1.然后就是核心的反思优化的大模型节点,这里我们需要配置反思优化的提示词,告诉模型应该如何去思考和优化翻译结果,并将这些建议都提出来。提示词的设计非常关键,直接决定了反思优化的效果。我们可以继续参考项目给出的示例提示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进行改进。这里我就先参考示例提示词进行填写,具体分为两个提示词,如下:没有语言翻译特色的反思优化的提示词:有语言翻译特色的反思优化的提示词:1.接下来就是结合反思优化的建议后再翻译的大模型节点了,这里其实就是结合上述的反思优化的建议,再结合初始翻译的结果再次进行翻译,以此获得更好的翻译结果,如下图:相关提示词:
1.反思优化(Reflection):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优化。2.使用工具(Tool use):通过使用外部工具和资源。3.计划(Planning):通过预先制定好Agent的实现计划。4.多Agent合作(Multi-agent collaboration):通过多个Agent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目标。有兴趣更深一步了解这个设计模式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以下的文章: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SPNqwJkmQiyVfGkS8zocMSZcnYd最后一步,对初始结果进行优化。我们再次调用AI模型,针对前一步识别出的可优化点,对初始翻译进行修修补补,润色打磨,让翻译变得更加流畅、准确、地道!当然,除了这个反思优化的核心机制,吴恩达的项目还引入了一些其他创新点,比如分块处理和语言习惯指定。分块处理就是将长文本拆分成若干个小块,分别进行翻译和优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处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模型在局部文本上进行更精细的优化,翻译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
首先,我们在Coze上新建一个工作流,逐步导入吴恩达项目的核心流程。整个工作流分为若干个节点,每个节点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通过将这些节点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翻译流程。我们先来看看导入后的整体工作流,以及它的测试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工作流被分为了初始翻译、反思优化、结果输出几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了若干个节点。当我们运行测试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节点的执行过程和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测试的效果,我们输入一段英文,让工作流自动翻译成中文。这样一对比,优化后的翻译感觉就好多了,语句通顺了很多,用词也更加准确贴切,整体的翻译质量有了不少的提升。接下来,我就对每个节点的配置做一个核心讲解,让大家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翻译流程。1.首先是开始节点,在这里我们需要选择翻译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比如英语到中文。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其他参数,比如翻译的语言特色等,这个参数会影响翻译的效果和效率,不过我将其作为可选选项,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