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可以用来创业。以下是一些相关观点和分析:
这里我们的核心观点是,想要“颠覆”上一代的产品不一定是一个对的创业方向。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除了微信以外,其实都来自于创业公司,并且包括微信在内都是“移动原生”的产品。新的技术来带的优势,应该是去解决新的问题,而不是做更好的上一代产品。更好的上一代产品,的确是大厂的优势。而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散点发生的,创业公司的数量和人才结构天然更具备优势,大厂在应用层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另外,今天AI时代的有利于创业者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创业公司的人员反而越来越精简了,我们看到很多AI应用的创业者,往往只有几个人,就已经把产品开发完成上线进行测试了。One more thing,我们认为从应用层面来看,2B的应用公司,在中国可能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我们过往深度研究过中国SaaS为什么相比美国SaaS并没有得到那么大的发展,因为我们中国公司从人数到大公司的数量其实是不输美国公司的;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力成本。
一方面,是行业大佬做出预判,这是一波比移动互联网更大的红利。另一方面,很多观点在碰撞。我个人认同傅盛和朱啸虎两位老总的观点(两位老总在去年这个时候有一些观点碰撞,今年达成了和解),详见《傅盛朱啸虎一年再辩AI大模型一年之变》。个人总结:1)当前OpenAI虽然估值高但还没盈利,是否会成为泡沫是一个可讨论的话题。个人看法:就看GPT5什么时候出来了,大模型创业可能会成为泡沫,但AI应用不会,还是认可这是堪比移动互联网的红利。2)小参数大模型开始盛行,苹果等公司也专注小参数,为了在手机端即可跑模型应用,对开发者是利好。3)2024下半年会有一批有代表性的AI应用跑出来。
我们的观点:1.没有主流被认可的杀手级产品(Killer App)出现是完全符合历史的规律的,历史上的Killer App的创立都是在平台出现后的1-3年时间以后。并且从这些公司成立,到他们的产品(killer app)进入主流视野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等到那个时间点再来看,基本等于本轮创业窗口期已经结束了。2.那是不是意味着要等等时机成熟了再创业更好?相反,我们认为创业要趁早。最后胜出的公司,可能不是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人,但大概率是第一批,因此创业一定要趁早。首先,AI应用的爆发期可能还需要2-3年的时间,killer app暂时没有进入大众用户人群是符合客观规律的。GPT3.5发布已经过去一年多,伴随着ChatGPT的流量增长趋势见缓,现在有很多人质疑这一波AI到底是否能有killer app的机会;甚至进一步质疑这一波AI技术突破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