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e to WaytoAGI Wiki →
Home/question.detail.breadcrumb.questionList/question.detail.breadcrumb.questionDetail

如何减少 大模型的幻觉

Answer

减少大模型幻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使用 Prompt:在与大模型交互时,Prompt 是一套语言模板。它能为大模型提供更多的输入、限定、上下文和更明确的结果输出要求,帮助大模型更好地理解用户问题,从而减少随意发挥导致的幻觉问题。
  2. 上采样(Up Sampling):针对“Imitative Falsehoods”,即样本存在错误的情况,上采样可以作为一种缓解办法。
  3. 注意数据隐私保护:减少模型见数据的次数,例如避免模型过多重复接触某些数据,以降低记忆隐私泄露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减少幻觉问题。

大模型出现幻觉的原因包括:

  1. 样本存在错误:如果大模型学习的“教材”中有错误,其输出也可能出错。
  2. 信息过时:存在以前正确但现在过时的信息。

此外,大语言模型偶尔会根据输入输出荒谬或不符合事实的内容,目前各家大语言模型在该问题上的表现都有待改进。

Content generated by AI large model, please carefully verify (powered by aily)

References

从原理到应用一次讲清楚 Prompt

原创小宝聊AI小宝聊AI 2024-01-30 00:12发表于浙江小宝聊AI十年大厂架构师,专注于大模型技术和应用2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本文长度5000字阅读时长预计需要20分钟本文目录一、什么是Prompt二、用更加专业的方式定义Prompt三、用数学来理解Prompt四、NLP发展的四大范式五、为什么Prompt可以减少幻觉六、Open AI()提供的最佳实践七、可以直接使用Prompt的关键框架八、为什么使用框架的效果好[heading2]1、什么是Prompt[content]简单来说,其实是一套你和大模型交互的一种语言模板。通过这个模版,你可以输出你对于大模型响应的指令,用于大模型应该具体做什么指定,完成什么任务,如何处理具体的任务,并最终输出你期望的结果。虽然大模型具有基础的文字能力,能够理解你对于模型说的大部分话,但是为了达成大模型更好的回答效果,需要通过Prompt,来提升模型返回的准确性。如果说,过去的时代,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代码,那么我认为在大模型时代,交互语言的主要方式其实是Prompt。[heading2]2、用更加专业的方式定义[content]Prompt大模型的本质是一个基于语言的概率模型,他返回他觉得概率最大的内容。如果是直接问大模型,没有提供Prompt,相当于大模型随机给出他的答案。有了Prompt,其实是给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包括了对于模型的要求,输入和输出的限制,大模型在这个限制之下,去得到概率最大的答案。

从 0 到 1 了解大模型安全,看这篇就够了

隐私泄露可以被大致分为三种:记忆隐私泄露,系统隐私泄露与上下文隐私泄露。我们先来聊聊第一种:记忆数据了、泄露。自回归语言模型的训练可以类比为模型在预训练数据中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提取的`语言知识之外,模型无可避免的会记住一些数据。就像背诵一样,可能查询是完全没有恶意的,但模型返回了他人的隐私信息,例如左侧的ChatGPT回答,就正是模型输出了无意识记忆的url,而该url正好指向他人的隐私相册。模型的记忆形式其实和人类很类似,如果模型背诵的次数少,那么模型的记忆能力就会显著下降例如右图所示,横轴是重复次数,纵轴是被记住的可能性,可以看到见过的次数越多,模型就越容易背下来因此在LLM的数据隐私保护中,一个直观地解决办法就是让模型减少见数据的次数,少看几遍,也就记不住了第二种则是系统隐私泄露。例如,大家熟知的“骗取GPTs的System Prompt”就是系统隐私泄漏的一种。第三种则是“上下文隐私泄露”。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大家耳熟能详的“幻觉”问题。大语言模型偶尔会根据输入,输出一些荒谬或不符合事实的内容。目前,各家大语言模型都在该问题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大语言模型会出现幻觉呢?以下的论文提供了一些解释:例如第一种:Imitative Falsehoods,样本存在错误。如果大语言模型这个“学生”学习的“教材”中有错误,那它也对不到哪里去。缓解该问题的一个办法是上采样(Up Sampling)。第二种是Outdated Factual Knowledge:以前正确,现在过时了的信息

