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 通往AGI之路 」飞书知识库 →
首页/问答列表/问答详情

人工智能发展的流程图上面有相关人物与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事件

回答

以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流程图相关内容,包含重要人物与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事件:

二十世纪中叶,人工智能领域开启。最初符号推理流行,带来专家系统等重要进展,但因提取知识成本高等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人工智能寒冬”。

近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为人工智能研究奠定基础,人们尝试用机器模拟人类思维。

1950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

1956 年,人工智能一词被提出,达特茅斯会议举行。

1997 年,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卡斯帕罗夫。

2016 年,AlphaGo 在围棋比赛中战胜李世石。

2020 年,GPT-3 发布。

2022 年,DALL-E 发布。

2023 年,GPT-4 发布。

2024 年,预计发布 GPT-5 。

随着时间推移,计算资源变便宜、数据增多,神经网络方法在计算机视觉、语音理解等领域展现出色性能,过去十年中“人工智能”常被用作“神经网络”的同义词。

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powered by aily)

参考资料

融合RL与LLM思想,探寻世界模型以迈向AGI「中·下篇」

接下来,让我们加快点速度,将时间推移到近现代-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其中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机器来模拟人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找到了人工智能的真正的机器载体。在近现代几十年中,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从1950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算起,到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从符号主义学派的专家系统到链接主义学派的感知机和神经网络,从深度学习的高速发展到当前的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式发展,在这短短几十年之间,人工智能发展经历的三起二落,以及技术突破所带来的阶段性不同程度的爆发。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当然也无法遗忘在过程中众多巨人所为未来开创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在这里我试图列举几个我认为为当下人工智能发展带来重大意义的事件和技术:

当AI走进小学课堂(全套课程设计)

1956年人工智能被提出1997年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2016年AlphaGo击败李世石2020年GPT-3的发布2022年DALL-E的发布2023年GPT-4的发布2024年即将发布GPT-5说明:这里未来可以改进一下,当时匆忙只写了语言模型和DALL-E,绘图的SD和Midjourney等我都没写进去,已经新出的视频和音乐创作工具等,都可以往上写,但也不用太多。只需要让孩子理解,技术的变革已经越来越快了!内容从图灵测试之后,科学家们就开始努力让机器变得更聪明。到了1956年,人工智能这个词首次被提出,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正式研究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了。重大突破1997年:有一个叫做深蓝的电脑,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这是第一次机器在这样的智力游戏中击败了顶尖的人类选手。2016年:有一个更聪明的AI叫AlphaGo,它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围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游戏,这次胜利让全世界都很惊讶。

人工智能简介和历史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领域始于二十世纪中叶。最初,符号推理非常流行,也带来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专家系统——能够在某些有限问题的领域充当专家的计算机程序。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这种方法无法实现应用场景的大规模拓展。从专家那里提取知识,用计算机可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保持知识库的准确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而且因为成本太高,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这使得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人工智能寒冬”([AI Wint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_winter))。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资源变得越来越便宜,可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神经网络方法开始在计算机视觉、语音理解等领域展现出可与人类相媲美的卓越性能。在过去十年中,“人工智能”一词大多被用作“神经网络”的同义词,因为我们听到的大多数人工智能的成功案例都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这些方法是如何变化的,例如,在创建国际象棋计算机对弈程序时:

