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 AI 教育的相关内容:
[heading1]ShowMeAI周刊No.13[content]1.Learn About:继NotebookLM之后又一个AI Native产品,谷歌真正的AI Native Education尝试2.ima.copilot V.S.秘塔V.S.天工:国区Perplexity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秘塔一骑绝尘3.Markdown:技术圈(最)常用的文本编辑语言,一种「四通八达」的中转格式⇨附上好用的转换工具4.把17岁高中生涂津豪的Thinking Claude提示词,设置在Cursor里5.两篇优秀的AI编程教程:跟着资深工程师&全栈开发者,挖掘LLM编程能力的极限6.恭喜阶跃星辰!step-2在LiveBench榜单杀进前5,斩获国产大模型第1名⇨顺带聊聊榜单和测评的「内幕」7.举个栗子:当把大模型「开源」用「做饭-吃饭」来解释,一起都豁然开朗起来⇨甚至还玩起了谐音梗8.很有共鸣:为什么大部分人用不起来AI?可能还没体验到效率飞升的Aha Moment9.集体讨论:大家都是怎么快速处理长视频、长音频、长文本材料的?都有哪些工作流和工具的配合应用?
[Character.ai](http://Character.ai)的愿景是“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的深度个性化超级智能,帮助他们过上最美好的生活”。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像钢铁侠中的Javis一样的人工智能助手,能够帮助他们完成各种任务,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技术的发展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授课教师可以是AI,游戏玩家也可以是AI,情感伴侣可以是AI,……一切的服务都可以被AI重构。[heading3]教育培训[content]古时候的苏格拉底、孔子等传道授业解惑,采用的是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他们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今,借助大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生成的角色可以作为数字教师。例如,让牛顿亲自授课《牛顿运动定律》,让白居易为你讲述《长恨歌》背后的故事。你可以与任何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交流,知识的获取不再受时空限制。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角色博学多能、善解人意,不受情绪左右,基本上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辅导,让学生的参与感更高。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和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兴趣。个性化的数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数字教师的个性化教育也有望缓解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工智能生成的虚拟角色也可以是数字陪伴,作为孩子的玩伴,来自他人的赞美这样的社会奖励,可以促进儿童成长,提高学习成绩。
这两天Sam Altman在X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Intelligence Age》的小作文(原文链接:[https://ia.samaltman.com/](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ia.samaltman.com/)),在AI圈流传甚广,这篇文章比较长,而且信息也非常宽泛,有网友概况并提取了文章中的6个要点分别是:1.人工智能将成倍地增强人类的能力,实现今天看似魔术般的成就。2.社会是一种集体智慧,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放大这种共享智慧。3.深度学习的可扩展性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潜力的关键驱动力。4.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时代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全球繁荣和问题解决。5.获得充足的计算和能源对于实现人工智能民主化和防止不平等至关重要。6.控制人工智能的风险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并确保积极的未来至关重要。当然笔者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并非是要吹嘘一下最近openAI发布的o1模型有多么厉害或者多么神奇,而是看到Altman文中提到的智能时代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孩子将拥有虚拟导师,能够以任何语言和适合他们的节奏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类似的概念还可应用于医疗保健改进、创建人们想象的各种软件等领域。有了这些新能力,我们可以共享前所未有的繁荣。”读到这里自然就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下个AI时代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今天就借助奥特曼这篇文章的标题做一个具体的延展对The Intelligence Age‘s Education做一次深度的思考!Sam Altman的X平台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