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衡量员工的 AI 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同领域的考察方式有所不同:
面试时,可以问以下 AI 相关问题快速判断候选人是否真正懂 AI:
此外,周鸿祎提到正在做“含 AI 量”的指标,包括公司、部门和员工层面。含 AI 量的评估不仅看硬件投入,更重要的是对 AI 的学习、讨论,现有业务的改造,产品是否用 AI 驱动,员工消耗 Token 的数量,参加 AI 培训课程、订阅 AI 账号等情况。
?宝玉日报「3月9日」✨✨✨✨✨✨✨1⃣️?不会考察候选人的「AI能力」?你可能招不到未来的人才!?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招聘信息都写着:「熟悉DeepSeek、Cursor或其他AI工具者优先。」十年前,面试官会问:「你会不会用Excel?」如今,他们问的是:「你会不会用AI?」那么,企业在考察候选人AI能力时,究竟该看什么?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2⃣️?考察AI能力,究竟要看什么?✅基础AI应用能力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会用合适的方式提问,引导AI输出高质量答案。内容评估能力:能够判断AI生成的内容是否靠谱,并加以优化。熟练使用AI工具:能快速上手各类AI工具,如DeepSeek、Cursor、Midjourney等。✅高级AI应用能力任务拆解能力:知道哪些工作适合用AI,哪些环节需要人工把控。业务场景应用能力: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AI,提高效率。✅加分项快速学习能力:能跟上AI技术的快速迭代,主动学习新工具、新方法。?[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3⃣️?不同领域,怎么考察AI能力?
?️软件开发:AI辅助编程让候选人现场用AI工具(如Cursor、Windsurf)解决编程问题,观察:他如何向AI提问?如何判断AI代码的正确性?如何调整AI生成的代码??市场营销:AI生成创意和内容让候选人用AI生成营销文案,并问:「为什么用这个Prompt?」观察候选人是否能调整提示词、判断AI生成内容的质量。?产品管理:AI进行用户洞察和数据分析让候选人用AI解析一份用户反馈,提炼产品改进建议。考察他是否能验证AI结论的准确性,并提出优化方案。?[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4⃣️❓面试时,可以问哪些AI相关问题??这些问题能快速判断候选人是否真正懂AI:「你遇到过AI给出明显错误答案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处理的?」「最近有没有新出的AI工具或功能是你学习并实际应用的?能举个例子吗?」「如果AI生成的内容和你的预期不符,你会怎么优化它?」「你觉得AI目前有哪些无法解决的业务难题?遇到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做?」?[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https://x.com/dotey/status/1898586241450250349)5⃣️?如何有效评估候选人的AI能力?
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指标,在公司内部我们做含AI量。如何评估一个公司的含AI量?如何评估一个部门的含AI量?如何评估一个员工的含AI量?含AI量不一定是你买了多少显卡,花了多少钱,重要的是看公司里对AI的这种学习、讨论,包括公司里现有业务的改造,包括产品是否用AI来驱动。包括员工的含AI量,比如员工消耗Token的数量,一个部门消耗Token的数量,比如财务一点Token都没消耗,证明他们根本没用大模型,设计部门也从来都是手工绘图,也不消耗算力,这个含AI量就有问题。包括大家参加AI的培训课程,不是参加我的培训课程,AI账号的订阅费,包括现在很多AI的,其实网上有很多免费的AI视频、问答、OpenAI的手机专家他们都很喜欢做一些科普视频,但是这些科普视频一般长达30分钟,大家可能要耐心看下去,今天我会给大家推荐一个工具,帮你来看下去。所以,我的广告嵌入能力还是挺强的。今天大概讲四个部分:第一,AI发展新洞察。为什么要讲洞察?就是看表象不用跟我来沟通,因为网上公号的文章特别多,比如Sora能力、长达1分钟的视频,这些是人都知道。大家要学AI,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Sora给我们带来的启发。第三,我们该怎么做?第四,360的AI新产品,我们秀一秀推出的两个AI的成果,我忽悠大家的东西,像王阳明一样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我们自己对外讲的是什么?我们内部也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