其他人在问
文字生成流程图
生成流程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可视化拖拽: 代表产品有:(web 工具)、visio(本地软件)。 优点:直观。 缺点:需要花时间在布局上。 2. 语法渲染成图形: 代表语法:。 优点: 只用关注逻辑,文本即图形,方便直接嵌入在 markdown 文件中,比如在用 tyora、markdown 写文档时。 多样性,不同渲染引擎可渲染成多种样式。 缺点:有点抽象。 使用 ChatGPT 生成流程图的流程如下: 1. 确定制作目标。 2. 通过自然语法描述逻辑,将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 Mermaid 图形语法。 3. 在线校验测试是否成功,在线测试地址:。经过测试,效果非常完美。
2024-09-12
如何有效使用AI绘制流程图
以下是有效使用 AI 绘制流程图的方法: 1. 选择工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 AI 绘图工具,如 Lucidchart 。 2. 创建账户:在所选平台注册并登录。 3. 选择模板:利用平台提供的模板库,搜索如“项目管理流程图”等适合需求的模板。 4. 添加内容:根据需求添加并编辑图形和文字,可利用 AI 自动布局功能优化图表布局。 5. 协作和分享:若需团队协作,可邀请团队成员一起编辑。完成后可导出为 PDF、PNG 等格式并分享图表。 Lucidchart 是一个强大的在线图表制作工具,集成了 AI 功能,可自动化绘制多种示意图,包括流程图、思维导图、网络拓扑图等。它具有拖放界面,易于使用,支持团队协作和实时编辑,还有丰富的模板库和自动布局功能。其官网为: 。利用这些 AI 工具,您可以快速、高效地创建专业的流程图,满足各种工作和项目需求。但请注意,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08-20
文字生成流程图
生成流程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可视化拖拽: 代表产品有:(web 工具)、visio(本地软件)。 优点:直观。 缺点:需要花时间在布局上。 2. 语法渲染成图形: 代表语法:。 优点: 只用关注逻辑,文本即图形,方便直接嵌入在 markdown 文件中,比如在用 tyora、markdown 写文档时。 多样性,不同渲染引擎可渲染成多种样式。 缺点:有点抽象。 使用 ChatGPT 生成流程图的流程如下: 1. 确定制作目标。 2. 通过自然语法描述逻辑,将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 Mermaid 图形语法。 3. 在线校验测试是否成功,在线测试地址:。
2024-08-16
AI生成流程图的工具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 AI 生成流程图的工具及方法: 1. Lucidchart: 注册并登录:。 选择模板:在模板库中搜索“项目管理流程图”。 编辑图表:根据项目需求添加和编辑图形和流程步骤。 优化布局:利用 AI 自动布局功能,优化图表的外观。 保存和分享:保存图表并与团队成员分享,或导出为 PDF、PNG 等格式。 2. ChatGPT + Mermaid: 确定制作目标。 通过自然语法描述逻辑,将自然语言转成图形语法。 在线校验测试是否成功。 在线测试地址:。 3. “Prompt x Mermaid”方案: Mermaid 是一款开源的 JavaScript 库,用于通过简单的文本描述生成各种类型的图表、流程图和时序图等可视化图形。 例如,以下是一个用 Mermaid 语法描述的简单流程图示例。 在 ChatGPT 生成 Mermaid 图形代码之后,打开网址“https://mermaid.live”,然后将输出结果的代码拷贝到图形生成框中,即可得到图形。完整效果详情:https://shareg.pt/t7Ym8Av
2024-08-15
推荐产品经理画流程图的AI应用
以下为您推荐几款适合产品经理画流程图的 AI 应用: 1. Inhai: Agentic Workflow: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即可生成美观可用的图片,极大降低创作门槛和周期。产品经理可以使用 AI 进行用户画像、竞品调研、设计产品测试用例、绘制产品功能流程图等。但建议先摸清自己的日常工作流,再根据工作节点线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 2. Nimbus:可以使用“Prompt x Mermaid”的方案协助作图。Mermaid 是一款开源的 JavaScript 库,能通过简单文本描述生成各种类型的图表、流程图和时序图等可视化图形。在 ChatGPT 生成 Mermaid 图形代码后,打开“https://mermaid.live”,将代码拷贝到图形生成框中即可得到图形。 3. Lucidchart:假设需要创建项目管理流程图,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注册并登录: 选择模板:在模板库中搜索“项目管理流程图”。 编辑图表:根据项目需求添加和编辑图形和流程步骤。 优化布局:利用 AI 自动布局功能优化图表外观。 保存和分享:保存图表并与团队成员分享,或导出为 PDF、PNG 等格式。 利用这些 AI 工具,可以快速、高效地创建专业的流程图,满足工作和项目需求。但请注意,部分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08-08
画研报中的架构图、业务流程图等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画研报中的架构图、业务流程图等,包括逻辑视图、功能视图、部署视图的工具: 1. Lucidchart:流行的在线绘图工具,支持多种图表创建,有拖放界面方便操作。 2. Visual Paradigm:全面的 UML 工具,能创建各种架构视图。 3. ArchiMate:开源建模语言,与 Archi 工具配合可创建逻辑视图。 4. Enterprise Architect:强大的建模、设计和生成代码工具,支持多种视图创建。 5. Microsoft Visio:广泛使用的图表和矢量图形应用程序,有丰富模板。 6. draw.io(现 diagrams.net):免费在线图表软件,能创建多种类型图表。 7. PlantUML:文本到 UML 转换工具,可通过描述文本生成相关视图。 8. Gliffy:基于云的绘图工具,提供创建多种架构图功能。 9. Archi:免费开源工具,支持逻辑视图创建。 10. Rational Rose:IBM 的 UML 工具,支持多种视图创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工具并非都是基于 AI 的。AI 在绘图工具中的应用通常涉及智能推荐布局、自动生成图表代码或识别图表中的模式和关系。在选择工具时,应考虑具体需求,如是否支持特定建模语言、是否与特定开发工具集成、偏好在线工具还是桌面应用程序等。内容由 AI 大模型生成,请仔细甄别。