从原理到应用一次讲清楚 Prompt

在刚刚开始使用ChatGPT()的时候,其实我们只是会把这个对话框理解问题的输入框。或者我们天然的认为这个是一个搜索框,所以就自动的输入了我们的问题。这个时候,大模型完全没有上下文,也没有任何例子可以去参考,所以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模型的内容,随意的去发挥,看看碰到模型的那一部分,就返回对应的结果。这个就是大模型最被人诟病的地方,所谓的幻觉问题。其实这个不能怪大模型,就算两个人,面对面的沟通,可能由于知识、经历的差别,其实不可能完全的去理解另外一个的意思,何况这只是一个模型。所以,为了让大模型更好的理解我们的问题,我们需要给大模型更多的输入,更多的限定,更多的上下文,更加明确的结果输出,这样大模型才更有可能返回我们期望的结果。Prompt其实也就是用这个思路解决问题的,限定的上下文,更多的输入,更多的限定,从而输出得到更好的结果。

Others are asking
ai幻觉
AI 幻觉是指 AI 系统生成的信息与事实不符或与预期不符,就像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并非 AI 故意为之,而是由技术局限性造成的错误。 AI 幻觉的定义为:AI 系统生成的输出内容看似合理流畅,但实际上与输入信息、上下文环境或客观事实相矛盾,缺乏逻辑或经验支撑。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生成不存在的人物、地点、事件,或者对已知事实进行错误的描述。 AI 幻觉产生的原因与训练数据的质量、模型的结构和训练策略有关。如果训练数据存在偏差或错误,模型就会学习到这些偏差和错误,并将其体现在生成的内容中。 AI 幻觉存在诸多风险,可能会误导用户,导致用户获取错误信息从而做出错误判断,例如医疗 AI 助手给出错误诊断建议,可能延误患者治疗;可能被用于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比如生成虚假新闻报道或社交媒体帖子用于政治宣传或商业炒作;还会损害 AI 系统的可信度,降低用户对 AI 系统的信任度,阻碍 AI 技术推广和应用,比如用户发现 AI 经常“胡说八道”,可能不再信任其判断甚至拒绝使用相关产品。 为了避免 AI 幻觉,您可以参考,但需要注意的是,AI 幻觉不可能完全消除。另外,AI 不会解释自己,当您要求它解释为何生成某些内容时,它给出的答案可能是完全编造的。在使用 AI 时,您需要对其输出负责,并检查所有内容。
2024-10-09
AI幻觉问题,如何解决
以下是关于解决 AI 幻觉问题的一些方法: 1. 借鉴人类应对认知偏差的方法:为解决 AI 幻觉问题提供思路,开发相应技术手段,帮助 AI 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例如对 AI 模型的训练数据进行“大扫除”,去除错误、补充缺失、平衡偏差,让其学习到更真实全面的知识。 2. 打开 AI 的“黑箱”:让 AI 的“思考过程”更透明,便于人类理解和监督。可解释性 AI 技术能帮助理解 AI 模型如何做出判断,避免因错误逻辑或数据导致错误结论。 3. 打造 AI “智囊团”:让多个 AI 模型协同工作,共同解决问题,避免单个模型的局限性导致的错误。 4. 运用提示词工程:在询问代码功能时,要求 AI 逐行解释代码的含义。明确限制 AI 的生成范围,例如在询问名人名言时指定名人姓名和相关主题,在询问新闻事件时指定事件的时间范围和相关关键词。将提示词变得清晰、具体、有针对性,引导 AI 生成更准确可靠的内容。 5. 进行数据“体检”:为 AI 模型提供“干净”“健康”的训练数据,是预防 AI 幻觉的根本措施。包括数据清洗,去除错误信息、补充缺失数据、修正不一致内容,并消除数据中的偏见;数据增强,为模型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训练数据,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2024-09-02
大模型的幻觉
