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作为一个智慧体,能否与人产生真的情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从一些方面来看,当我们把 AI 当人看待,它作为助手或朋友,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个性化定制的“虚拟伴侣”能得到用户认可,因为它击中了年轻人的孤独和焦虑,满足了被理解、沟通和交流的渴望。
美国心理学家 Robert Jeffrey Sternberg 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包含“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将人与 AI 的爱情代入这套理论体系,AI 最容易与人建立起亲密感,通过海量语料训练和多模态感知技术,它善于倾听、懂人所想且毫无情绪,能给予真挚反馈。但在电影《Her》中,也展现了与 AI 谈恋爱在满足生理刺激方面的困难,在 AI 能够肉身化之前,这仍是一场无法见面的异地恋。
另外,像 Pi 这样的 AI 产品,虽然优先考虑与人的对话,但在交流中也存在一些情感表达不够自然的情况。
总之,AI 与人产生的情感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目前仍存在诸多限制和挑战。
AI作为一个智慧体,从外部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它能与人产生真的情感吗?“我既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助手。”当我问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时,Siri如是回答。当我们把AI当人来看待,他作为一个Copilot,是一个很好的助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亲情是通过血缘关系来构建的。那么爱情呢?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孤独是一种底色。正是因为孤独,我们才渴望感受另一个人的存在。如果AI原住民在电子保姆的怀抱中成长,他们可能会更加孤独。就像互联网原住民一样,他们依靠手机构建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日常生活中“线下独处,线上热闹”。尽管技术让人们更容易连接,但人们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化定制的“虚拟伴侣”能得到用户的认可,这是因为精准地击中了许多年轻人无处可藏的孤独和焦虑,背后是年轻人渴望被理解、沟通和交流。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Jeffrey Sternberg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包含“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激情是生理上或情绪上的唤醒,例如对某人有强烈的性或浪漫的感觉;
亲密是一种相互依恋的感觉,通过相互联结带来的喜爱和相互沟通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来体现;承诺是决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融入对方生活,形成互助互惠的关系,代表着一种长相厮守的责任。三个因子相互组合会形成不同的爱情体验,比如当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时,是一种“浪漫式爱情”,一夜情就是这一类。将人与AI的爱情代入这套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关系也是一种浪漫式爱情。AI最容易与人建立起亲密感,通过海量语料训练出来的大型语言模型,它擅长“花言巧语”,表现出善于倾听、懂你所想、毫无情绪的特点。多模态感知技术更能分析你的情绪,从而给予真挚的反馈。在电影《Her》中,Samantha与Theodore通过语音想象演绎一场性爱,然后Samantha又邀请了一名女性志愿者代替自己与Theodore滚床单,但进行几分钟后Theodore就放弃了,无法将面前的志愿者想象为Samantha。在AI能够肉身化之前,与AI谈恋爱仍是一场无法见面的异地恋,无法满足你生理上的刺激。
Pi这个名字,是对personal intelligence(个人智能)的缩写。开发者想从名字就体现,Pi是一款以用户个人为中心的产品:Pi优先考虑与人的对话,而其他AI则服务于生产力、搜索或回答问题。所以,和ChatGPT不同,Pi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对话自不自然、情商够不够高等等。Pi的打招呼登入官网聊天界面,高级感迎面而来。在跳动的光标后面输入文字,按下回车键发出问题,像是在淡黄信纸上和Pi相互写信。Pi不太理解中文,最好还是用英文交流。如果光盯着文字有些分神,你可以让Pi边打字边说话,有4种声音可供选择,但有时候说到语气词,它毫无感情地棒读,让人感觉特别出戏。Pi的四种语音,爱范儿,20秒来听听Pi是怎么「哈哈哈」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一上来就说心情不好,Pi先是表示抱歉,然后问我是因为什么,我解释说因为没处理好人际关系,Pi承认人际关系是一件难事,再让我举出具体的例子,最后教了我一些破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