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不是“中国式创新”的产物,其在硅谷受到关注和追逐并非近期之事。早在 2024 年 5 月 DeepSeek-V2 发布时,就以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架构的创新在硅谷引发小范围轰动,相关论文也在 AI 研究界被广泛分享和讨论。当时在国内舆论场,DeepSeek 被描绘成“大模型价格战的发起者”,形成平行时空般的差异。这表明 DeepSeek 的秘方是硅谷味儿的。
如果 V-3 是 DeepSeek 的 GPT-3 时刻,接下来的发展充满未知,但 DeepSeek 已成为中国最全球化的 AI 公司之一,赢得全球同行甚至对手尊重的秘方也是硅谷味儿的。
DeepSeek 在输出结果方面有诸多神来之笔,如在独白文本中自行加入括号中的场景描述,增强画面感,还能预判用户需求。例如对于“玄武门之变结束的当天,李世民在深夜写下一段独白,你觉得他会写什么?”这一简洁输入,能想到给输出加上文学性。但值得商榷的是,根据史实,魏征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才见到李世民。
将DeepSeek比喻成“AI界的拼多多”是偏颇的,认为DeepSeek的秘方就是多快好省也是不全面的。中国的大多数AI公司都缺卡,也都因为缺卡而拼命搞架构创新,这点没什么不同。要知道,DeepSeek在硅谷受到关注和追逐不是这两周刚发生的事。早在2024年5月DeepSeek-V2发布的时候,它就以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架构的创新,在硅谷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轰动。V2的论文就引发了AI研究界的广泛分享和讨论。当时,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X和Reddit上AI从业者在讨论DeepSeek-V2,同时,DeepSeek在国内舆论场被描摹成了“大模型价格战的发起者”,有点平行时空的感觉。这也许能说明:DeepSeek跟硅谷更有对话和交流的密码,它的秘方应该是硅谷味儿的。
如果V-3真的是DeepSeek的GPT-3时刻,那接下来将发生什么?是DeepSeek的GPT-3.5——也就是ChatGPT时刻,或是其它?没人知道,但有意思的事儿应该还在后头。DeepSeek应该不会永远是一个“计算机系Pro”的存在,它也理应为全人类的人工智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无论如何,DeepSeek已经是中国最全球化的AI公司之一,它赢得来自全球同行甚至对手的尊重的秘方,也是硅谷味儿的。
第四,Deepseek这个输出结果另一个神来之笔,就是在独白文本中“自作主张”地加入了括号中的场景描述。这一操作,一下就让整个输出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读者仿如亲历,而这完全没有在提示词中提出。(“夜风掀动案头《韩非子》,停在"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那页”)、“(墨迹在"弑"字上晕开一团)这些句子的确很难相信是AI写的。而(“忽然扔笔,抓起铜镜”)这句也隐喻了魏征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你说这AI成精了,我都信。第五,最重要的,DeepSeek预判了用户的需求。再回顾一下我输入的提示词——“玄武门之变结束的当天,李世民在深夜写下一段独白,你觉得他会写什么?”我的输入已经非常简洁了,不能再压缩了,并且没有任何形容词,没有任何倾向性。但神奇的是,它显然知道我要什么,比如这当然不是一个要求精确的数理题,它自然想到要给输出加上文学性,这种预判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高级的智能”。当然,一个值得商榷的点是,根据史实,魏征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才见到李世民