2024-08-07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普及,比如交通、天气预测以及电视节目推荐等方面,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计算机能够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观察、理解世界并与之互动。 从未来进化的角度看,当计算机在各项任务上超过人类时,可能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导致超级智能的出现。届时,机器可能会具有自我意识和超级智能,成为真正的数字生命形式,这将带来关于机器意识、物种竞争等一系列有趣且重要的问题。 在产业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其产业链包括基础层(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用于模型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大模型等技术和产品)、应用层(在行业场景的应用)等 4 个部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需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2024-09-18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普及,如交通、天气预测和电视节目推荐等方面,它正以惊人速度发展,使计算机能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观察、理解和与世界互动。 对于未来,当计算机在各项任务上超过人类时,可能会出现超级智能,机器可能会具有自我意识,成为真正的数字生命形式。这将带来关于机器意识、物种竞争等一系列有趣且重要的问题。 从产业角度看,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变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形态,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有重要支撑作用。其产业链包括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也亟需完善产业标准体系。
2024-09-18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普及,比如交通、天气预测以及电视节目推荐等方面,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计算机能够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观察、理解世界并与之互动。 从未来进化的角度看,当计算机在各项任务上超过人类时,可能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导致超级智能的出现。届时,机器可能具有自我意识和超级智能,我们对机器意识的概念将发生重大转变,甚至会出现真正的数字生命形式。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如 DILIs 和人类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基础,以及对具有自我意识的 DILIs 模拟疼痛是否构成折磨等。 在产业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其产业链包括基础层(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用于模型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大模型等技术和产品)、应用层(在行业场景的应用)。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也亟需完善产业标准体系。
2024-09-18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与人工智能频繁互动,如交通、天气预测和电视节目推荐等,其普及程度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使计算机能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观察、理解和与世界互动。 从进化的角度看,当计算机在各项任务上超越人类后,可能会在不断改进的螺旋中发展出超级智能,甚至可能出现具有自我意识的数字生命形式,这将带来关于机器意识、物种竞争等一系列有趣且重要的问题。 在产业方面,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变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形态,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意义重大。其产业链包括基础层(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大模型等)和应用层(行业场景应用),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也亟需完善产业标准体系。
2024-09-18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普及,比如交通、天气预测以及电视节目推荐等方面,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计算机能够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观察、理解世界并与之互动。 从未来进化的角度看,当计算机在各项任务上超过人类时,可能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导致超级智能的出现,甚至可能出现具有自我意识和超级智能的数字生命形式,这将带来一系列关于意识、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和问题。 在产业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其产业链包括基础层(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大模型等)、应用层(行业场景应用)等部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也亟需完善产业标准体系。
2024-09-18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在交通、天气预测、电视节目推荐等方面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且其普及程度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使计算机能够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观察、理解和与世界互动。 从未来进化的角度看,当计算机在各项任务上超越人类时,可能会在不断改进的螺旋中导致超级智能的出现,甚至可能出现具有自我意识和超级智能的数字生命形式,这将带来关于机器意识、物种竞争等一系列有趣且重要的问题。 在产业方面,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有重要支撑作用。其产业链包括基础层(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大模型等)、应用层(行业场景应用),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也亟需完善产业标准体系。
2024-09-18