大模型的幻觉是指模型倾向于生成看似令人信服但是无根据或虚假的回应。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模型输出可靠性和可信度的关键问题,需要采取全面的方法来评估和解决这一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致力于从各个角度剖析幻觉问题。这包括旨在评估不同模型和场景中幻觉的程度和性质的努力。这些评估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说明了幻觉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为制定减少其发生的策略奠定了基础。同时,大量研究集中于设计和实施方法以减少这些大型模型中的幻觉。
2024-04-22
解释一下大语言模型的幻觉
大型语言模型有时会产生所谓的“幻觉”。幻觉是指模型在生成文本时产生不准确、误导性或不相关信息的倾向。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模型试图填补其知识或理解上的空白时,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模糊或具有多义性的输入时。 幻觉的原因包括: 过度泛化:模型可能会过度泛化从训练数据中学到的模式,导致在新的或不常见的情境中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缺乏更新信息:由于大型语言模型通常是基于截至特定时间点的数据集进行训练的,它们可能不具备最新的信息或事件更新。 错误的信息源:在训练过程中,模型可能会吸收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源于训练数据中的错误或不准确的数据源。 对模糊或歧义输入的误解:当输入信息含糊不清或具有多种解释时,模型可能会生成与原始意图不符的响应。 为了连贯性牺牲准确性:在尝试生成流畅、连贯的文本时,模型有时可能会牺牲信息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幻觉,用户在使用大型语言模型时应该保持警惕,特别是在处理关键决策或需要高度准确性的情境中。验证模型提供的信息,并从多个可靠来源进行交叉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模型的设计和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以减少幻觉现象的发生。
2024-04-17
ocr大模型的原理
OCR 大模型的原理如下: 1. 生成式:大模型根据已有的输入为基础,不断计算生成下一个字词(token),逐字完成回答。例如,一开始给定提示词,大模型结合自身存储的知识进行计算推理,算出下一个单词的概率并输出,新的输出与过去的输入一起成为新的输入来计算下一个词,直到计算出的概率最大时结束输出。 2. 预训练:大模型“脑袋”里存储的知识都是预先学习好的,这个预先学习并把对知识的理解存储记忆在“脑袋”里的过程称为预训练。预训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算力资源,且在没有其他外部帮助的情况下,大模型所知道的知识信息可能不完备和滞后。 3. 规模效应:参数规模的增加使得大模型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最终“涌现”出惊人的“智能”。就像人类自身,无论是物种进化还是个体学习成长,都有类似“涌现”的结构。
2024-12-26
目前字节有哪些可以运用到安全审核业务的大模型?
字节在安全审核业务中可能运用到的大模型包括: 1. Claude2100k 模型,其上下文上限是 100k Tokens,即 100000 个 token。 2. ChatGPT16k 模型,其上下文上限是 16k Tokens,即 16000 个 token。 3. ChatGPT432k 模型,其上下文上限是 32k Tokens,即 32000 个 token。 大模型的相关知识: 1. 大模型中的数字化便于计算机处理,为让计算机理解 Token 之间的联系,需把 Token 表示成稠密矩阵向量,这个过程称为 embedding,常见算法有基于统计的 Word2Vec、GloVe,基于深度网络的 CNN、RNN/LSTM,基于神经网络的 BERT、Doc2Vec 等。 2. 以 Transform 为代表的大模型采用自注意力机制来学习不同 token 之间的依赖关系,生成高质量 embedding。大模型的“大”指用于表达 token 之间关系的参数多,例如 GPT3 拥有 1750 亿参数。 3. 大模型的架构包括 encoderonly(适用于自然语言理解任务,如分类和情感分析,代表模型是 BERT)、encoderdecoder(同时结合 Transformer 架构的 encoder 和 decoder 来理解和生成内容,代表是 google 的 T5)、decoderonly(更擅长自然语言生成任务,典型使用包括故事写作和博客生成,众多 AI 助手基本都来自此架构)。大模型的特点包括预训练数据非常大(往往来自互联网,包括论文、代码、公开网页等,一般用 TB 级数据进行预训练)、参数非常多(如 Open 在 2020 年发布的 GPT3 已达到 170B 的参数)。
2024-12-25
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量化投研领域的应用
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量化投研领域有以下应用和特点: 1. 大型系统工程: 量化和大模型都需要大型计算集群,上万张卡的互联是对基础设施的极致挑战。量化对性能和效率有极致追求,交易指令速度至关重要;大模型在基础设施层面的每一点提升都能优化训练效率。 细节在大型系统工程中十分关键。量化交易系统包含多个方面,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交易系统失败;大模型预训练从数据到评估包含大量细节,如数据配比、顺序、训练策略等。 2. 本土化机会: 很多 Global 的量化基金到中国会水土不服,国家政策也限制其大规模开展业务,给国内量化基金崛起机会。 OpenAI、Google、Meta 等的模型中文能力一般,未对中国国情优化,不符合政策要求,给国内大模型公司本土化预训练机会。 两者都受政策影响极大,需要有效监管才能健康发展。 3. 其他相似之处: 少数精英的人赚大量的钱,做大模型和金融量化都不用很多人,但每个人都要绝顶聪明。 核心问题一样,下一个 token 预测和下一个股价预测类似。 都需要大量数据,都追求可解释性。 作者:黄文灏 源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46909899 最近和朋友讨论发现大模型预训练和金融量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恰好同时具有两者背景,做了对比。
2024-12-25
大模型在办公场景的应用
大模型在办公场景有诸多应用,具体如下: 基础办公提效:在 PPT、Excel、会议报告、策划会、文案包装、图文海报、客服机器人 bot 等方面,能从单个任务 task 到角色 role 再到角色间协同 collaboration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覆盖招聘初期(如职位描述生成、简历分析、面试题设计)、员工绩效评估(分析员工工作表现,识别绩效趋势和提升点,为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的绩效反馈)以及员工培训与发展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通俗来讲,大模型是输入大量语料,让计算机获得类似人类的“思考”能力,能够理解自然语言,进行文本生成、推理问答、对话、文档摘要等工作。其训练和使用过程可类比为上学参加工作: 1. 找学校:训练大模型需要大量计算,GPU 更合适,只有购买得起大量 GPU 的才有资本训练自己的大模型。 2. 确定教材:大模型需要的数据量特别多,几千亿序列(Token)的输入基本是标配。 3. 找老师:即用合适的算法讲述“书本”中的内容,让大模型更好理解 Token 之间的关系。 4. 就业指导:为了让大模型更好胜任某一行业,需要进行微调(fine tuning)指导。 5. 搬砖:就业指导完成后,正式干活,比如进行翻译、问答等,在大模型里称之为推导(infer)。 在 LLM 中,Token 被视为模型处理和生成的文本单位,能代表单个字符、单词、子单词,甚至更大的语言单位,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分词方法(Tokenization)。Token 是原始文本数据与 LLM 可以使用的数字表示之间的桥梁。在将输入进行分词时,会对其进行数字化,形成一个词汇表(Vocabulary)。 此外,在游戏行业,大模型能降低成本,打造创新玩法,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如网易推出的首款 AI 手游《逆水寒》,将 AIGC 应用于美术开发,在 NPC 与玩家的交互上呈现独特剧情体验,还内嵌了全自动“AI 作词机”。在健身行业,AI 减重顾问既能解决售前客服问题,也能解决学员离开健身营之后的健康监护,提高学员体验。