coze工作流中的消息节点如何在bot中使用
在 Coze 工作流中,消息节点在 Bot 中的使用如下: 1. 消息节点支持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返回响应内容,可解决回复消息内容多或工作流长导致用户无法及时收到响应的问题。它支持流式和非流式两种消息模式。 2. 一个消息节点包含以下配置: 输出变量:配置输出变量,可将其添加到下方的回答内容区域中,Bot 调用工作流时只会回复设定的“回答内容”,这些变量也可在配置卡片时使用。 回答内容:工作流运行时,Bot 将直接用这里指定的内容回复对话,可使用{{变量名}}的方式引用输出参数中的变量。 流式输出: 默认关闭,即采用非流式输出,待接收到全部消息内容后,再一次性输出全部消息内容。 开启流式输出后,上一节点一边生成回复内容,一边通过消息节点进行输出,不需要等待全部内容都加载完后再返回,类似于打字机的效果。 3. 在 Coze 中,消息组件是常用的工作流节点,用于实现工作流在执行途中与用户之间的交互。默认情况下,消息组件的流式输出功能是关闭的,当面对长文本或希望优化用户体验时,可以启用流式输出,以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实时聊天 Agent 中,能显著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024-09-18
coze工作流的开始节点 输入参数一般怎么使用?
在 Coze 工作流中,开始节点的输入参数使用方式如下: 开始节点就像生产线的入口,负责定义启动工作流所需的输入参数,收集用户的输入。可以为每种输入取变量名并说明类型,以便后续分类识别与加工。 其中,{{BOT_USER_INPUT}}是默认变量,用于接收用户在外层 Bot 中的输入文本。在工作流模式下,通常应只保留 BOT_USER_INPUT 节点。 例如在记账案例中,开始节点定义一个{{prompt}},把用户在 bot 输入的记账内容传入进来。在本案例中,不需要在开始节点配置额外变量,用户初始输入将通过{{BOT_USER_INPUT}}直接传入工作流启动后续环节。
2024-09-13
COMFYUI 翻译节点 速度慢
ComfyUI 共学中提到了翻译节点的相关内容。其中提到翻译节点速度慢的情况,同时介绍了两个可将中文翻译为英文的节点,一个是 Web UI 中的,另一个是 Max live 开发团队的,后者还能补充提示词。此外,还讲解了 ComfyUI 在运行速度上的优势,比如与 webUI 相比,出图质量基本一样但运行速度更高效。
2024-08-23
能够同时读取多个文档的BOT的工作流的节点该如何搭建
以下是搭建能够同时读取多个文档的 BOT 工作流节点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的 Bot 获得了「掘金 x 扣子 Hackathon 活动 深圳站」的总冠军。 对于一种工作流,其步骤如下: 1. 开始节点:接收用户选择的小说人物角色名称。 2. 知识库节点:将输入的小说角色名称作为 query 去知识库检索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经典台词。 3. 大模型节点:让大模型对信息进行筛选,并采用 json 格式输出。 4. 代码节点:对上游的输入数据进行规整,格式化输出。 5. text2image:引用上一步输出的 feature(用于描述人物性格和特点),作为 prompt,生成人物的角色照。 6. 结束节点:输出人物台词和角色照。工作流图参考:第 3 个工作流是 ask_character,当用户向小说角色提问时,Bot 会调用此工作流获取结果,本质上是一个根据用户 query 进行 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的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流,关系到用户和小说人物角色对话时 Bot 的回答质量。 工作流拆解步骤: 1. 开始节点:接收用户向小说人物角色提问的问题。 2. 知识库节点:将问题作为 query 去小说内容中进行语义检索和全文检索。 3. 大模型节点:让大模型根据问题和检索到的上下文信息,生成答案。 4. 结束节点:输出答案,作为小说人物的回答。工作流图参考: 另外,在每个工作流里面,都嵌入了一个知识库节点,维护了如下 3 个知识库: 1. 小说合集:包含了 4 本小说。 2. 小说台词:包含了小说主要人物角色和经典台词。 3. 小说简介:包含小说简介和主要的人物角色。 以“首席组织官 组织管理专家”bot 为例,在 bot 里面创建数据库的教程: 1. 创建一个 bot,并在 bot 编排页面新增数据库;如果是新建一个 bot 操作也是一样的。 2. 选择自定义数据表。 3. 点击自定义数据表以后,按照需要设置数据表信息。 4. 若工作流需要,可以创建两个数据表。
2024-08-08
coze的工作流开始节点需要输入什么
在 coze 的工作流中,起始节点(Start)用于包含用户输入信息。每个工作流默认都有 Start 节点,它是工作流的开始。在 Start 节点,你可以定义一个输入变量,例如“question”,question 会在启动工作流时由 Bot 从外部获取信息传递过来。
2024-06-21
什么叫节点式LLM驱动的 AI
节点式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AI通常指的是利用大型语言模型作为核心处理引擎的人工智能系统。在这种架构中,LLM作为主要的处理节点,负责理解和生成语言,同时与其他系统或模块交互,以执行特定的任务或提供服务。 以下是节点式LLM驱动AI的几个关键特点: 1. 中心化处理: LLM作为中心节点,处理大部分与语言相关的认知任务,如文本理解、内容生成、翻译等。 2. 模块化设计: 系统可能由多个模块组成,其中LLM是核心模块,其他模块可能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用户界面等。 3. 并行处理能力: 节点式架构允许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请求,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4. 上下文理解: LLM能够处理复杂的上下文信息,提供更为精准的语言理解和生成。 5. 多任务学习: 通过在不同的任务上训练,LLM可以扩展到多种应用场景,如医疗、法律、教育等。 6. 可扩展性: 节点式架构易于扩展,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更多的处理节点或改进现有节点。 7. 集成与兼容性: 节点可以设计成与其他系统或服务兼容,方便集成到更大的工作流程中。 8. 智能决策支持: LLM可以作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一部分,提供基于语言分析的洞察和建议。 9. 持续学习与优化: 节点式LLM可以持续从新的数据中学习,不断优化其性能。 10.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在设计时需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 节点式LLM驱动的AI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需要处理大量文本和语言交互的场景中。然而,这种系统的设计和部署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技术能力、用户体验、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