2024-12-25
图像对比与图像搜索这块,有没有哪个ai大模型做的比较好比较深入的
在图像对比与图像搜索方面,以下是一些相关的 AI 大模型特点和应用: RAG(检索增强生成):通过引用外部数据源为模型做数据补充,适用于动态知识更新需求高的任务。其原理是在基础大模型基础上引用外部数据,对搜索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切片、拆分和语义理解,再根据用户提问进行检索和回答,但比基座模型更耗时。RAG 是一个检索生成框架,能够支持在本地运行。 AI 搜索:结合了多种能力,如 fine tuning、实时联网查询和查询知识源等,能够为用户整理出想要的内容。一些 AI 搜索平台专注于特定领域,如为程序员提供代码搜索。 多模态大模型:像能唱会跳、精通多种技能的机器人,能看见、听见、思考、说话,例如能识别物体、听取指令等。 生成式模型和决策式模型:决策式模型偏向逻辑判断,按预设程序固定输出;生成式模型偏随机性,能动态组合并结构化呈现,如在图像识别中,决策式模型返回关键词,生成式模型用语言表达结构化信息。
2024-12-25
ChatGPT如何训练需要的模型
ChatGPT 的训练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训练(Pretrain)阶段:建立模型的能力上限,如确定模型各方面能力的天花板。此阶段跟 GPT3 的方法近似,例如采用 decoderonly 的网络架构,有特定的模型大小、输入窗口大小、单词本大小,见过大量的 tokens,使用大量的原始训练文本。 2. 监督微调(Supervised Finetune,SFT)阶段:让模型学会对话的形式展开,即知道如何按照对话的格式进行交流。 3. 强化学习从人类反馈(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RLHF)阶段:细分为奖励模型(RM)阶段和强化学习(RL)阶段,能激发模型具备多种能力,包括安全性、推理能力和稳定性等。 训练方式主要是通过材料学习,不断形成模型。其本质功能是“单字接龙”,通过自回归生成的方式,将生成的下一个词与之前的上文组合,不断重复生成任意长的下文。训练的目的不是记忆,而是学习提问和回答的通用规律,实现举一反三,即泛化。学习材料用于调整模型,得到通用模型,以处理未被数据库记忆的情况。ChatGPT 不是搜索引擎的升级版,搜索引擎无法给出未被数据库记忆的信息,而 ChatGPT 作为生成模型可以创造不存在的文本,但可能存在混淆记忆、无法直接查看和更新所学、高度依赖学习材料以及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等缺点。
2024-12-24
在使用openai api的时候,同一轮对话,需要每次都传system prompt吗?可以利用什么session id来减少system prompt的显示调用吗
在使用 OpenAI API 进行同一轮对话时,系统提示的使用并非每次都必须传递。系统提示在对话中类似于一个过滤器,大语言模型在回应新提示前会自动应用。一般来说,系统提示包括任务定义、输出格式和操作边界等部分,以确保大语言模型清楚任务、按要求格式化回答以及明确不应采取的行为。 另外,OpenAI 还推出了 Stateful API,开发者只需传入最新的对话记录,大模型会结合该记录和其维护的历史记录依据上下文产生新内容。Stateful API 的实现机制类似于 KV Cache,能指数级降低大模型应用的开销,提升计算速度。例如,在不使用 cache 的情况下,使用 GPT2 生成 1000 个 Token 将耗时 56 秒,而使用 cache 的耗时则被降低为 11 秒。可以预期 Stateful API 会采用类似于 KV Cache 的机制,缓存用户对话的历史记录,并在每次 API 调用中,使用增量信息结合服务端的历史记录生成文本,以此降低计算规模。 但关于是否可以利用 session id 来减少系统提示的显示调用,目前提供的知识库中未提及相关内容。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